爸爸是不好做的。八幾年的時候,鄉下幹活什麼的,都是沒工錢的,隻是算幫忙。你幫這家的忙,將來這家人也可以幫你。到九幾年的時候,九五年以前,也大多是這樣。
八幾年末了,鄉裏的一些年輕人,或者說中年人就出門打工了。爸爸沒出門去。不是他不想出去,是他考慮著祖母在我們家。
爸爸有個老觀念,是:父母在,不遠遊。
一時間,人家家裏的年輕人走了,出門掙錢去了,家裏剩下的是婦女兒童類,莊稼往往是跟不上的,就需要幫忙。這些人老是要找到爸爸的。
爸爸耕地耕田好,水田不漏水,旱地泥巴細。也就是說,我們老爹做的仔細。一些人總是要找著老爹去辦理。
就是街上的人,有莊稼的,也相信爸爸。爸爸的嘴巴有爺爺的遺傳,喜歡說笑,到哪裏,哪裏都有笑聲。說了人家,人家也不真的生氣。
爸爸,就幫忙,從八十年代幫忙到九十年代。有的實在看不過去,就給爸爸取點票子,算是工錢。因為我也開始讀書了,用錢的時候到了。
爸爸在錢緊張的時候,就後悔起來,該出去打工。或者,幫忙還是少做一些,有工錢的事情可以多做點。或者,兄弟家裏的事情,可以延後一點的就延後一點,掙點錢,娃娃讀書要用了,家裏也要用了。
想歸想,做歸做。
等到九十年代後期,我也確實要大票子了,先是初中畢業考學,要學費了。怎麼辦,沒有,隻好貸款。貸款,就要說好話,求人。這時候,求人,好話說立起,人家不理會了。
我就曾經說老爹,年輕的時候不做準備,這個時候後悔,來不及了。老爹也沒辦法,很想出門打工。
有一年,終究決定出門打工了。也就是祖母已經不在我們家了。老爹把媽媽一個人放在家裏,他出門去了。他的願望是掙點錢,做我的學費。
不過,隻是一個月的工夫,他和他那一路人就都回來了。說他這一個月出去,走了很多地方,先河南,再河北,再陝西。他說河南的主食不是大米,那裏人喜歡吃麵。至於說的最多的是他的陝西。
他在陝西的礦上幹過背金礦的活兒,得了幾百塊錢,因為有人膽子小,實在受不了,就回來了。他不在乎的,他是跟著一路人湊,覺得安全。
說是守礦的有武警,練習打靶的靶子是啤酒瓶子。
回來以後不到半年,就有後來回來的人說,礦上出事了,兩個老板爭礦,有個老板被打死了。村子裏還有年輕人說,走,再走那個地方去,給老板報仇。
不過,媽媽不再允許老爹出去了。媽媽實際上很在乎老爹的。老爹在外邊的這一個月的裏麵,村子裏有後去的人,媽媽還托人把一捆旱煙給爸爸帶去。爸爸是個煙蟲嘛!旱煙是媽媽一個人在家裏收割的,晾曬的。
這次,還不是媽媽絕對不允許爸爸出門的原因。媽媽之所以絕對不允許爸爸出門的原因是後來的事情。
爸爸回來以後,也就以為跑遠不了,不好,就找近一點的好。爸爸就跟著人到縣城裏麵的工地上幹活。
包工的是村子裏一個人的女婿。不過,回來的時候,爸爸發腫,吃不下飯,不消化。媽媽把老爹弄去看病,看出來,原來是在感冒的基礎上吃了母豬肉,這回,媽媽就從頭開始教育老爹了。
一說老爹走的時候,煙鍋子沒拿,肯定有事。在媽媽看來,煙鍋子是爸爸的命根子,離不得的。二說爸爸去的時候跑的太快,人家一說走,不一下,人就到河底下去了,不好。三說爸爸沒弄到票子,人倒病了,不好。總之,是有很多理由不好了。
反正爸爸一說出門,老媽馬上就要列舉很多問題。爸爸找我當援兵,嘿,我也不讚成爸爸出門了。我都大了,哪有這個道理呢。不成,不成。
爸爸隻好在街道上或者村子幫人幹活了。很苦,有時候背石頭,有時候背磚,有時候背沙。山上的廟宇,磚頭,沙石什麼的,都是爸爸媽媽帶人背出來的。還有幾個樓,街道上的。我都背過。
想讀書,不幹活,那是不成的。而且,爸爸媽媽一直認為,幹活,就知道味道了,就曉得念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