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中美雙方共同經曆了建交前重要的一個曆史階段——中美邦交正常化。這一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鬆訪華,為兩國關係揭開了全新的一頁。
1972年2月21日11點30分,首次訪華的尼克鬆剛下飛機,就與前來迎接的周恩來總理伸手相握。
隻是握手,但這是個跨越最遼闊海洋的握手。這個簡單的動作卻在這個時刻震撼了世界,並被永遠地定格。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沒有什麼熱情的演講,中美雙方的領導人已經用事件語言向世界宣告:中美關係的舊時代已經結束,一個新的時代已經開始!
尼克鬆到達北京的當天晚上,周總理出麵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歡迎宴會。在盛大的國宴上,很多美國人都在拿刀叉對付,而尼克鬆卻輕鬆自如地拿起筷子,不緊不慢地用筷子夾取美味佳肴。這吸引了眾多記者的鏡頭。
原來,尼克鬆早在決定訪華之前就開始在家裏練習如何使用筷子了,他還學會了用中文說“你好”、“謝謝”,甚至在講話稿中加入了一句毛主席的詩詞,這些都巧妙地拉近了和中國的距離。
1972年2月22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周總理一早去釣魚台國賓館看望尼克鬆,當周總理下車正欲脫大衣之際,尼克鬆快步走到周總理身後,親自為周總理脫大衣。
此時正是美國晚上收看新聞的黃金時間,次日美國報紙發表評論說:“在美國民眾對周恩來表示極大好感時,尼克鬆親自為他脫大衣等於發表了一遍很好的競選演說”。這一年,尼克鬆連任成功。
尼克鬆將自己訪華的一周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中美這兩艘大船在當時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轉個180度大彎之來之不易。他在後來的《領袖們》一書中說:“我1972年訪問中國期間,周恩來先生無以倫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並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敬意。‘恩來’譯成英文是‘恩惠降臨’之意,這個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風度和氣質。他待人很謙虛,但沉著堅定。他優雅的舉止,直率而從容的姿態,都顯示出了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風度。在個人交往和政治關係中,他都忠實地遵循著中國人古老的信條:決不‘傷人情麵’。”
尼克鬆在書中的描述很真誠,也很動人,但比起他訪華期間做過的幾件實實在在的事情來說,哪個更有說服力?哪個更直指人心?哪個更令人感動?事件語言比任何語言都更實在,比任何說辭都更有力。如果你已經做了你該做的事情,用做事時的表現表達了你的真實想法和需要,你就不必再多說了,因為看到的人都已經明白你的用意了。
這些事,隻要你去做,別人就會對你刮眼相看
1. 赴約的時候早到一會兒。
2. 幫女士拉椅子、開車門。
3. 常常“順手”幫助別人做開門、拿東西、送東西、複印文件等小事。
4. 把工作記錄寫的整齊,每天下班時都把辦公桌收拾好。
5. 和別人握手時主動伸出手。
6. 乘電梯時幫助別人按按鈕。
7. 在餐廳結賬後向服務生點頭致謝。
8. 在別人專心工作的時候,用欣賞的目光看著他,等待他。
9. 吃到別人贈送的東西時露出滿意的表情,收到禮物時露出驚喜的表情。
10. 發現別人有需要時,主動把自己的文具或其他物品借給別人暫用。
升級閱讀:最厲害的語言技巧是態度
台灣地區曾有這樣一個公益廣告:
在一間空曠的房間裏,階梯上站著一些人,每個人手裏拿著一張白紙,每一張白紙上寫著一個字。
當觀眾試著把這些字連在一起看的時候,畫外音響起,這是一個父親的聲音,他仿佛在訓斥自己的孩子,他將那句話讀了出來:“什麼都不能跟人家比!誰像你一樣沒有用啊!”
接著,所有人動起來,默默地換位置,當那每一張再次呈現在觀眾麵前時,已經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沒有誰能像你一樣啊!不用什麼都跟人家比!”
廣告就這樣結束了,主題在最後幾秒顯示:態度改變,孩子的人生也會跟著改變。
“世界是一麵鏡子,你對它微笑,它便對你微笑。”態度和善、熱情,就很容易取得對方的信任,進而展開推心置腹的談話。談話的時候要始終保持互相尊重的態度,即使你麵對的人身份比你高很多或低很多。
地位越高的人,講話的時候往往態度越是謙和,越是平易近人,這也是他們能得到人心的重要原因。
在和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論是講述還是提意見,都要讓自己的麵部保持平和、柔和、謙和的表情。這是讓別人可以願意聽你講話的秘訣,也是讓你得到好人緣的關鍵。語氣要不卑不亢、態度要不溫不火,把態度保持在恰到好處的程度,讓你的溝通效率事半功倍。
最後,還要提示你一點,無論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請在開口講話前保持端莊,請在聽到任何語言時保持端莊,如此方能顯示出你的整體素質,要知道“毀也端莊,譽也端莊”。切記,友善的言行、得體的舉止、優雅的風度、從容不迫的態度,這些都是能幫助你走進他人心靈的通行證!
《口才投資速成秘籍》
之十 肢體語言
(如果你來不及仔細閱讀本章,請直接參考下麵最簡單的肢體語言觀察方法。)
大多數人做出下麵這些表情和動作的時候,都是在表露自己的內在想法,當然也有不少人表達的方式與眾不同。
去了解肢體語言就是在學習解讀別人和規範自己。
最常見的表情語言
1. 雙眉上挑——驚訝,不相信別人
2. 單眉上挑——輕蔑,自信
3. 眼睛張大——好奇,驚訝,非常感興趣,難以置信
4. 轉動眼球——回憶,思索
5. 眨眼——緊張,不確定,撒謊
6. 瞳孔放大——興奮,緊張
7. 抿嘴唇——焦慮,緊張
8. 鼻子皺起,牙齒咬緊——憤怒
9. 一側嘴角上揚——得意,輕蔑,嘲笑
10. 兩側嘴角向下——悲傷,憤怒
最常見的肢體語言
手上的表情
1. 雙手抱在胸前——自我保護,不悅,不接受意見
2. 雙手互相撫摸——安撫自己,不自信
3. 雙手相互攪纏——不安,惶恐
4. 雙手手指搭建三角形——極度自信
5. 雙手互搓——極度焦慮
6. 雙手攤開,手心朝上——開放,無奈
7. 雙手十指交握——不安,緊張,自我安慰
8. 手伸直——抗拒
9. 手攥拳頭——緊張,憤怒
10. 用手遮擋麵部——羞愧,難過
身體的語言
1. 抬頭挺胸——自信,果斷
2. 揚起頭——驕傲,自信
3. 打哈欠——厭惡,心不在焉
4. 無目的向左右張望——焦慮,不自信,緊張
5. 聳動肩膀——不自信,說謊,尷尬
6. 抖動腿部——極度緊張
7. 手拍大腿——醒悟,想起某事
8. 身體前傾——感興趣,關注某事
9. 身體忽然懈怠,肌肉放鬆——失望,解脫
10. 身體忽然挺直,肌肉緊縮——關注,緊張
溝通中的常用肢體語言
遇到這些情況的時候,你可以用肢體語言來完善你要表達的意思:
1. 如果你想讓麵試官和初次見麵的朋友覺得你親切而自信,請不露齒地微笑。
2. 如果你同意別人的觀點,可以一邊微笑一邊輕輕點頭。
3. 如果你不同意對方的觀點,可以將手掌伸直在胸前做停止的手勢,同時搖頭。
4. 如果你想鼓勵下屬或晚輩,可以拍拍他的後背或肩膀。
5. 如果你對某人完成的某件事情很滿意或者對他很敬佩,可以豎起大拇指。
6. 如果你想給別人加油鼓勁,可以做表示成功的“V”字手勢。(做這個手勢時注意要讓手背對著自己,反向的“V”字手勢是不禮貌的。)
7. 如果你想安慰處於緊張情緒或悲哀情緒中的人,可以輕輕拍他的手背。
8. 如果你對孩子做的事情表示滿意,可以從前向後撫摸他的頭發。
9. 如果你要向別人表示感謝,可以肩膀帶動身體微微前傾,並點頭微笑。
10. 如果你希望對方相信你說的話,可以正視對方的眼睛,並流露出誠懇的態度。
溝通中不宜出現的肢體語言
以下列舉的動作都屬於不利於你形象或不利於溝通的,就算這是你的習慣性動作,也要加以控製。
1. 不要抖腳,會令人覺得你沒教養。
2. 不要目光向上看,會令人誤會你在翻白眼。
3. 不要眯著眼睛看人,會令人覺得你在懷疑或暗示曖昧。
4. 不要用下巴對著人的臉,會令人覺得你在挑釁。
5. 不要用手指指點別人,會令人覺得你沒禮貌。
6. 不要一直不斷地靠近別人,會令人覺得你咄咄逼人。
7. 不要撓頭,會令人覺得你對任何事情都沒把握。
8. 不要用手指拍打桌麵,會令人覺得你心不在焉。
9. 不要頻繁眨眼,會令人覺得你說的話都不足取信。
10.不要別說話別做別的事情(尤其是不要邊說話邊吃東西),會令人覺得你非常不尊重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