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堂課 用好無聲語言,同樣大放異彩(2 / 3)

3. 不自覺的用手撥弄頭發、摸下巴、用手托腮等小動作,都會給人輕佻、勾引的感覺,容易讓人對你產生誤解,因此最好不要頻繁做小動作。

4. 坐在桌前的時候最好將雙手自然地放在桌上,如果比較緊張,可以一隻手握筆、手機等以消除局促感。

5. 在任何場合大聲咳嗽、抖動腿部、挖鼻孔、整理內衣等比較私密的小動作,都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要注意控製。

第3節 台詞不足時,就上道具——道具語言

春晚的推波助瀾,讓億萬觀眾感受到了近景魔術的魅力。與此同時,也引發了一場魔術揭秘熱。這些“魔術揭秘者”們一邊對魔術手法心生敬佩,另一邊卻對魔術道具嗤之以鼻,認為那些道具都是用來“糊弄人”的。

反過來想一想,魔術師用道具來“糊弄人”並是不為了別的,是為了“效果”。這個效果可能是掩人耳目,可能是引人注目,也可能是聲東擊西。

不光魔術當中可以使用道具,我們日常與人交流中也可以使用道具。有了道具的幫助,你會發現原來很多話不必瑣贅也能說清,有些事不必細講也能具體。

動一動腦筋,在台詞不足的時候,上道具來幫幫忙吧!

好馬配好鞍

一位女士到福特汽車的展示中心選新車,她是開著一輛破舊的老爺車來的,所以推銷員對她並不熱情。女士從福特走出來,看到對麵的Mercury汽車展示中心有一輛漂亮的黃色轎車正在展出。女士對這輛轎車相當喜歡,但推銷員報出價格時,她發現這已經遠遠超過了自己的預算。

推銷員看她在猶豫,就說:“您看車也很累,先坐下來喝杯水吧!”

於是兩人坐在展廳旁聊了起來,女士說:“我很喜歡這輛車,不過真的是超過我的預算太多了,我本來還想今天就買輛新車作為我給自己的生日禮物呢。”

推銷員這時站起來,微微躬身禮貌地說:“女士,請稍候,我馬上回來。”

幾分鍾以後,一打嬌豔欲滴的玫瑰花放在了這位女士的麵前,推銷員真誠地說:“女士,祝您生日快樂!”

驚喜的表情寫滿了女士的臉龐,她覺得自己得到的並不僅僅是一份小禮物,而是得到了尊重。後來,女士毫不猶豫地買下了那輛超出預算很多的Mercury汽車。

這位被玫瑰花打動的女士就是同樣以口才好而聞名的玫琳凱女士,而這個買車時發生的“小插曲”也被她一次次搬上培訓員工的講台。

想象一下,如果沒有這件道具,推銷員一句“生日快樂”根本不會起太大的作用,最多隻能讓玫琳凱女士覺得他是個有禮貌的人而已,絕不會帶來那種“驚喜的震撼”。道具的直觀性特點,補充了語言上的不足與空洞,促成了語言不能達到的效果,令你的語言聽起來更真誠、更完整。

道具是會說話的。價值僅僅幾美元的玫瑰花,作為一個恰當的道具出現,為推銷員贏得了一個客戶,更為這個品牌的整體形象贏得了潛在讚譽。

合適的道具能夠馬上讓你說的話變得更加親切、更加可信。

道具帶來體會的機會

一個頑皮的小男孩得到了一條小狗,他並不知道應該怎樣和小狗玩兒,也不懂得如何照顧小狗。他用一條繩子拴在小狗的一條前腿上,拉著它往前走。小狗走一步就摔一跤,小男孩不但不同情,還很生氣,對小狗又踢又打。

男孩的爺爺看到了這一幕,決定教育一下孫子。

爺爺拿來一把大鐵鎖,當著男孩的麵把鎖掛在門上,牢牢鎖好,然後給男孩一根樹枝,說:“你試試把鎖打開。”

小男孩拿著樹枝對準鐵鎖抽著,但怎麼也打不開。

爺爺又拿來一根比較粗的棒球棒,讓男孩繼續敲鎖。男孩每敲一下,都感覺手被震得生疼,但大鐵鎖還是紋絲不動。

不一會兒,男孩已經累得滿頭大汗,終於對爺爺說:“這個方法不對!用棒子是敲不開鎖的,要用鑰匙開!爺爺是在耍我!”

爺爺聽後笑了起來,說:“你用繩子拴小狗腿的辦法也是不對的,要拴在項圈上。”

爺爺讓孫子用球棒敲鎖,就在利用道具告訴男孩,錯誤的方法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造成對彼此的傷害。道具在這裏充當了“實驗品”的角色,男孩拿著爺爺提供的道具,完成了這個“實驗”,自然而然地明白了爺爺要講的道理。

道具除了可以讓聽者得到體驗的機會,也可以讓講話者獲得更多的機會。

學一學如何用上道具為自己獲取機會:

1. 為顧客送上一杯水,他一定會坐下來多聊一會兒,你也就有機會多做一些介紹了。

2. 求職時多留一份簡曆給公司,推銷時多留一張傳單和名片給潛在客戶,你也就會多一份被想起來的機會。

3. 送一件常常會用到的小禮物給朋友,讓你增加許多被忽然想起來的機會。

4. 送一件精美而顯眼的裝飾品給你認為重要的人,讓你增加很多被問起或被主動提起的機會。

5. 在別人需要時送上一把傘,幫朋友披上一件衣服,讓你增加被欣賞、被感激的機會。

想講皇帝的話,就先坐在龍椅上

一個皇帝微服私訪,走著走著肚子餓了,就進了一家小飯館,一坐下就說:“傳膳!”

跑堂的小夥計過來就問:“大爺,我們店小,沒有您說的那種鱔魚,您還是去別家店吃吧!”

皇帝有點不高興,但也沒辦法,就又找了一家大飯館,一進門就要了一個包廂。

小夥計過來幫他點菜,皇帝又說:“傳膳!”

大飯店的夥計聽了,就一扭頭喊著:“傳膳啊!把咱們店裏的招牌菜都端上來啊!”

皇帝聽了很高興,覺得還是大飯店的夥計懂事,見過世麵。

酒足飯飽後,皇帝打算口頭獎勵一下那位小夥計,可沒等他開口,小夥計就走進來說:“您一進門我就看出您是位貴客了!”

皇帝心裏一驚,以為被認出來了。小夥計接著說:“您相貌堂堂,舉止大度,不說吃飯說傳膳……您啊,一定是戲班子裏麵演皇帝的好角!”

皇帝聽了,心裏生氣又不好表現出來,就獨自回了宮。第二天就連夜派人點名把那個小夥計招進了禦膳房“當差”。

這一天午飯時間,皇帝坐在餐桌旁,左右兩旁立著宮女、太監。

皇帝把那個小夥計叫到跟前,小夥計嚇得不敢抬頭。皇帝說:“我餓了,要吃飯。”

小夥計聽著聲音耳熟,偷偷看了一眼,居然是那天的客人!大驚之下,哆哆嗦嗦地喊:“傳膳啊!”

皇帝見他怕了,故意逗他:“那天朕說傳膳,你就說朕是戲班子演皇帝的,今天朕說吃飯,你怎麼就敢喊傳膳了?”

小夥計跪在地上,回話說:“皇上聖明,那天您坐在小店裏,奴才怎麼知道那小店能有這般貴客?您老如今坐在龍椅上,奴才自然知道您是真龍天子了!”

想說皇帝的語言,最好先坐上龍椅。如果龍椅不方便,那至少穿件黃袍。在交際中,帶上一件可以彰顯你身份的道具,著裝也罷,名片也罷,讓對方對你先有幾分表麵認識,後麵的話自然更好說了。

一切皆道具

談情說愛的時候,一朵玫瑰、一顆糖果,甚至一縷星光都可以是道具。因為愛情本身就是一種感覺,用來輔助愛情的道具隻要是美好的皆可放心大膽地去用。

工作話題的時候,使用的道具則是越具體越好,越能說明問題越好。比如:講述公司財務狀況,就可以用曆年的財務報表做道具;講述公司一年來的變化,就可以用每月總結和年終總結來做道具;講述銷售成果,就可以用每月的銷售清單和業績增長曲線圖來做道具。

學一學用道具塑造自己形象:

1. 去別人家中拜訪時帶上一籃水果,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禮貌的人。

2. 請教問題時帶上紙和筆,讓別人覺得你是個好學又尊重知識的人。

3. 隨身帶上一些常用的文具,比如便條紙、圓珠筆、透明膠、小剪刀等,讓別人覺得你是個細心的人。

4. 拒絕使用一次性餐具,購物時自帶購物袋,讓別人覺得你是個有環保意識的人。

5. 在任何場合都穿著得體,讓人人都知道你是個尊重他人、注重儀表的人。

第4節 千金買骨——事件語言

在“講故事”的章節中,我們講過一個“千金買骨”的故事:國君要買千裏馬,買不到千裏馬,那就以500金的價格來買馬骨來宣揚買馬的決心和誠意。

這就是在完成一件事件語言,一件有宣傳點和宣傳力度的事件語言。

做什麼事就會成為什麼人

一個單身富翁請了一個保姆。這個保姆做家務很不錯,但嗓門特別大。

這一天,富翁要宴請一些貴客來家裏吃飯,除了談生意,還想和一位女士發展一下關係。

為了防止保姆的大嗓門給自己丟臉,富翁特別叮囑保姆:“今晚的家宴很重要,來的都是貴客,這些人都不喜歡吵鬧,所以你今天有什麼事兒都得小聲說,不然扣你的工錢!”

保姆聽了,果然在席間表現得非常好,不論是上菜還是倒茶都是小聲詢問富翁。

晚宴氣氛良好,客人們便來了興致,決定留下來打麻將。

大家坐下打麻將,不知不覺就過了12點。保姆見客人們似乎沒有要走的打算,自己又很想睡覺,又不敢大聲對主人說,於是就偷偷地繞到富翁身後,湊近富翁的耳邊輕聲說:“我先睡了啊!”

這句“我先睡了”,若大聲說就是正常,小聲說卻成了曖昧,全是因為態度上的不同。可以想象得到,這位保姆一定會遭到批評,甚至被辭退,因為她用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件語言在主人的朋友麵前造成了誤會。

你不用說,別人都已經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