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談
文學,我與許多人一樣,有著對她無可厚非的青睞與溺愛,似乎打一識字起就與這東西有著不可分割的不解之緣。
爬格子也有五六年的時間了,這其中也有一些或大或小的突出表現,也正是因為這些不足牛毛的小表現激起了我釀藏以久的創作夢。
(一)
五歲那年,我便開始了我的學字生涯,那時候的我也正讀小學學前班。我的啟蒙老師是有著40餘年教齡的老教師。明確點說,他是教過我們全家兩代人的老師。由於我比其他同學識字較早,閑暇作業做完的時候,他便叫我學著把課文背下來。年少輕狂的我,真的就按老師的說法去拿著課本胡亂瞎讀。最終,我竟背下來了。老師獎給了我一個五毛的本子。雖說,禮小輕薄,但它卻溫暖了我少時的心。從此,我便學著嚐試背一些長一些的文章或去寫一些東西,老師也經常誇獎我的文章寫得好。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本雜誌小說上看到一期雜誌征稿的啟事,於是我便自己寫了一篇文章,用歪斜的字寫上地址,抱著試試看的心理,郵寄了出去。沒想到一個月後我竟收到了回信,而且還有8元錢的稿費。
那年,香港回歸,我十歲了。
(二)
收到第一筆稿費,也是我人生中用自己的勞動換來的第一個收獲。於是,我便一發不可收拾地去寫一些小作寄到報刊、雜誌,這種習慣一直讓我持續到現在。當然這中間,大多是一去不歸,音訊全無。我想大多是因為自己的文章太爛,或許是因為自己太渺小了與文學無緣。
(三)
然而,蒼天不負有心人,在初中時我的文章又終於在小報上出現了。當時母校校刊《弄潮》也正在籌辦,而剛好我的一篇文章也在上麵發表了。
這更加激勵了我的創作夢,於是愈發不可收拾。課間、茶餘飯後便成了我的文學發展地。
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千情萬絮,我都用心去琢磨它、品味它,用手中的筆記下發生在身邊的一些人或事,這也讓我養成了寫作的好習慣。
(四)
我稱之文學的精華是邂逅的力量;文學的所思所悟是生活的感動;文學的潮起潮落是激揚的鬥誌;文學的動向是生命的插曲。
我平凡,我快樂,我喜歡文學,但我也因文學而黯然失落——第一次為了文學而讓我的數學隻考了58分,可我並不氣餒,為文學付出我無怨無悔。
(五)
高中時,更多的文學愛好者找上了我,讓我又重新拿起留停一年之久的筆(那時是初三),再次書寫著自己的所思所悟和對生活的見解。
(六)
一篇好的文章不是苦思冥想而得來的,生活的偶爾小事也是我們創作的好素材,也是成為一篇佳作美文的奠基石。
朋友,留心觀察生活中的點滴,學會用心留意,你會覺得原來生活很美,有很多東西可寫。
文學源自生活,生活輔佐文學,這是不可忽視的真理。
(七)
寫這篇創作談的時候,我有太多的話語想與讀者一一敘說,但終歸還是沒有說出,或許是自己的劣文拙作太過於低調;或許是自己根本不夠格談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