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東征1(1 / 1)

跨海東征紀念舟山群島戰役六十周年(代序)

(代序)何宏熙

多年不見的劉誌遠同誌寄給我一本書——《跨海東征》。

在我的印象中,劉誌遠是個“小兵”,所謂小,是年紀小,個子小,參軍的時候才14歲,是個尚未發育的孩子。1949年10月1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解放軍的遊行隊伍中,他走在最前麵,手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橫幅,是個娃娃兵。

轉眼已經60多年。

且不說這本書的寫作水平如何,就舟山群島戰役戰略意義、指揮藝術和規模、戰況而言,也是值得大書特書一番的。在舟山群島整個戰役過程中,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同誌先後7次親自手書電令,運籌帷幄渡海作戰、戰局的全過程。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粟裕,調兵遣將,參戰部隊從初期的一個加強軍,不足5萬人,到決戰時期的南線、北線第一線攻擊部隊兩個兵團6個軍,10個炮兵團,2個水陸兩用戰車營,一個海軍艦隊約有各種作戰登陸艦艇近百艘,一個空軍混成旅約200架戰機,預備隊1個軍,總兵力接近30萬之眾。同時,舟山群島之戰,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史上第一次部署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的戰役。戰場之態勢,已經超過解放海南島之戰。也正是這種強大軍力的威懾,迫使蔣介石在我軍攻克大批舟山群島前沿重要島嶼後,最終棄守舟山,親自指揮自稱15萬駐守舟山的海陸空三軍,倉皇撤退。

舟山群島戰役是毛澤東戰略、戰役思想又一大勝利,打破了國民黨軍對長江口的封鎖,溝通了我海上南北聯係,對鞏固東南沿海的海防和保衛國家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的意義,非常值得紀念。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2軍是拉開舟山群島戰役序幕的主力部隊。舟山群島解放後,22軍在舟山群島建起一條海上的鋼鐵長城。1958年2月根據國防部命令,22軍整編成為舟嵊要塞區,固守海疆,已經60多個年頭了。

《跨海東征》是一部傳記文學,有許多有血有肉的生動故事,同時,對整個舟山群島戰役的敘述是忠實於曆史的,充分描述了指戰員們英勇、機智、頑強、堅忍不拔,不怕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在當代,在任何時候,都是十分可貴的。

60多年來,守島戍疆的22軍以及如今的舟嵊部隊官兵,換了一批又一批,使人欣慰的是:22軍戰爭年代那種虎虎生威的戰鬥作風未變,革命英雄主義的傳統未變,22軍的軍魂常存!

這本書,將勾起眾多人對往事的回憶!

這本書,將讓眾多人體味戰爭的洗禮!

這本書,將告訴眾多人曾經的舟山,曾經的海戰,曾經的犧牲,曾經的歡樂,並受益於其中!

(何宏熙: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舟嵊要塞區副政治委員、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