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河麵寬僅100多米,但洪水季節水深流急,平常時光渡河都十分艱險,何況對岸還有國民黨守軍強大火力的阻擊。更為關鍵的是,紅軍手上隻有一條船,強渡大渡河,成功與否,在此一舉。
為了確保渡河一次成功,孫繼先命令二連連長熊尚林,挑選17名英勇善戰的戰士,組成奮勇隊,每人配備大刀、衝鋒槍、手槍和手榴彈8顆,實施強渡。
孫繼先對奮勇隊員們說:“你們17個,加我18個,我們18個人,隻要剩下一個,也要把對岸‘龜兒子’的陣地奪過來,迎接大部隊和毛委員渡河!聽到沒有?”
“聽到!”17個勇士齊聲回答。
“有沒有決心?”
“有!”
“好!”
後來因為水流湍急,為了確保木船不被洪水急流打翻、衝走,船工們必須一起用力,而木船太小,承載不了奮勇隊加孫繼先18個人,按照船工的建議,孫繼先決定,分二批強渡。第一批強渡9名奮勇隊員,由奮勇隊長熊尚林率領;第二批強渡8名奮勇隊員,由孫繼先營長親自率領。
與此同時,孫繼先還組織全營的火力,進行掩護。營裏的一門小炮,隻剩3發炮彈,孫繼先指定對岸國民黨守軍陣地上3個對強渡威脅最大的火力點,要求炮手一發炮彈打掉一個,務必百發百中。
5月25日淩晨,孫繼先一聲令下,全營火力全開。神奇的是,炮手居然真正的百發百中,3發炮彈打掉了對岸敵人的3個機槍火力點。
17 勇士在孫繼先指揮下,強渡成功,攻占了安順場渡口,擊潰了大渡河安靖壩的國民黨守軍,奪取了大量被國民黨守軍擄去的木船,為紅軍大部隊渡河,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蔣介石要讓朱德、毛澤東在安順場做“石達開第二”的預言,也隨之破滅。
抗戰時期,孫繼先作為129師堅挺支隊支隊長,率部入魯作戰,馳騁華東戰場。1939年5月,日軍得知八路軍115師師部駐地無重兵可遣,妄圖乘機圍殲115師指揮機關,集中了日偽軍5000餘人,分9路合圍115師師部駐地。危急關頭,孫繼先獲得消息,主動率部奔襲,他下達的戰鬥命令十分簡單:“隻要我們的腦殼在,就不能讓鬼子挨到師首長的腦殼!”
堅挺支隊在孫繼先的率領下,以強行軍搶占了關鍵隘口鳳凰山,奮勇抗擊合圍過來的日偽軍,擊斃擊傷日偽軍1300多人。
由於孫繼先率部,重創日偽軍,為115師師部突圍爭取了寶貴時間,挫敗了日偽軍對115師師部的合圍計劃。
孫繼先領軍打仗,最善於穿插,虎口拔牙。
解放戰爭中,1947年5月,孫繼先任華東野戰軍第八縱隊副司令員期間,在孟良崮戰役中,他奉命率部秘密插入敵人縱深,在國民黨整編74師和83師兩個武裝到牙齒的大部隊夾縫中間大施拳腳,割裂了國民黨軍74師與83師了聯係,完成了對74師的包圍。經過兩天的戰鬥,與兄弟部隊一起,全殲國民黨王牌主力74師32000餘人。
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前身、山東軍區老八師師長王麓水犧牲後,老八師整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1948年3月孫繼先從第八縱隊調任第三縱隊代司令員。1949年2月按照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整編序列,華東野戰軍第三縱隊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2軍,歸屬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指揮。孫繼先出任軍長。
22 軍,有這位從紅軍中走過來的驍將揮令,如虎添翼。
如今,這位驍將,要率領22軍,跨海東征。
王建安司令員主持舟山戰役作戰會議
第三野戰軍第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副政治委員姬鵬飛受命傳達中央軍委下達的解放舟山群島作戰命令。
按照中央軍委指示,第三野戰軍的部署是:舟山群島渡海戰役,由第七兵團組織執行。第七兵團奉命成立“浙東前線指揮所”。宋時輪任司令員,姬鵬飛任政治委員,王必成任副司令員。統一指揮各軍的作戰行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兵團,下轄雖然有4個軍,但是由於當時浙東南國民黨軍隊殘餘甚多,戰事頻繁,擔任主攻舟山群島的部隊,隻有22軍3個師加21軍劃歸22軍指揮的61師,共4個師約5萬人,而且隻有陸軍和少量的炮兵。當時,在舟山群島上,奉蔣介石之令守島的、配有海軍和空軍的國民黨軍隊,有6萬餘眾。相比之下,在舟山群島這場攻守之戰中,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裝備上,中國人民解放軍都處於劣勢。為此,作戰會議決定,采取集中兵力,逐島攻占的戰略戰術,是上策。
22 軍作為主攻部隊,作戰任務是:包打舟山群島之門戶——大榭、金塘兩島,爾後,直取舟山本島。
孫繼先用手輕輕地移了一下放在麵前桌子上的茶杯,他的手臂上因為骨折還打著繃帶,不過這次負傷和蔣介石沒有關係,是和戰士們打籃球時過於投入,摔倒時負的傷。他環視了一下大家,說:“同誌們,我們剛剛打過了長江,現在又要跨海東征了。”
會場上一陣擾動,指揮員們是興奮也是激動,對22軍這樣的解放軍部隊,受領作戰任務是一件喜事。
丁秋生政委招了一下手說:“大家靜一下,聽孫軍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