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海東征18(1 / 3)

海上大對決誰主沉浮

台灣的蔣介石,對於舟山自登步島血戰以來,戰事平平,反爾倒惶恐起來。他明白共軍決不會因為登步島的失手而放棄進攻舟山群島。因為舟山群島如果在他手裏頭,必然會攪得京滬杭雞犬不寧,共產黨是非取舟山不可的。一時間的戰場平靜,是大戰即將來臨的預兆。

他命令毛森,派出大量反共救國軍的骨幹,潛入大陸,務必及時掌握共軍的備戰情報,決不能讓共軍偷襲大榭、金塘等島嶼的戰事重演。同時還要根據“攻勢防禦”的原則,派出小部隊登陸浙江沿海,擾亂共軍渡海作戰的戰略。

2月初,國民黨岱山島機場啟用,2月26日,國民黨飛機從岱山、定海兩個機場起飛,對上海市進行大轟炸,一天內連續轟炸7次之多。電廠被炸壞,全市大停電,水電交通設備遭到嚴重破壞,死傷市民1000餘人,5萬餘人受害。

如果說蔣介石引退後,前一段時間他是在幕後掌控國民黨政府的軍政大權,這一段時間,蔣介石已經回到了幕前。幾個月前,李宗仁覺得自己這個代總統無權無錢,被蔣介石戲弄於股掌之中,不想幹了,請蔣介石複職。那時候蔣介石被逼宮的一肚子氣還足足的,同時也忙於安排台灣、舟山、海南的最後防務,還不想複職。如今,台灣、舟山、海南,海上鼎足之勢已初顯穩定,蔣介石要把“總統”的名份拿回來了。

這時候的李宗仁,已經去了美國,“中華民國”“代總統”的頭銜還有一定用處,一時又不想還給蔣介石了。

1950年2月21日,蔣介石召開緊急會議,向在美國的李宗仁發出的最後通牒,要他三天內回到台北,或者辭去“代總統”的職務。李宗仁答複含糊其辭。結果是立法院出麵於24日請蔣介石恢複“總統”職務。蔣介石“順應民意”,於3月1日重登“中華民國”“大總統”寶座。

3月初,國民黨派92師從台灣支援舟山,不久,又增派兩個裝甲兵營作為機動兵力,布置於舟山本島。

4 月,蔣介石又再次攜陸海空三軍高級將領,到舟山視察防務,召開高級軍事會議。詳細聽取了舟山防衛司令部、國防部特派舟山的毛森,對共軍攻擊舟山準備狀況的軍情報告。

毛森報告說:“校長,據內情情報,毛澤東最近又為舟山戰事給粟裕發過電報指令,要點是不打無準備之仗。”

蔣介石說:“那個毛澤東,是下指導棋的。”

毛森說:“據情報,共軍攻我舟山的部隊還要增加。”

周至柔說:“共軍的空軍飛機已經成軍,參戰的可能性極大。”周至柔說這話是有保留是,實際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已經參戰,3月23日定海的國民黨空軍空襲上海時,解放軍空軍米格—15驅逐機升空迎戰,一舉將國民黨的P—51戰鬥機擊落,造成國民黨空軍極大的恐慌。

石覺報告說:“據空軍飛機偵察,共軍最近多了許多裝有馬達的帆船,能不受風潮影響在海上航行,將不利於我軍防守。”

陳誠這時候已經接替閻錫山,被蔣介石任命為行政院長,因為是嫡係中的嫡係,官帽子多也不足為奇。他說:“學生以為,水來土掩,兵來將擋,可再調精銳之師進駐舟山,以攻為守,與共軍在海上一決雌雄!”其實陳誠說的是違心的話,對於調動大量台灣軍隊,重兵

布防舟山,在他看來舍本求末。然而,蔣介石的意願是沒有人敢違的,有時不得不講幾句迎

合的話,也是官場的習俗。

蔣介石最願意聽攻勢防禦的話,連連點頭。

會後,根據東南行政長官公署及舟山防衛司令部的要求,蔣介石命令國民黨第19軍2個師,由金門再次增援舟山群島岱山島,以增強岱山島之守備。

至此,國民黨派駐舟山群島的守軍,已有52、67、19、87、75、95共6個軍16個師,連同海軍、空軍、裝甲兵,自稱總數達15萬之眾。

東海之濱,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舟山群島的總攻擊,箭在弦上。

3 月底,第三野戰軍在杭州再度召開第七、第九兵團師以上幹部作戰會議。會議由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粟裕主持。

會議上大家對於蔣介石最近不斷向舟山群島增兵,議論紛紛,最直接的問題是增加了渡海作戰的攻擊難度。粟裕對國民黨不斷增兵舟山群島卻顯得十分高興,他有自己獨到的看法。他說:“蔣介石增兵舟山是他的失算,他把兵都調到舟山來,蔣介石自稱15萬,我們估算隻有12萬,把他這12萬人給消滅了,等於台灣少了12萬兵,蔣介石這一步棋,正幫我們解放台灣創造一個絕好的條件。”

為此,他向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建議,立即調兵遣將,會戰舟山群島,把蔣介石送到舟山的12萬人馬全部“包餃子,”接著揮師南下,解放台灣。

粟裕說:“1月10日我去北京參加中共中央軍委在北京中南海為舟山群島戰役,專門召開的軍事會議,朱德總司令,聶榮臻,蕭勁光都參加了,中央軍委對舟山群島之戰,有明確的指示,我們一定要打好這一仗。”

按照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不打無準備之仗”的指示精神,為打好舟山這一仗,全殲舟山群島的國民黨12萬守軍,會議決定將總攻時間延期到6月。調炮兵第3師開赴金塘、大榭兩島。調24軍74師為22軍二梯隊,24軍72師為23軍二梯隊,24軍71師趕修寧波機場,並增調高炮12團駐防寧波機場。

至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參加攻擊舟山群島的部隊,已增加到4個軍,12個師,10個炮兵團,總兵力達13萬餘人。

實際上,對已有的兵力部署,陳毅和粟裕並不以為圓滿。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毛主席3月28日對舟山群島戰役的電報精神,攻擊舟山群島成功之後,隨即揮師南下,直取金門。為此,舟山一戰,不論在兵力配置上,戰術安排上,都必須要有百分之百優勢,才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取得百分之百的勝利。

4月25日,第三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的意圖,粟裕副司令員在杭州召開陸海空三軍聯合作戰會議。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上首次召開有陸海空三軍將領參加的三軍聯合作戰會議。會議決定再次增加總攻舟山群島的攻擊部隊。命令第七、第九兩個兵團的6個軍組成兩個登陸集團,由七兵團司令員王建安、九兵團司令員宋時輪分別指揮。南線集團由第七兵團指揮的21軍、22軍、23軍及24軍的一部組成,先攻定海周圍要點,再攻本島,配屬除原炮兵第三師等10個炮兵團外,特配水陸戰車營一個,戰車32輛;北線由20軍、26軍、27軍共8個師組成,配屬水陸戰車一個營。華東海軍第4艦隊參戰,約有戰鬥艦艇51艘,登陸艦艇52艘,輔助船30艘。華東空軍第4混成旅從嘉興、虹橋機場起飛參戰,約有飛機200架。由吳淞起渡,直取岱山島。長塗島,由北向南會攻定海本島。

為了保證舟山群島戰役的勝利,華東地區山東、安徽、江西、浙江、江蘇、上海,各省市黨政軍民實施總體戰役準備,僅浙江省寧波就派出支前民工、民兵16萬6千多人,船工4千5百多人,各種船舶2千多艘。

兩個兵團轄6 個軍,兩個水陸兩用戰車營,海軍一個艦隊,空軍一個混成旅,再加上強有力的華東地區6省1市幾十萬民兵,民工,船工的後方支援,大軍已經壓境,國民黨駐守的舟山群島的軍隊,不論是12萬還是15萬,都將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囊中之物。

粟裕副司令員說:“針對舟山群島的戰事,毛主席已經給我發了7次專電,我們動員了全華東的力量,此戰不戰則罷,一戰務必全勝!”

粟裕,此時名義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的副司令員,司令員是陳毅。由於陳毅兼任上海市市長,還管理華東區六省一市的黨政大事,實際上整個野戰軍戰事指揮,均由粟裕負責。

這次會議最後決定的攻擊時間是:6 月下旬。

東海之戰,劍拔弩張。一場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陸海空三軍的對決,將在東海舟山群島海域上演。

毛澤東主席關於定海作戰部署電報手跡中國人民解放軍攻擊舟山群島節節增兵,全麵備戰,驚動了台灣當局。

讓蔣介石糾結的還有一件事是,不久前美國總統杜魯門明確指出了他的對中國政策是“不幹涉”政策。他宣稱美國將不介入中國的內戰,也不會向駐守在台灣的國民黨軍隊提供“軍事援助和顧問”。這對蔣介石是致命的一擊。

對於蔣介石來說,占據和保住台灣、舟山、海南這些海上島嶼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保存實力,以圖東山再起。而東山再起的前提是以美國為首的盟國支援。美國不管他了,意味著未來保衛這些海上複國基地的重擔必須由他自己來挑。也就是說,一旦中國人民解放軍進攻台灣,台灣危在旦夕,美國也坐視不救。聯想到夫人宋美齡年前赴美國爭取軍援過程中受到美國政府的冷遇,蔣介石真有一種牆倒眾人推的感受。他的直覺是:要保住台灣這塊最後的反共複國基地,美國人是指望不上了,隻能靠自己。

另一個沉重打擊是,不久前,一直被蔣介石吹噓是固若金湯的海南島失守了。

海南島是中國的第二大島,麵積約34萬平方公裏。瓊州海峽寬20公裏至50公裏。蔣介石派他最得力的虎將,一級陸軍上將薛嶽任國民黨海南防衛總司令,統領5個軍,海軍艦艇50餘艘,作戰飛機20架,總兵力約10萬餘人,堅守海南島。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5兵團受命以40軍、43軍,配屬兩個炮兵團及工兵一部共10餘萬人,組成渡海兵團,由15兵團司令員鄧華,政治委員賴傳珠指揮,攻打海南島。

海南島上的中共瓊崖縱隊,已經在島上堅持武裝鬥爭20餘年,隊伍已經發展到15000多人,並且建立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根據地。攻打海南島的部隊從1950年3月開始至4月1日,在瓊崖縱隊的配合下,先後4次偷渡近1個師的兵力,先期登陸海南島。4月16日19時,渡海兵團以第40軍6個團;第43軍2個團,組成西、東兩路,實施強渡。17日淩晨3時,突擊部隊在先期登島部隊接應和配合下,於海口以西至臨高角一線,突破守軍防禦,迅速占領了臨高、美台、加來等要點。薛嶽急調其第62軍、32軍各一部,實施反擊。反擊的國民黨軍被共軍擊潰後,國民黨軍全線南撤。蔣介石見大勢已去,命令撤軍,薛嶽乘飛機逃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