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蔣介石將駐守在舟山群島,號稱15萬的軍隊,三天之內全部撤回台灣,在台灣引起了軒然大波。從國民黨高層到三軍將佐,社會群眾,議論紛紛,猜疑紛紛。霎時間,似是大難臨頭,軍心不穩,民心浮動。
信誓旦旦要把舟山群島建成反攻複國前哨基地的蔣介石,突然下令全軍撤出,放棄舟山,究竟為了什麼?發生了什麼事?麵對種種質疑,身為國民黨軍總政治部主任,蔣介石的大公子蔣經國,急忙為父分憂,於1950年5月17日子夜,蔣介石從舟山撤軍的當晚,發表了一封公開信。
現摘錄一些章節,看看蔣經國說了些什麼?
國軍為什麼要撤退舟山?
——蔣經國的一封公開信
這次全部國軍從舟山撤退到台灣,放棄了最近大陸的陸海空根據地,這當然是一件大事;也是一個驚人的舉動。老實說,我的看法是同你一樣的沉痛和難過;尤其是走遍了舟山群島每一個島的我,曾經幾次去看過最前線的官兵,同時也親眼看見過成千成萬的男女老幼,不分晝夜地修公路、築工事,再說得自私一點,定海是我的家鄉,在那裏留下很多親戚,還有最近從上海逃出來的許多朋友。人畢竟是有感情的動物,感情有時會支配行動的;但是在環境越是惡劣的時候,愈需要高度的理智,並且要拿理智來控製感情,用理智來支配行動,必須如此,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所以我希望你能夠冷靜下來,平心靜氣地來觀察這一次國軍撤退定海的事實。
在過去,我們曾經主張固守舟山,而今天決定自舟山撤退,都是有它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軍事上的戰略和戰術,本來並不是定下來之後而不能變更的,在過去我們之所以要守舟山,主要的戰略任務就是要擋住共軍向台灣的直接進攻,就是要爭取時間來完成台灣軍事上的一切部署,使得這個唯一的複興根據地能夠確保。在過去一年之中,因為舟山海陸空軍力量的堅強,共軍不但沒有力量進攻台灣,就是對舟山也不敢輕舉妄動。今天台灣的軍事部署已經完成,而同時據確實情報,共軍決定采取各個擊破,越島侵犯的計劃來進攻台灣,這是蘇俄協助中共要想徹底消滅我們的大陰謀。因此最高統帥部在舟山國軍完成了戰略任務之後,主動轉移到台灣,因為有台灣才能反攻,能反攻才能複興,“台灣第一”的最高決定是絕對正確的。過去守舟山,今天又撤離舟山,它的戰略意義正是一樣的。請問,倘使台灣不保,就是有舟山又有什麼用處?倘使台灣被共軍占領,那還談什麼反攻和複興呢!台灣原有的海陸空軍,本來守台灣是夠的,今天又加上十五萬堅強英勇的戰友,因此可以堅決的相信:台灣不但守得住,而且一定可以待機反攻。況且戰事的成敗,不光是軍隊數字上的對比;而且一定包含著國際、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麵的因素,未來一百天對台灣當然是最緊張最嚴重的一個時期,能夠度過這一百天,那麼就可以度過這一年,隻要能夠再守一年,內外環境上一定會有重大的變化,那變化對我們一定是有利的。回想過去一年,自從共軍渡長江到今天,其間所遭到的痛苦和危難,真是不可言喻,有時候實在不敢細細地想,有許多地方想起來真是可怕。但是這一痛苦的年頭不是過去了嗎?……
舟山撤退是不是表示目前國軍力量的不夠?我應當很坦白地回答你:是的,可以這麼說。倘使我們有力量守大陸,我們就不會放棄大陸,倘使我們有力量確保台灣,而又能確保海南、舟山,那我們也就不會從重要的軍事基地撤退。問題當然是在於目前力量的有限。所以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