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園林樹木的概念與分類
園林樹木是適於在城市園林綠地及風景區栽植應用的木本植物。
木本植物(woodyplant)指根和莖因增粗生長形成大量的木質部,而細胞壁也多數木質化的堅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對應詞。地上部分為多年生,分喬木和灌木。
植物體木質部發達,莖堅硬,多年生。木本植物因植株高度及分枝部位等不同,可分為:
喬木(tree)高大直立的樹木,高達5米以上,主幹明顯,分枝部位較高,如鬆、杉、楓楊、樟等,它們有常綠喬木(evergreentree)和落葉喬木(deciduoustree)之分。
灌木(shrub)比較矮小,高在5米以下的樹木,主幹不明顯,分枝靠近莖的基部,如茶、月季、木槿等,有常綠灌木及落葉灌木之分。
半灌木(亞灌木sub~shrub)植物多年生,但僅莖的基部木質化,而上部為草質,冬季枯萎,如牡丹。
園林樹木按其在園林綠化中的用途和應用方式,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庭萌樹是植於庭園或公園以取其綠蔭為主要目的的樹種。一般多為冠大蔭濃的落弘喬木,在冬季人們需要陽光時落葉。例如:梧桐、銀杏、七葉樹、槐樹、欒樹、樸樹、榕樹、樟樹等。
2.行道樹是種在道路兩旁給車輛和行人遮蔭並構成街景的樹種。落葉或常綠喬木均可作行道樹,但必須具有抗性強、耐修剪、主幹直、分枝點高等特點.例如。懸鈴木、槐樹、椴、銀杏、七葉樹、元寶楓、樟樹、銀樺等;
3.園景樹(孤賞樹)通常作為庭園和園林局部的中心景物,賞其樹形成姿態,也有賞其花.果,葉色等的。如南洋杉,日本金鬆、雪鬆.金錢鬆、龍柏、雲杉,冷杉、紫杉,紫葉李、龍爪槐等。
4.花灌木通常指有美麗芳香的花朵或色彩豔麗的果實的灌木和小、喬木。這類樹木種類繁多,觀賞效果顯著,在園林綠地中應用廣泛。例如:梅花、桃花、櫻花、海棠花、榆葉梅、錦帶花、連翹、丁香、月季、山茶、杜鵑、牡丹、木芙蓉、金絲桃、紫珠、火棘、枸骨等。
5.綠籬樹種是適於栽作綠籬的樹種。綠籬是成行密植、通常修剪整齊的一種園林裁植方式。主要起範圍和防範作用,也可用來分隔空間和屏障視線,或作雕象,噴泉等的背景。用作綠蘺的樹種,一般都是耐修剪,多分枝和生長較慢的常綠樹種。例如。圓柏、側柏.杜鬆.黃楊、女貞、珊瑚樹等。也有以觀賞其花、呆為主而不加修整的自然式綠籬。常用樹種有:小檗,貼梗海棠,黃刺玫,珍珠梅,構桔、木槿等.
6.木本地被植物是指用於對裸露地麵或斜坡進行綠化覆蓋的低矮、匍匐的灌木或藤木。例如:鋪地柏、爬翠柏、匍地龍柏、平枝枸子,箬竹、金銀花.爬山虎.常春藤等。
7.抗汙染樹種這類樹種對煙塵及有害氣休的抗性較強,有些還能吸收一部分有害氣體,起到淨化空氣的作用。它們適用於工廠及礦區綠化。例如:臭椿、榆、樸、構、桑、刺槐、槐、懸鈴木、合歡、皂莢、木槿、無花果、圓柏、側柏、廣玉蘭、棕櫚、夾竹桃、女貞.珊瑚樹,大葉黃楊等。
為了充分發揮園林樹木在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園林工作者必須對各種園林樹木的生長發育、_生態習性、觀賞特性及防護性能等有較深入而全麵的了解。這樣在進行樹種選擇,搭配和布置紂,才能做到適地適樹,保證樹木能正常、健康地生長,並預先估計到十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以後的效果,從而達到理想的綠化質量和藝術效果。
2.木本植物的栽培曆史
栽培最早起源於公元前5000年殷周時代四旁綠化春秋戰國種植行道樹秦始皇時代種植行道樹,植鬆、槐、榆、柳、梧桐、楊樹、女貞西漢枇杷、楊梅、荔枝、葡萄、石榴、龍眼、橄欖、檳榔晉《竹譜》第一部,最早園林栽培專著,戴凱之北魏《齊民要術》農書將物侯觀測用於栽培,栽培正月為上時,二月為中時,三月為下時(黃河中下遊地區)。園籬、酸棗、柳、榆,並可修剪成鳥、龍的形狀唐朝詩詞繁榮,園林繁盛宋朝歐陽修《洛陽牡丹》範成大《梅譜》元朝馬可波羅、忽必烈種樹使人長壽明清有專類園圓明園,明代王象晉《群芳譜》;清代《廣群芳譜》;清代(1688)陳淏子《花鏡》民國孫中山3.12植樹節建國後園林結合生產核桃、柿子(北京)、桃、山楂、銀杏(北京、南京)。桃花:伊朗德國、西班牙、葡萄牙15世紀英國16世紀美國。梅花:200~300個品種15世紀朝鮮、日本19世紀歐洲20世紀美國李、杏:栽培數幹年之久的優美觀花享果佳樹。牡丹:1400餘年,宋代時曾達六、七百種之多。
3.園林樹木的生命周期
木本植物在個體發育的生命周期中,實生樹種從種子的形成、萌發到生長、開花、結實、衰老等,其形態特征與生理特征變化明顯。從園林樹木栽培養護的實際需要出發,將其整個生命周期劃分為以下幾個年齡時期。
種子期(胚胎期)
植物自卵細胞受精形成合子開始,至種子發芽為止。胚胎期主要是促進種子的形成、安全貯藏和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播種並使其順利發芽。胚胎期的長短因植物而異,有些植物種子成熟後,隻要有適宜的條件就發芽,有些植物的種子成熟後,給予適宜的條件不能立即發芽,而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休眠後才能發芽。
幼年期
從種子萌發到植株第一次開花止。幼年期是植物地上、地下部分進行旺盛的離心生長時期。植株在高度、冠幅、根係長度、根幅等方麵生長很快,體內逐漸積累起大量的營養物質,為營養生長轉向生殖生長做好了形態上和內部物質上的準備。
幼年期的長短,因園林樹木種類、品種類型、環境條件及栽培技術而異。
這一時期的栽培措施是加強土壤管理,充分供應水肥,促進營養器官健康而均衡地生長,輕修剪多留枝,使其根深葉茂,形成良好的樹體結構,製造和積累大量的營養物質,為早見成效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觀花、觀果樹木則應促進其生殖生長,在定植初期的1~2年中,當新梢長至一定長度後,可噴灑適當的抑製劑,促進花芽的形成,達到縮短幼年期的目的。
目前園林綠化中,常用多年生的大規格苗木,所以幼年期多在園林苗圃中度過,要注意應根據不同的綠化目的培養樹形。
成熟期
植株從第一次開花時始到樹木衰老時期止。
青年期:從植株第一次開花時始到大量開花時止。其特點是樹冠和根係加速擴大,是離心生長最快的時期,能達到或接近最大營養麵積。植株能年年開花和結實,但數量較少,質量不高。這一時期的栽培措施:應給予良好的環境條件,加強肥水管理。對於以觀花、觀果為目的的樹木,輕剪和重肥是主要措施,目標是使樹冠盡快達到預定的最大營養麵積;同時,要緩和樹勢,促進樹體生長和花芽形成,如生長過旺,可少施氮肥,多施磷肥和鉀肥,必要時可使用適量的化學抑製劑。
壯年期:從樹木開始大量開花結實時始到結實量大幅下降,樹冠外延小枝出現幹枯時止。其特點是花芽發育完全,開花結果部位擴大,數量增多。葉片、芽和花等的形態都表現出定型的特征。骨幹枝離心生長停止,樹冠達最大限度以後,由於末端小枝的衰亡或回縮修剪而又趨於縮小。根係末端的須根也有死亡的現象,樹冠的內膛開始發生少量生長旺盛的更新枝條。
這一時期的栽培措施應加強水、肥的管理;早施基肥,分期追肥;要細致地進行更新修剪,使其繼續旺盛生長,避免早衰。同時切斷部分骨幹根,促進根係更新。
衰老期
以骨幹枝、骨幹根逐步衰亡,生長顯著減弱到植株死亡為止。其特點是骨幹枝、骨幹根大量死亡,營養枝和結果母枝越來越少,枝條纖細且生長量很小,樹體平衡遭到嚴重破壞,樹冠更新複壯能力很弱,抗逆性顯著降低,木質腐朽,樹皮剝落,樹體衰老,逐漸死亡。
這一時期的栽培技術措施應視目的的不同而不同。對於一般花灌木來說,可以萌芽更新,或砍伐重新栽植;而對於古樹名木來說則應采取各種複壯措施,盡可能延續生命周期,隻有在無可挽救,失去任何價值時才予以伐除。
對於無性繁殖樹木的生命周期,除沒有種子期外,也可能沒有幼年期或幼年階段相對較短。因此,無性繁殖樹木生命周期中的年齡時期,可以劃分為幼年期、成熟期和衰老期等三個時期。各個年齡時期的特點及其管理措施與實生樹相應的時期基本相同。
4.木本園林植物的年周期
落葉樹的年周期
由於溫帶地區一年中有明顯的四季,所以溫帶落葉樹木的季相變化明顯,年周期可明顯地區分為生長期和休眠期。即從春季開始萌芽生長,至秋季落葉前為生長期。樹木在落葉後,至翌年萌芽前,為適應冬季低溫等不利的環境條件,而處於休眠狀態,為休眠期。在這兩個時期中,某些樹木可因不耐寒或不耐旱而受到危害,這在大陸性氣候地區表現尤為明顯。
生長期
生長期從樹木萌芽生長到秋後落葉時止,為樹木的生長期,包括整個生長季,是樹木年周期中時間最長的一個時期。在此期間,樹木隨季節變化氣溫升高,會發生一係列極為明顯的生命活動現象。如萌芽、抽枝展葉或開花、結實等,並形成許多新的器官,如葉芽、花芽等。萌芽常作為樹木生長開始的標誌,其實根的生長比萌芽要早。
1.根係生長期:一般情況下,根係無自然休眠現象,隻要條件適宜,隨時可以由停止生長狀態轉入生長狀態。在年周期中,根係生長高峰與地上器官生長高峰相互交錯發生。春季氣溫回升,根係開始生長,大多數植物根係生長開始的時期比地上部分要早,出現第一個生長高峰。然後是地上部開始迅速生長,根係生長趨於緩慢。當地上部生長趨於停止時,根係生長出現一個大高峰。其強度大,發根多。落葉前根係生長還可能有小高峰。影響根係生長的因素一是樹體的營養狀況;二是根際的環境條件。樹體的營養狀況對根係的生長影響很大,因根的生長、水分和營養物質的吸收及有機質的合成都依賴於地上部分碳水化合物的供應。在土壤條件良好時,樹木根群的總量取決於地上部分輸送的有機物質數量。當結果過多或葉片受到損害時,有機物質不足,根係生長受到抑製。即使施肥,也難以改善生長狀況。環境對根係生長影響的因素有:
溫度:植物種類不同,對溫度要求不同。一般原產北方的樹種溫度要求較低;南方樹種則要求較高。大多數植物根係生長適宜的溫度是12~26℃,超過30℃或低於0℃根係生長緩慢或停止。
水分:通常最適於植物生長的土壤含水量為土壤最大田間持水量的60~80%。當土壤的水分降低到某一限度時,即使其他因子合適,根係生長也會停止,根對幹旱的抵抗力比葉低得多,嚴重缺水時,葉可以奪取根部的水分,使根係停止生長和呼吸,嚴重時根係可能死亡。但輕微幹旱對根係生長發育有利,因為此時土壤透氣性強,同時也抑製了地上部的生長,使較多的碳水化合物用於根係的生長,使根係發達。一般認為,根係發達,具有較多分支和深入下層的根係,可以有效利用深層土壤的水分和礦質營養,比較耐旱。土壤水分過多也不利於根係的生長,水分過多,通氣不良,根係在缺氧的條件下,就不能進行正常的呼吸及其他生理活動;同時二氧化碳及其他有害氣體在根係周圍積累,達到一定濃度時可引起根係中毒;另外土壤的孔隙度對根係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一般土壤的孔隙度在10%以上根係生長良好。
土壤的營養條件:在肥沃的土壤或施肥的條件下,根係發達,根細密,活動時間長。施用有機肥可促進植物吸收根的產生;適當增施無機肥對根係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好處,適量的氮肥利於根係的生長,磷肥促進根係的發育,硼、錳對根係的生長也有良好的影響。
2.萌芽展葉期:萌芽是落葉植物由休眠轉入生長的標誌,萌芽的特點是芽彭大,芽鱗開裂。展葉期是指第一批從芽苞中發出卷曲的或按葉脈折疊的小葉。萌芽展葉期的早晚根據植物的種類、年齡、樹體營養狀況、位置及環境條件等不同。落葉樹一般晝夜平均溫度達到5℃以上時開始萌發。同一樹種,幼樹比老樹萌芽早;營養好的植株比營養差植株芽萌發早。栽培上,引種時對耐寒性差的植株要延遲萌芽,避免遭受寒害和霜害。另外在進行樹木的移植、扡插、嫁接時應注意萌芽的時期,選擇合適的時間進行。
3.新稍生長期:葉芽萌動後,新稍開始生長。新稍不僅依靠頂端分生組織進行加長生長,也依靠形成層細胞分裂進行加粗生長。加長生長,生長前期較慢,一定時間後生長加速,然後再緩慢生長。加粗生長在加長生長進入緩慢期後生長速度加快,一般也有2~3個生長高峰。影響新稍生長的因素很多,不同的樹種、品種或同一品種砧木不同新稍生長強度不同;另外環境條件對新稍的生長也有很大影響,在保證土壤透氣的前提下,水分充足能促進新稍的迅速生長;氮肥促進萌芽和新稍的加長生長,鉀肥可是新梢健壯充實;強光可抑製徒長,使新稍生長強壯。
4.花芽分化:成熟期的樹木,新稍生長到一定程度後,植物體內積累了大量的營養物質,一部分葉芽的生理和組織狀態轉化為花芽的生理和組織狀態。植物的花芽分化與氣候條件密不可分,不同的植物花芽分化的特點不同,可分為:
夏秋分化型:絕大多數早春和春天開花的樹木,他們於前一年的夏秋(6~8月)開始花芽分化,至9~10月完成花器分化主要部分。如榆葉梅、海棠、連翹、丁香等;球根類花卉也在夏季較高溫度下進行花芽分化,秋植球根進入夏季後,地上部枯死,進入休眠狀態,花芽分化在夏季休眠期進行,但溫度不宜過高,以17~18℃為宜。
冬春分化型:原產溫暖地區的樹種,一般秋梢停止生長後,至翌年春季萌芽前(11~4月)花芽逐漸分化形成。如龍眼、荔枝、柑橘等;一些二年生花卉和春季開花的宿根花卉花芽分化也在春季溫度較低時進行。
當年分化型:夏秋開花的樹木,在當年的新梢上形成花芽並開花,如木槿、珍珠梅、槐及夏秋開花的宿根花卉等。
多次分化型:一年中多次抽稍,每次抽稍都能形成花芽並開花。如茉莉、月季、倒掛金鍾等四季開花的樹木及宿根花卉。
不定期分化型:每年隻分化一次花芽,但沒有一定時期,隻要達到一定葉麵積就能開花。如鳳梨科、芭蕉科的某些種類。
5.開花期:指花蕾的花瓣鬆裂至花瓣脫落時止。分為初花期(5%花開放)、盛花期(50%花開放)、末花期(僅存5%花開放),大多數植物每年開一次花,也有一年內開多次花的種類。
6.果實生長發育期:從花謝後到果實生理成熟時止。滿足果實生長發育的栽培措施首先應從根本上提高樹體內貯存養分的水平。花前追施氮肥並灌水,花期注意防止病蟲害,花後葉麵噴肥,可進行環剝提高坐果率。
每種樹木在生長期中,都按其固定的物候期順序通過一係列的生命活動。不同樹種通過某些物候的順序不同。有的先萌花芽,而後展葉;有的先萌葉芽,抽枝展葉,而後形成花芽並開花。樹木各物候期的開始、結束和持續時間的長短,也因樹種或品種、環境條件和栽培技術而異。
生長期是各種樹木根係、枝條生長及開花結實主要時期。這個時期不僅體現樹木當年的生長發育、開花結實情況,也對樹木體內養分的貯存和下一年的生長等各種生命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發揮其綠化作用的重要時期。因此,在栽培上,生長期是養護管理工作的重點,應該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滿足肥水的需求,以促進生長、開花、結果。
休眠期
秋季葉片自然脫落是落葉樹木進入休眠的重要標誌。在正常落葉前,新梢必須經過組織成熟過程,才能順利越冬。早在新梢開始自下而上加粗生長時,就逐漸開始木質化,並在組織內貯藏營養物質。新梢停止生長後,這種積累過程繼續加強,同時有利於花芽的分化和枝幹的加粗等。結有果實的樹木,在采、落成熟果實後,養分積累更為突出,一直持續到落葉前。
秋季氣溫降低、日照變短是導致樹木落葉,進入休眠的主要因素。樹木開始進入該期後,由於形成了頂芽,結束了高生長,依靠生長期形成的大量葉片,在秋高氣爽、溫濕條件適宜、光照充足等環境中,進行旺盛的光合作用,合成的光合產物供給器官分化、成熟的需要,使枝條木質化,並將養分向貯藏器官或根部轉移,進行養分的積累和貯藏。此時樹木體內水分逐漸減少,細胞液濃度提高,提高了樹木的越冬能力,為休眠和來年生長創造條件。過早落葉和延遲落葉不利於養分積累和組織成熟,對樹木越冬和翌年生長都會造成不良影響。幹旱、水澇、病蟲害等都會造成早期落葉,甚至引起再次生長,危害很大。樹葉該落不落,說明樹木未做好越冬的準備,易發生凍害和枯梢,在栽培中應防止這類現象的發生。
樹木的不同器官和組織進入休眠的早晚不同。地上部分主枝、主幹進入休眠較晚,而以根頸最晚,故根頸最易受凍害。生產中常用根頸培土法來防止凍害。不同年齡的樹木進入休眠早晚不同,幼年樹比成年樹進入休眠遲。
剛進入休眠的樹木處於淺休眠狀態,耐寒力還不強,遇初冬間斷回暖會使休眠逆轉,使越冬芽萌動(如月季),又遇突然降溫常遭受凍害。所以這類樹木不宜過早修剪,在進入休眠期前也要控製澆水。
在樹木休眠期內,雖然沒有明顯的生長現象,但樹體內仍然進行著各種生命活動,如呼吸、蒸騰、芽的分化、根的吸收、養分合成和轉化等。所以休眠隻是個相對概念。
落葉休眠是溫帶樹種在進化過程中對冬季低溫環境所形成的一種適應性,它能使樹木安全度過低溫、幹旱等不良條件,以保證下一年能進行正常的生命活動,並使生命得到延續。沒有這種特性,正在生長著的幼嫩組織就會受到早霜的危害,並難以越冬而死亡。
植物的休眠可根據生態表現和生理活性分為自然休眠和強迫休眠。自然休眠是由植物體內部生理過程決定的,它要求一定時期的低溫條件才能順利通過自然休眠而進入生長,此時即使給與適宜的外界條件,也不能正常的萌發生長。一般植物自然休眠期從12月時始至翌年2月時止,植物抗寒力較強。強迫休眠是植物已經通過自然休眠期,但由於環境條件的限製,不能正常萌發,一旦條件合適,即開始進入生長期。
在生產實踐中,為達到某種特殊的需要,可以通過人為的降溫,促進樹木轉入休眠期,而後加溫,提前解除休眠,促使樹木提早發芽開花。如北京有將榆葉梅提前至春節開花的實例,在11月將榆葉梅挖出上盆栽植,12月中旬移至溫室催花,春節即可見花。
常綠樹的年周期
常綠樹的年生長周期不如落葉樹那樣在外觀上有明顯的生長和休眠現象,因為常綠樹終年有綠葉存在。但常綠樹種並非不落葉,而是葉壽命較長,多在一年以上至多年。每年僅脫落一部分老葉,同時又能增生新葉,因此,從整體上看全樹終年連續有綠葉。
5.木本植物開花與結果
生長與發育,是木本植物體內一對相伴相抑而又不可排除的矛盾;生長與發育中庸(即增衡),是木本植物開花結果的生理基礎。
同一株木本植物,怎樣才能使以擴大樹冠為目的的骨幹枝速生、以開花結果為目的的結果枝中庸呢?
協調植株與立地條件的關係
木本植物在大自然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環境中,生長和發育的平衡與和諧關係,至今尚處在低層次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動態平衡之中。其內涵,人們所知並不多,不多的知識又成了認識事物本質的障礙。懵懵懂懂上山、迷迷糊糊過河,陷入誤區。
誤區一:萬物生長靠太陽
陽光,在非生命環境因子中的合作、彌補、緩衝、拮抗作用同時運作,其綜合效應隨著陽光及其相關因子的量變和質變,無時無刻不在變,隻有“變”~~不變。所以說,木本植物生長與發育的平衡(即中庸)是相對的,暫時的;不平衡,才是絕對的,持久的。
陽光對木本植物生長和發育的關係,筆者研究發現:白日,雌花柱頭從溢液到失去受粉功能,隻需個把鍾頭;夜間,雌花柱頭既不溢液、又無受粉功能;花卉,夜間維持昨晚花蕾綻放程度,而白日爭妍鬥豔;苗木,夜間抽枝、放葉;竹筍,一夜破土成竹;嫁接口,特別是接穗削麵、陽光下迅速氧化,形成較硬的綠色氧化隔離層,阻礙愈傷組織的形成和愈合,嫁接後不能成活。在無陽光的條件下,接穗削麵則形成乳白色愈傷組織,嫁接後,極易愈合成活。
因此說,陽光促發育,無光才生長。
誤區二:植株休眠期,生長發育都停止了
休眠,是木本植物適應外界不良環境的一種生理遺傳現象,表現為落葉或葉表麵蠟質增厚、呼吸和新陳代謝極微、生長量極度降低。筆者研究發現:冬剪元帥蘋果一二年生枝條,在花芽上方或前方短截,翌春該花芽已經轉化成了葉芽,這種轉化是在休眠期完成的。水果采摘後(即休眠期),種子脫粒後(即休眠期),雖然具備發芽的外部環境,但是仍不能發芽。必須經過休眠期呼吸放熱,內含物轉化,才能發芽。
因此說,植株休眠期是睜隻“眼”(發育)、閉隻“眼”(生長)。
提高休眠質量,促進花芽分化。一要增加陽光照射時數,提高光照質量;二要防風、防凍、防雪折,消除病蟲害越冬寄主,保障地上部分安全越冬;三要晚秋深翻樹盤和株行間,補施肥料,灌足越冬水,使地下部分在疏鬆、溫濕、肥沃的土壤裏越冬,保障根不衰~~樹不老。
讓睜著的“眼”積極發育、閉上的“眼”充分休息。
誤區三:施肥“一方治百病”
筆者研究發現:根係吸收的十大元素(碳、氫、氧、氮、硫、磷、鉀、鈣、鎂、鐵)和五種微量元素(硼、錳、銅、鋅、鉬),對植株同等重要,不可互代互補。因為各種元素,對植株各種器官的生理作用各有不同,必須“按需供給”。如板栗空蓬率,隨缺少氮、磷、硼多寡而增減;缺鈣引發栗仁褐變腐爛病;缺鉬生發栗葉黃斑病;缺硼產生栗樹膏藥病。用A元素補充B元素的不足,植株體內便產生不同的生物學效應。梨樹,施氮肥味淡,施餅肥味甜。元帥蘋果樹,花前過量追氮花芽轉化成了葉芽;花期過量追氮——落花;花後過量追氮——落果。
木本植物生命周期和年周期內,各個生長發育階段,所需要的營養元素種類及其數量隨樹種品種不同、營養需要中心轉移的時間和內涵也不同。同時,土壤中營養元素種類及其數量的底蘊又千差萬別,無時不變。
因此說,適地適樹配伍,適時適量補施,是緩解植株對營養元素及其數量需給矛盾的必由之路。一方豈能治百病!
大自然具有無窮的奧秘,有待人們去探索、去認識。索取貼切地解讀,方能有效地調處,實現栽培目的。
協調長樹與開花結果的關係
《木本植物一年生枝條冬剪反應規律》、《木本植物多年生枝條冬剪反應規律》揭示出木本植物冬剪反應共性規律:具體到栽培樹種品種生物學特性各不相同,安徽省嶽西縣學田林業科研所正在研究板栗冬剪反應個性規律,開研究木本植物個性研究之先河。正確運用木本植物冬剪反應共性規律和個性規律的方法和技術,實現整形修剪目的。等於給木本植物的栽培管理打下半壁江山。
定植根接整形苗,為迅速擴大樹冠和早花早果打下基礎
根接整形苗,是“滾動式增產增值木本植物根接繁育法”生產的專利產品,是由生長與發育已近中庸的砧穗組合而成的優株。
利用遺傳增益和修剪技術,增加骨幹枝年生長量,擴大樹冠;促生分枝使其中庸。圃地定幹,初成樹形,定植後,一二年進入結果期。
枝條分工,樹冠“三通”
按照植株根係支撐地上部分的能力大小,幹性強弱、好光性能和地形地貌,決定樹幹高低,樹形類別,達到立體結果的栽培目的。行道樹以美觀大方、避免空中矛盾和地下矛盾。消除環境汙染為目的;花卉盆景以賞心悅目、陶冶情操、思考人生為目的;葉用、果用、莖用、花用、根用、綜合用的木本植物栽培目的,顧名思義。栽培目的是實施一切科學理論、技術、方法、措施的宗旨和歸宿。
以基部三主枝延遲開心形的樹形整形修剪為例,講述以通風、透光、營養輸送路線暢通(“三通”)為前提,通過整形修剪,構築樹冠的方法和技術。
骨幹枝
以構築樹形框架,支撐和擴大樹冠為目的。從地麵往上到樹冠最下層分生第一主枝處為樹幹,幹高60~100cm。矮了,枝條著地;高了,既拉長營養輸送路線,又樹高招風,易折易倒。樹幹往上直到樹冠頂端為中央領導幹,中央領導幹上著生主枝。主枝分四層,各層主枝數從下往上分別為三、三、二、一,樹冠呈圓錐形。兩主枝層中間距離叫葉幕層,葉幕層從下往上分別為(cm)120、100、80。
第一層主枝,在樹幹以上20cm整形帶內選定,叫基部三主枝。最下邊著生的為第一主枝,方位定在東北至北方。每周角120度選定二、三主枝,第二主枝避免選在東南至南方,以利內膛通風透光。主枝基腳“T”字形,避免“蛤蟆嘴”,增強負荷量。主枝與中央領導幹夾角70~85度,按幹性強弱浮動。第二層第一主枝方位在第一層一、二主枝上方的中間。其餘主枝依次類推。第四層主枝往上50cm,對準主風方向留一枝,落冠。
全園各層主枝高度、方位、夾角、年延伸長度相對一致,借以造就樹冠各部位長勢均衡。
側枝著生在主枝左右兩側,各主枝第一側枝著生在各主枝的同一側麵,距該主枝基腳60~80cm。第二側枝在第一側枝反麵,相距50~70em。二三、三四側枝間距40~60cm,均衡有序排列。
副側枝著生在側枝上,模仿側枝在主枝上著生方位和布局,酌情排列。
各級各層骨幹枝,層次分明,主從關係明確,占領空間相對均衡。中央領導幹力求上下通直,主枝、側枝、副側枝可根據需要占有的空間大小,因勢利導,上下彎曲、左右搖擺,因樹修剪,隨枝作形。按需要延伸的方位選芽,或裏芽外蹬或雙芽外蹬來調整延伸方向,年延伸20~40Cm。
更新骨幹枝,選其劣變部位的後下方或左方或右方生長勢較強的枝條,培養新的骨幹枝。若無枝條可選,則致傷後促生新枝。被淘汰的骨幹枝,擔著擔子(結果)回去;新培養的骨幹枝挑著挑子(結果)出來,直至取而代之。
結果枝
著生在各級骨幹枝上,是開花結果的載體。以不影響通風、透光、營養輸送為原則,逐年修剪成大、中、小型結果枝組。
修剪不當或長期放任的植株,自然整枝、大枝光腿、內膛空虛,僅在向陽麵開花結果。利用原框架,去劣留優,去密留稀,去直立留斜生,強枝弱剪、弱枝強剪。在光腿和空虛部位補枝。補枝方法、時間,依據植株生物學特性、樹齡、枝齡、枝勢來決定。既可致傷促生新枝,也可嫁接。例如板栗隻能枝接、不能芽接;桃、梨、蘋果既能枝接又能芽接;帶木質部芽接,不受季節限製。樹皮粗糙易剝落、再生能力強的樹種,致傷後促生新枝;再生能力弱的樹種,隻能嫁接補枝。
撫養枝
著生在骨幹枝上,為增加葉麵指數而培養的枝條或枝組。整形修剪時,要給骨幹枝或結果枝(或枝組)讓路,以中、強剪為主。完成撫養任務後,有容留空間,改造成結果枝或結果枝組;無容留空間,讓周邊骨幹枝或結果枝(或枝組)迫使其回縮,直至疏除。結果枝組內果多葉少,除疏花疏果外,也可在枝組內留有適當比例的撫養枝。
利用傷的功能,促使枝勢由強轉至中庸
對未開花結果而又需要開花結果的強枝,致傷後,阻礙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質在淨第一性生產量階段向下輸送,增強致傷部位上方或前方對淨第一性生產量的積累和轉化,促使營養生長(量的增加)提前轉入生殖生長(質的變化)。常見的有棗樹開甲、棒打板栗、整形修剪。近年來,人工促使蘋果樹早花早果所采用的目傷、環剝、環割、扭梢、圈枝、拉枝,倒貼皮,都屬致傷範疇。致傷深度是切斷韌皮部,顯露形成層。
適時適度適位致傷,其效果才能恰到好處。適時,是在淨第一性生產量產生之後進行,一般在5、6、7三個月,以致傷能當年愈合為準;適度,按致傷處枝條直徑1cm,致傷lmm比例遞增;適位,部位的選擇,通常在生長勢較強的幼樹樹幹高15cm處開始,逐年上移5cm。這樣往往對植株整體生長勢同時削弱,其後果是促生花芽,卻抑製樹冠擴張,縮短植株壽命。
致傷,是用來緩和需要開花結果,而因枝勢強不能形成花芽的枝條。因此,必須區別對待,避免顧此失彼。正確的致傷,是在培養結果枝的強枝上方或前方5cm處開始,逐年向上方或前方再移5cm,直至實現致傷目的。
6.園林樹木栽植技術
木本園林植物大苗栽植比較普遍,不論是裸根苗,還是帶土球苗,栽植過程中苗木的根係(特別是吸收根)受到嚴重破壞,根幅和根量縮小,主動吸收水分的能力大大降低。另外,栽植後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受傷的根係才能發出較多的新根,恢複和提高吸收功能。因此,為保證栽植成活,必須抓住三個關鍵來保持和恢複樹體的水分平衡。第一,在苗木挖掘、運輸和栽植過程中,要嚴格保濕、保鮮,防止苗木過多失水;第二,栽植時期必須有利於傷口愈合和促發新根,盡快恢複吸收功能。第三,栽植時使苗木的根係與土壤緊密地接觸,並在栽植後保證土壤有充足的水分供應。栽植時,如果所帶枝葉較多,在根係恢複正常生長之前,應采取各種辦法抑製蒸騰作用,減少樹體水分蒸發。
栽植前的準備
樹木栽植過程要經過起苗、運輸、定植、栽後管理四大環節。每一個環節必須進行周密的保護和及時處理,才能防止被移植的苗木失水過多。移栽的四個環節應密切配合,盡量縮短時間,最好是隨起、隨運、隨栽,及時管理,形成流水作業。
1.苗木準備苗木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栽植的質量、成活率、養護成本及綠化效果。栽植的苗(樹)木來源於當地培育或從外地購進及從園林綠地或野外搜集。不論哪一種來源,栽植苗(樹)木的樹種、年齡和規格都應根據設計要求選定。苗木挖掘前對分枝較低、枝條長而比較柔軟的苗木或冠叢直徑較大的灌木應進行攏冠,以便挖苗和運輸,並減少樹枝的損傷和折裂。對於樹幹裸露、皮薄而光滑的樹木,應用油漆標明方向。
為了既保證栽植成活,又減輕苗木重量和操作難度,減少栽植成本,挖掘苗木的根幅(或土球直徑)和深度(或土球高度)應有一個適合的範圍(表10~1)。喬木樹種的根幅(或土球直徑)一般是樹木胸徑的6~12倍,胸徑越大比例越小。深度(或土球高度)大約為根幅(或土球直徑)的2/3;落葉花灌木,根部直徑一般為苗高的1/3左右;分支點低的常綠苗木,土球直徑一般為苗高1/2~1/3。土球直徑也可以按下式計算:
土球直徑(cm)=5(樹木地徑~4)+45
喬木樹種土球挖掘的最小規格
地徑/cm3~55~77~1010~1212~15
土球直徑/cm40~5050~6060~7575~8585~100
應按操作規範起苗,防止傷根過多,盡量減少大根劈裂。對已經劈裂的根,應進行適當修剪補救。除肉質根樹木如牡丹等應適當晾曬外,其他樹種起苗後最重要的是保持根部濕潤,避免風吹日曬。苗木長途運輸時,應采取根部保護措施,如用濕物包裹或裸根苗蘸泥漿等。為減少常綠樹枝葉水分蒸騰,可噴蒸騰抑製劑和適當疏剪枝、葉。苗木運到施工現場如不能及時栽植,要進行假植。關於起苗、包裝、運輸、假植參見有關章節。起苗後栽植前對苗木要進行修枝、修根、浸水、截幹、埋土、貯存等處理。修枝是將苗木的枝條進行適當短截,一般對闊葉落葉樹進行修枝以減少蒸騰麵積,同時疏去生長位置影響樹形的枝條;針葉樹的地上部分一般不進行修剪,對萌芽較強的樹種也可將地上部分截去,移植後可發出更強的主幹。裸根苗起苗後要進行剪根,剪短過長的根係,剪去病蟲根或根係受傷的部分,主根過長也應適當剪短;帶土球的苗木可將土球外邊露出的較大根段的傷口剪齊,過長須根也要剪短。修根後還要對枝條進行適當修剪,減少樹冠,有利於地上地下的水分平衡,使移植後順利成活,修根、修枝後馬上進行栽植。不能及時栽植的苗木,裸根苗根係泡入水中或埋入土中保存,帶土球苗將土球用濕草簾覆蓋或將土球用土堆圍住保存。栽植前還可用根寶、生根粉、保水劑等化學藥劑處理根係,使移植後能更快成活生長,同時苗木還要進行分級,將大小一致,樹形完好的一批苗木分為一級,栽植在同一地塊中。
2.土壤準備
整地整地主要包括栽植地地形、地勢的整理及土壤的改良。首先將綠化用地與其他用地分開,對於有混凝土的地麵一定要刨除。將綠地劃出後,根據本地區排水的大趨勢,將綠化地塊適當墊高,再整理成一定坡度,以利排水。然後在種植地範圍內,對土壤進行整理。有時由於所選樹木生活習性的特殊要求,要對土壤進行適當改良,若在建築遺址、工程遺棄物、礦渣爐灰地修建綠地,需要清除渣土並根據實際采取土壤改良措施,必要時換土。對於樹木定植位置上的土壤改良一般在定點挖穴後進行。
栽植穴的準備樹木栽植前的栽植穴準備是改地適樹,協調“地”與“樹”之間相互關係,創造良好的根係生長環境,提高栽植成活率和促進樹木生長的重要環節。首先通過定點放線確定栽植穴的位置,株位中心撒白灰作為標記。栽植穴的規格一般比根幅(或土球直徑)和深度(或土球高度)大20~40cm,甚至一倍;綠籬等應挖槽整地;成片密植的小株灌木,可采用幾何形大塊淺坑。穴或槽周壁上下大體垂直,而不應成為“鍋底”或“V”形。在挖穴或槽時,肥沃的表土與貧瘠的底土應分開放置,除去所有石塊、瓦礫和妨礙生長的雜物。土壤貧瘠的應換上肥沃的表土或摻入適量的腐熟有機肥。
綠籬苗高度挖槽規格(寬深)
單行式雙行式
0.5~1.40306030
1.0~1.250308040
1.2~1.5604010040
1.5~2.01005012050
在土壤通透性極差的立地上,應進行土壤改良,並采用瓦管和盲溝等排水措施。在一般情況下,可在土壤中摻入沙土或適量腐殖質改良土壤結構,增強其通透性,也可加深栽植穴,填入部份沙礫或在附近挖與栽植穴底部相通並深於栽植穴的暗井,並在栽植穴的通道內填入樹枝、落葉及石礫等混合物,加強根區的地下排水。在漬水極嚴重的情況下,可用粗約8cm的瓦管鋪設地下排水係統
栽植
1.配苗或散苗對行道樹和綠籬苗,栽植前要再一次按大小分級,使相鄰的苗大小基本一致。按穴邊木樁寫明的樹種配苗,“對號入座”,邊散邊栽。配苗後還要及時核對設計圖,檢查調整。
2.栽植技術園林樹木栽植的深度必須適當,並要注意方向。栽植深度應以新土下沉後樹木原來的土印與土麵相平或稍低於土麵為準。栽植過淺,根係容易失水幹燥,抗旱性差;栽植過深,根係呼吸困難,樹木生長不旺。主幹較高的大樹,栽植方向應保持原生長方向,以免冬季樹皮被凍裂或夏季受日灼危害。若無凍害或日灼,應把樹形最好的一麵朝向主要觀賞麵。栽植時除特殊要求外,樹木應垂直於東西、南北兩條軸線。行列式栽植時,要求每隔10~20株先栽好對齊用的“標杆樹”。如有彎幹的苗,應彎向行內,並與“標杆樹”對齊,左右相差不超過樹幹的一半,做到整齊美觀。
(1)裸根苗的栽植苗木經過修根、修枝、浸水或化學藥劑處理後就可以進行栽植。將苗木運到栽植地,根係沒入水中或埋入土中存放、邊栽邊取苗。先比試根幅與穴的大小和深淺是否合適,並進行適當調整和修理。在穴底填些表土,堆成小丘狀,至深淺適合時放苗入穴,使根係沿錐形土堆四周自然散開,保證根係舒展。具體栽植時,一般兩人一組,一人扶正苗木,一人填入拍碎的濕潤表土。填土約達穴深的1/2時輕提苗,使根自然向下舒展,然後用木棍搗實或用腳踩實。繼續填土至滿穴,再搗實或踩實一次,最後蓋上一層土與地相平或略高,使填的土與原根頸痕相平或略高3~5cm。有機質含量高的土壤,能有效促進苗木的根係發育,所以在栽植苗木時,一般應施入一定量的有機肥料,將表土和一定量的農家肥混勻,施入溝底或坑底作為底肥。農家肥的用量為每株樹10~20千克為宜。埋完土後平整地麵或築土堰,便於澆水。栽植苗木時候還要注意行內苗木要對齊。前後左右都對齊為好。
(2)帶土球苗的栽植先測量或目測已挖樹穴的深度與土球高度是否一致,對樹穴作適當填挖調整,填土至深淺適宜時放苗入穴。在土球四周下部墊入少量的土,使樹直立穩定,然後剪開包裝材料,將不易腐爛的材料一律取出。為防止栽後灌水土塌樹斜,填土一半時,用木棍將土球四周的鬆土搗實,填到滿穴再搗實一次(注意不要將土球弄散),蓋上一層土與地麵相平或略高,最後把捆攏樹冠的繩索等解開取下。容器苗必須將容器除掉後再栽植。
栽植後管理
1.樹木支撐為防止大規格苗(如行道樹苗)灌水後歪斜,或受大風影響成活,栽後應立支柱。常用通直的木棍、竹竿作支柱,長度以能支撐樹苗的1/3~1/2處即可。一般用長1.5~2m、直徑5~6cm的支柱。可在種植時埋入,也可在種植後再打入(入土20~30cm)。栽後打入的,要避免打在根係上和損壞土球。樹體不是很高大的帶土移栽樹木可不立支柱。立支柱的方式有單支式、雙支式、三支式、四支式和棚架式。單支法又分立支和斜支(圖9~2)。單柱斜支,應支在下風方向(麵對風向)。斜支占地麵積大,多用在人流稀少的地方。支柱與樹幹捆縛處,既要捆緊,又要防止日後搖動擦傷幹皮。因此,捆綁時樹幹與支柱間要用草繩隔開或用草繩包裹樹幹後再捆。
2.開堰、作畦單株樹木定植後,在栽植穴的外緣用細土築起15~20cm高的土埂,為開堰(樹盤)。連片栽植的樹木如綠籬、灌木叢、色塊等可按片築堰為作畦。作畦時保證畦內地勢水平。澆水堰應拍平、踏實,以防漏水。
3.灌水樹木定植後應立即灌水。無風天不要超過一晝夜就應澆透頭遍水,幹旱或多風地區應連夜澆水。一般每隔3~5天要連灌三遍水。水量要灌透灌足。在土壤幹燥、灌水困難的地方,也可填入一半土時灌足水,然後填滿土,保墒。澆水時應防止衝垮水堰,每次澆水滲入後,應將歪斜樹苗扶正,並對塌陷處填實土壤。
4.封堰第三遍水滲入後,可將土堰鏟去,將土堆在樹幹的基部封堰。為減少地表蒸圖9~3圍堰澆水發,保持土壤濕潤和防止土溫變化過大,提高樹木栽植的成活率,可用稻草、腐葉土或沙土覆蓋樹盤。
非適宜季節園林樹木栽植技術
園林綠化施工中,有時由於特殊需要的臨時任務或其他工程的影響,不能在適宜季節植樹。需要采用一些措施突破植樹季節。
預先有計劃的栽植技術
由於一些因素的影響不能適時栽植樹木是預先已知的,可在適合季節起掘(挖)好苗,並運到施工現場假植養護,等待其他工程完成後立即種植和養護。
1.起苗由於種植時間是在非適合的生長季,為提高成活率,應預先於早春未萌芽時帶土球掘(挖)好苗木,落葉樹應適當重剪樹冠。所帶土球的大小規格可按一般大小或稍大一些。包裝要比一般的加厚、加密。如果是已在去年秋季掘起假植的裸根苗,應在此時另造土球(稱作“假坨”),即在地上挖一個與根係大小相應的,上大下略小的圓形底穴,將蒲包等包裝材料鋪於穴內,將苗根放入,使根係舒展,幹於正中。分層填入細潤之土並夯實(注意不要砸傷根係),直至與地麵相平。將包裹材料收攏於樹幹捆好。然後挖出假坨,再用草繩打包。正常運輸。
2.假植在距離施工現場較近、交通方便、有水源、地勢較高,雨季不積水的地方進行假植。假植前為防天暖引起草包腐朽,要裝筐保護。選用比球稍大、略高20~30cm的籮筐(常用竹絲、紫穗槐條和荊條所編)。土球直徑超過1m的應改用木桶或木箱。先在筐底填些土,放土球於正中,四周分層填土並夯實,直至離筐沿還有10cm高時為止,並在筐邊沿加土拍實做灌水堰。按每雙行為一組,每組間隔6~8m作卡車道(每行內以當年生新稍互不相碰為株距),挖深為筐高1/3的假植穴。將裝筐苗運來,按樹種與品種、大小規格分類放入假植穴中。筐外培土至筐高1/2,並拍實,間隔數日連澆3次水,適當施肥、澆水、防治病蟲、雨季排水、適當疏枝、控徒長枝、去蘖等。
3.栽植等到施工現場可以種植時,提前將筐外所培的土扒開,停止澆水,風幹土筐;發現已腐朽的應用草繩捆縛加固。吊栽時,吊繩與筐間墊塊木板,以免鬆散土坨。入穴後,盡量取出包裝物,填土夯實。經多次灌水或結合遮蔭保證成活。
臨時需要的栽植技術
預先無計劃,因特殊需要,在不適合季節栽植樹木。可按照不同類別樹種采取不同措施。
1.常綠樹的栽植應選擇春梢已停,2次梢未發的樹種;起苗應帶較大土球。對樹冠進行疏剪或摘掉部分葉片。做到隨掘、隨運、隨栽;及時多次灌水,葉麵經常噴水,晴熱天氣應結合遮蔭。易日灼的地區,樹幹裸露者應用草繩進行卷幹,入冬注意防寒。
2.落葉樹的栽植最好也選春梢已停長的樹種。疏掉徒長枝及花、果。對萌芽力強,生長快的喬、灌木可以重剪。最好帶土球移植;如裸根移植,應盡量保留中心部位的心土。盡量縮短起(掘)苗、運輸、栽植的時間,裸根根係要保持濕潤。栽後要盡快促發新根,可灌溉一定濃度的(0.001%)生長素;晴熱天氣,樹冠應遮蔭或噴水。易日灼地區應用草繩卷幹。應注意傷口防腐,剪後晚發的枝條越冬性能差,當年冬應注意防寒。
提高栽植成活的技術措施
樹木栽植成活的關鍵是保證樹體以水分代謝為主的生理平衡。在栽植過程中可根據實際情況采取一些技術措施,提高栽植的成活率。
1.根係浸水保濕或沾泥漿裸根苗栽植前當發現根係失水時,應將植物根係放入水中浸泡10~20小時,充分吸收水分後再栽植,可有效提高成活率。小規格灌木,無論是否失水,栽植之前都應把根係浸入泥漿中均勻沾上泥漿。使根係保濕,促進成活。泥漿成份通常為過磷酸鈣:黃泥:水=2:15:80。
2.利用人工生長劑促進根係生長愈合樹木起掘時,根係受到損傷,可用人工生長劑促進根係愈合、生長。如軟包裝移植大樹時,可以用ABT~l、ABT~3號生根粉處理根部,有利於樹木在移植和養護過程中迅速恢複根係的生長,促進樹體的水分平衡。
3.利用保水劑改善土壤的性狀城市的土壤隨著環境的惡化,保水通氣性能愈來愈差,不利於樹木的成活和生長。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使用保水劑改善。保水劑主要有聚丙乙烯酰胺和澱粉接枝型,顆粒多為0.5~3cm粒徑。在北方幹旱地區綠化使用,可在根係分布的有效土層中摻入0.1%並拌勻後澆水;也可讓保水劑吸足水形成飽水凝膠,以10%~15%摻人土層中。可節水50~70%。
4.樹體裹幹保濕增加抗性栽植的樹木通過草繩等軟材料包裹枝幹可以在生長期內避免強光直射樹體,造成灼傷,降低幹風吹襲而導致的樹體水分蒸騰,儲存一定量的水分使枝幹保持濕潤,在冬季對枝幹又起到保溫作用,提高樹木的抗寒能力。草繩裹幹,有保濕保溫作用,一天早晚兩次給草繩噴水,可增加樹體濕度,但水量不能過多。塑料薄膜裹幹有利於休眠期樹體的保溫保濕,但在溫度上升的生長期內,因其透氣性差,內部熱量難以及時散發導致灼傷枝幹,因此在芽萌動後,須及時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