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裏眾人瞬間用微妙的眼神看著季晏。眾所周知,南梁賊心不死,暗中覬覦大齊多年,而鎮南侯就是大齊南線的製造者和守護者,異國新一代實權人物明裏暗裏都在和本國強硬派後人溝通交流,這看起來可不太妙。
季晏並無半點解釋及掩飾,光明正大點頭道:“昨日午後遇刺前,蕭世子確實和季某在一起喝茶。但其他的季某便一無所知了。”
“蕭世子可認識巡城司司長?”刑部尚書道,“巡城司司長今日午時招供,與貴國私交甚鐸,蕭世子可否就這個問題解釋一二?”
“巡城司司長?”蕭高韻想了會,道,“蕭某此次北上,一為貴國皇帝萬壽節大賀,二為見一見季大公子,其餘的……巡城司司長確實沒有見過,堂上這位京都守備師長胡大人蕭某倒是在入城的時候見過一次。不知巡城司司長有無說過是同本朝哪位交往過密,蕭某回金陵後也好奏稟陛下。”
先把自己摘開,再一腳把皮球踢回來。
刑部尚書當然不會說巡城司司長已經自殺了,我們還沒查到這叛國賊是跟南梁哪個勾結在一起,這也太丟大齊麵子了,於是道:“巡城司司長一幹人等還在審理當中,希望蕭世子及貴國使團最近幾天盡量不要掩藏行蹤,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看了旁邊顯得十分淡然的季晏一眼,刑部尚書卿斟酌著用詞,道:“蕭世子和季大人都是青年才俊,惺惺相惜也是正常。隻是兩位身份特殊,日後若有機會,不如由老夫做東,再請兩位吃酒喝茶。”
蕭高韻起身拱手道:“有勞老大人厚愛,隻是恐怕蕭某沒這個福分了,來此之前,使團已經稟明貴國陛下,明日一早便啟程回國。”
大理寺卿插口道:“這麼急?”
蕭高韻道:“貴國事務繁忙,蕭某叨擾多日多有不便,還是回國得好,也免得擾亂了各位大人的思路。”
大理寺卿道:“如此,也不便耽擱蕭世子收拾行囊,預祝蕭世子一路順風。”
和預料中的一樣,季晏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能從蕭高韻哪裏得到什麼有用的信息,他的重點放在了巡城司司長本身上。
天牢這種看守嚴密的地方,刑訊逼供死個把人很正常,但自殺就不正常了,而且自殺的方式竟然不是咬舌不是撞牆,而是上吊。半個月前他去了趟天牢,趙戈便心甘情願“暴病”而亡;半個月後,又是誰去了天牢,讓巡城司司長認下這個罪名?
牢頭感到十分的不走運,一個月裏接連兩個犯人不正常死亡,這兩個犯人都還不是什麼無足輕重的小人物,反而都是
陛下過了手的人,死的時間也是在三月這個特殊的時間段裏。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他抬頭看著大理寺門匾,下意識摸摸嘴角上長的大瘡,火辣辣的痛覺刺啦啦竄出來。
“案發後,天牢有沒有外人進出過?”
牢頭並沒有獲得定北王世子、華鎣王世子以及季晏那樣的良好待遇,規規矩矩地站在堂下,老老實實回道:“有人。”說著便把帶來了冊子拿出來道,“這是探監名冊,三位大人請過目。”
自有侍從呈送上來,三人輪流看了一遍,名冊裏麵探視巡城司司長的隻有一人。
“王氏?”季晏問道,“是巡城司司長的家眷?”
牢頭道:“是巡城司司長的夫人。”
“名冊上麵寫的王氏是午時一刻進,兩刻出,”季晏看著堂下的牢頭道,“你們呈報的巡城司司長是午時三刻被發現懸掛在通風口鐵欄上?”
“是。”
“敢問大人……”
“下官不敢,大人問便是。”
“聽說之前你是仵作,那以你多年的經驗來看,像巡城司司長那樣吊死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一柱香。”
“牆上寫的那封血書呢?”
“一柱香。”
季晏搖頭道:“這不是內院婦人繡花紮了手,而是咬破手指,擠出足夠的血,還要遣詞造句,再寫下來。你再仔細估摸一下,需要多少時間?”
牢頭不確定地道:“兩柱香?”
此時一直沒有開口的胡上琛忽然道:“三炷香。”
季晏點點頭,道:“也就是說王氏還沒走,巡城司司長就已經在寫血書了。”
聽到這裏,大理寺卿猛然站起來,命令道:“速去捉拿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