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駕臨孔府,誰敢舉旗?(1 / 3)

古往今來,正兒八經罵街的皇帝,好像除了老流氓劉邦就沒第二個了。

如今終於又出了崇禎皇帝這麼個奇葩,動不動的就罵街。

可是不痛罵一番,崇禎皇帝自己都覺得念頭不通達——實在是太他娘的憋氣了。

漕運本來就麻煩,管的事兒多,職責也重,可是這些東林君子們非得要去摻上一手。

你他娘的當這是鬥地主搶地主呢?

當然,開台子的啟是個要臉的,或者當時的老魏還不給力,遠不是後來的九千歲那麼牛逼到炸,總之這漕運總督被這些正人君子們從武職變成了文職。

就大明朝的這些個混賬東西,如果統統拉出去肯定會有冤枉的,比如盧象升和施鳳來這樣兒的。

但是排成一排後隔一個殺一個,那肯定就有漏網的。

當真是彼其娘之,一群研究之乎者也的混賬東西們搞漕運?這不是扯蛋是什麼?

當然,也難怪這些東林君子們會下手搶漕運這個活計,實在是其中的好處太大了。

什麼錢最好賺?

答案絕對不是什麼女人的錢最好賺,也不是什麼老人和孩子的錢最好賺,而是官府的錢最好賺。

當文官老爺們把控住了漕運之後會怎麼樣兒呢?

首先,自己家的船是不用交稅的,其次,門人故舊的船也是不用交滴,再次,人總得有幾個好友吧?這些人的錢怎麼好意思收?

都是名教子弟,談錢傷感情啊。

但是船夫也好,還是纖夫也好,這些總是要錢的吧?

沒關係,朝廷給出了。

當然,這事兒換成勳貴武將一係來搞也是一樣的,基本上沒什麼差別。

最終就是不管哪一方來做這個漕運總督大臣,哪一方就會沾光,吃虧的是朝廷或者皇帝。

但是誰在乎?皇帝都富有四海了,還不許我等為了家考慮一下?

千裏做官所為何來?

更何況是漕運這麼大一塊肥肉,誰看了不想咬兩口?

更何況身為正二品大員的漕運總督的屬下有理漕參政、巡漕禦史、郎中、監兌、理刑、主事等級別和職掌各不相同的屬官。

督催有禦史、郎中,押運有參政,監兌、理刑管洪、管廠(造船廠),管閘有主事。

文官武將及各種官員達70多人;還下轄倉儲、造船、衛漕兵丁萬餘人。

而且漕運總督權威重,有親轄武裝部隊,還有水師營,親轄“漕標”共分本標左、中、右、城守、水師七營,兵額三千四百餘人,並節製魯、豫、蘇、徽、贛、浙、鄂、湘八省漕糧衛、所。

這麼牛逼的衙門,讓崇禎皇帝直歎哪怕是後世的鐵老大與之相比,也是多有不如。

而上一任漕運總督大佬,就是就是明目張膽的在通州派人到江南聯係糧食賣給建奴的李大公子他爹,李三才。

隻是李三才運氣極好,啟三年的時候就已經涼了,所以崇禎皇帝一股子火全發到了這張景泰的頭上。

隻是這漕運總督衙門太過於龐大,哪怕是平頭哥崇禎皇帝也是選擇了在召見總督大臣的時候直接把人給砍了,而不是在京城的時候就下詔收拾——如果真個在京城之中下詔,最有可能的結果就是京城上下要先餓一段時間的肚子。

張景泰被砍了之後,崇禎皇帝才對站在一旁滿腦門子冷汗的金鉉道:“徐愛卿即刻率軍南下,接管漕運衙門,以軍法治之。”

金鉉躬身應了,隨即便出去整軍而去。

崇禎皇帝為了懟死漕運,特意把錦衣衛千挑萬選之後才從朝堂上篩選出來的這麼個死忠於皇帝的帝黨分子從京城帶到了兗州,就是為了這一。

其他的勳貴什麼的,崇禎皇帝覺得還是算了。

英國公一係倒是英雄好漢,可是張之極一直跟著自己打打殺殺的,這次去南京也離不開這貨。

剩下的成國公朱純臣一係現在倒是死心踏地的跟著自己混,可是崇禎皇帝自己總是不太放心——萬一這老東西舊病複發跟東林黨攪和在一塊兒可就有大樂子看了。

Tip:收藏+分享回到明朝當暴君,是对网站最大的肯定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