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受到賀龍同誌接見和表揚的巾幗英雄,在1940年4月26日平魯縣東平太村反掃蕩戰鬥中為掩護專署機關和群眾轉移英勇犧牲。
那一天,李林隻身陷入重圍,浴血奮戰,身負重傷,寧死不屈,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壯烈殉國。這個鏡頭,我久久揮之不去。對於僅僅24歲的她來說,這一噩耗讓群眾萬分震驚。中央婦聯隨之全國發出“全體女共產黨員和全國婦女同胞更加奮起抗戰,為完成李林等同誌的未竟事業而奮鬥。”的號召。
英雄的名字,傳遍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將與朔州的山水永世長存!
晉北人民不會忘記,全國人民不會忘記,朔州大地上,曾走過這樣兩位女性的足跡;寂靜的夜空,曾劃過兩顆如此璀璨的流星!無數次想象,她們若相遇,該是何等惺惺相惜;戰爭,又是何等淋漓而漂亮!試想,昏黃的燈下,兩位女英豪精心謀劃,智慧的光環不時劃破夜空,當夜,星光會是何等燦爛!班婕妤的風韻加才情,李林的智勇加英姿,她們碰撞的那刻,天會驚,地會動!當李林跨上一躍而起的馬背,一手挽韁,一手提槍,雙目遠視,英姿颯爽遠去時,班婕妤會以怎樣的深情,為她的姐妹祈福,盼的知音早歸!
蔣殊,本名蔣淑芬,山西武鄉人,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對文學止於熱愛,曾在《中華文學選刊》、《山西文學》、《大家趙樹理》、《九州詩文》、《山西日報》、《山西晚報》、《太原日報》、《太原晚報》等刊物發表過一些小說、散文、隨筆。
(第七節)低語(散文詩三章)
劉豔紅(山西)
途經雁門
一路向北,我要請你,請你跟隨著我,在令人屏息炫目的悠遠蒼涼的曆史中,對著心中的影像尋去……
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勻速行駛,路旁挺拔的白楊樹在夕陽中亦發堅韌頑強。暮色中我眼前的世界飄忽起來,遠山起伏不平,顏色多變起來……
烽火台!粗壯古樸的烽火台!被灰色的蜿蜒的城牆串接在一起,沒有狼煙,沒有旌旗,卻有一股粗獷的強悍,悠遠寂靜的味道,透過時空,進入我的意識中來……
雁門關!歲月輪回,物是人非,踉蹌在漫漫曆史之中的雁門關啊!每一次途經都會讓我抬頭仰慕,在曠野中何等壯觀!太厚重的積澱難以背負,雁門的曆史總和戰爭相連,刀槍劍戟,金戈鐵馬,烽煙四起,血染沙場……車依舊勻速行駛著經過隧道,斜陽下的雁門關更像一位飽經歲月滄桑睿智依然的老人,用洞明世事的目光穿越歲月的迷霧,用無言的平靜和無限的坦蕩鳥瞰曆史,放眼未來……
途經雁門,每一次都會有無言的感動!
右玉捧綠
一路向北,我要請你,請你跟隨著我,在令人屏息炫目的悠遠蒼涼的曆史中,對著心中的影像尋去……
“玉,石之美者。”換言之:自然天成,色澤晶瑩的美石。帶著對玉的鍾愛,徜徉著對玉的幻想,來到了溫潤的右玉。置身右玉,登高遠眺,滿眼都是綠,遠遠近近,重重疊疊,樹木茂盛,山川蔥蘢。綠得叫人眼睛不夠用,嫩綠、黃綠、深綠、紫綠、黛綠……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美如畫景。綠地中有座紅頂白柱的小亭,周圍是小橋,流水和綠樹,仿佛人在畫中遊。
遙遠的殘垣斷壁掩在翠色之中,無言地訴說著歲月的滄桑。講述著過去的故事:右玉是“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白天點油燈,黑夜土堆門”的不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