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青
這本書的形成,有點偶然。
數十位詩人、作家結隊走進一座城市的曆史與現實,去觸摸,去體會,去思考,去寫……寫出他們深深的感動。
這得從幾個月前說起。
2009年8月初,“八省詩人三晉行”采風活動在太原啟動,來自雲南、北京、天津、吉林、江蘇、湖北、浙江及山西的詩人們在完成對晉南、晉中的采訪後,計劃一路向北,經忻州、五台山而直抵塞外重鎮大同。這時候,我們接到了朔州市委副書記、市長馮改朵的邀請:“請詩人朋友們來我們朔州看看吧……”此行的詩人中有好幾位是馮市長情意甚厚的朋友,都感到這邀請是不可拒絕的。終於,在馮市長的親自安排下,詩人們走近了朔州。
感動由此開始。
清冽的帶著漠野花香的微風吹拂著八月的傍晚。雄峙天下的雁門關已在身後,戍邊屯軍的廣武古堡已在身後;昔日楊家將浴血抗遼的金沙灘在哪裏?梵音嫋嫋的應縣木塔在哪裏?還有聞名全國的塞上綠洲——右玉,山西改革開放裏程碑式的企業——平順露天煤礦……滿腔豪情的詩人們尋來了!
在億隆大酒店的前廳,悉數到場的市委宣傳部領導已恭候多時。熱情有力的握手,婉轉如山歌的塞上方言,醇香醉人的梨花春酒……綿長、厚樸、豪放的塞上風情讓詩人們有點兒招架不住!
這就是朔州啊!這才是詩人該來的地方。第二天,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健全程陪同詩人們參觀、采訪,親自講解朔州的曆史沿革和建市二十年來的跨越式發展。郭部長生動的講解不僅豐富了詩人們對朔州的了解,更帶給了他們一種聽覺上的審美享受。詩人們開玩笑說:“是郭部長疾緩有致、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聲音為朔州曆史增添了凝重感!”
由禮遇開始的感動向深處蔓延。
詩人是極富個性的,他們有一顆最端正、最鮮明的心。對某個事物的態度,他們隻遵從自己的心靈。他們熱愛土地和天空,是因為他們的國家和民族在這裏。
曾幾何時,朔州人用血肉築起重重關隘,擋大漠陰風,禦來犯之敵,贏得了盛世迭出江山錦繡,才不致我們偉大的華夏文明史有太多斷裂。
朔州的曆史是那麼悲壯、雄渾和厚重,更震撼詩人心靈的是朔州的今天。把一個荒蠻之地建成一個宜居發展的現代化都市,朔州人付出了多麼巨大的辛勞!……詩人們感受著,感動著——這種感動強烈激活了他們的創作靈感。
這是一個秋天的故事。
在詩人們離開朔州不久,新浪博客及各地報刊陸續出現介紹、歌頌朔州的詩歌、散文和圖片,勢如雨後春筍。於是,在李堅毅、北野、郭新瑞等人的倡導、努力下,在中共朔州市委宣傳部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將這些作品彙總、結集,以《秋天的頌辭》為書名出版,連同詩人們的深深祝福,一並獻給建市二十周年的朔州。
現在看,這本書的形成是必然的。因為作為詩人,我們無法回避朔州兩千多年滄桑史,我們同樣無法拒絕20歲朔州陽光般的熱情。
一群詩人和一座城市親近是一個傳奇是一段佳話。這種親近可以讓人聯想許多,比如飛鳥和天空,比如樹木和大地,比如花朵和山坡,比如遊子和故鄉……
這是一個秋天的故事。雖然秋天結束了,我們將走過冬天,抵達萬物更新的春天,我們將重新耕耘,並期待秋天。
2009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