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老有人問我,是不是快了?我就說,哪有的事情。問話的人往往不依不饒,說,別裝了,到時候一定要請客呀。我就說,請什麼客啊,八字沒有一撇的事情。
去年夏天搞完慶典,有輿論說我要當副部長了,又有消息說要去報社了。省上日報文體部的資深記者老楊也神秘兮兮地問我,是不是要去報社當副總編了?說,都吵紅火了,盡人皆知你要去報社,你怎麼也不活動活動,生命在於運動,當官在於活動嘛。我隻能說,聽天由命吧,走到這一步,從來沒有活動過誰,沒有給誰送過一條香煙半瓶酒,為這個職位破了戒失了身,不劃算。說歸說,我其實很想去報社,在部裏做處長十年了,終歸要有個出路,去報社是個理想的選擇,我的文字功力很強,部裏關於文化工作和文藝工作的大小材料都歸我寫,什麼樣的材料都能拿下來,市委全委會的工作報告都寫了好幾個了,在部裏也算是老處長了,報社工資很高,是部裏的一倍多,做個副總編的收入一年等於兩年,在部裏熬到頭,也不過是個處級幹部,再升一級當個副部長,看來絕對不可能了。
我敲敲部長的門,部長說,進來吧。
看得出來,部長正在思考,煙霧繚繞的辦公室像是剛剛救完了火。
我站在部長寬大的辦公桌前,說,部長,您找我?
部長說,坐吧,客氣什麼。
我就在沙發上坐下,拿出筆記本,作出一副聆聽部長布置工作的架式。
部長說,別記了,說說吧,有什麼想法。
我說,不好說。
部長說,有什麼不好說,直說,就咱倆,直說。
我說,那我就直說了。
部長說,說吧。
我說,聽說要派我去報社。
部長說,聽誰說的?
我說,說的人多了,聽說都吵紅火了。
部長說,沒有的事,沒有這個考慮。
我的心涼了半截,不是談這事,哪談什麼呢,我沒話了。
部長拿出香煙,丟給我一枝,說,說說,想去哪兒?
我摸出打火機,給部長點上,又點燃自己的,出了口氣,說,那就文化局吧。
文化局管藝術的副局長剛剛退休,空出個職位,我是從文化局調到部裏來的,在部裏文藝處長的職位上修煉了十年,現在回去,倒也合適。
部長麵露難色,說,文化局不行了,那個職位,書記有考慮了。
部長又說,文聯倒有個職位,去不去,考慮一下。
我是個明白人,一下子就明白了,部長看來是征求意見,其實早就考慮好了,去不去都由不著你了。我思忖了一下就說,不用考慮了,那就去吧。什麼職位,怎麼安排。
部長說,副主席兼秘書長。
我說,行,那就去吧,在部裏十年了,也該走了。
——這段文字看上去雖然有點小說風格,卻幾乎是寫實的描寫。我來文聯任職的決定,看上去程序很複雜,其實就是宣傳部長一句話的事情。
2001年夏天,我依次出席了文聯六個協會的換屆會議,更清楚地掌握了文聯的情況。
6月16日這天,市文聯召開第四次代表大會,我當選為副主席兼秘書長,但沒有立即到任。當時在宣傳部還有一些遺留的工作需要完成,重點是策劃組織北京奧運會申辦成功的蘭州慶祝活動,並替市委書記起草了在慶祝活動上的“致辭”文稿。
那天夜裏,我奉命協調機關事務管理處布設了會場,在市委東樓門廳台階上擺出一台大彩電,協調組織領導同誌和機關幹部們收看了國際奧委會在莫斯科的投票場麵電視實況。
7月13日夜裏北京時間22:15分,薩馬蘭奇讀出“北京”這個單詞時,全場一片歡騰。
五彩繽紛的焰火在黃河岸邊騰空而起。中國,終於迎來了這個揚眉吐氣的精彩日子。
我也在這個五彩繽紛舉國歡騰的曆史背景中,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
7月16日,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李義科先生將我送到文聯駐地,召開會議宣布了我的任職文件。
我想起了高爾基的外祖父說過的話:“阿列克賽,你不是我脖子上掛著的勳章,你到人間去吧。”我也不是一枚勳章,也不可能一直掛在市委宣傳部的脖子上,於是,我正式到文聯來上班了。
市文聯的辦公地址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五泉山下,辦公樓是一座很有些年頭的蘇式的三層小樓。這裏曾經是蘭州警備司令部的辦公地址,後來交給地方上使用。這座解放初期修建的小樓雖然曆經滄桑,陳舊不堪,卻也固若堡壘,風雨如磐。我的辦公室被安排在二樓的一個房間裏,老式的實木地板刷著紫紅色的油漆,踩上去嘎吱嘎吱作響,很有點彼得堡唐寧街曼哈頓老宅子的風格和味道。在這間幾近三十平方米的辦公室裏,曾經坐過蘭州警備區的司令員,教育局長,文聯前任黨組書記。
現在,我坐在了這裏。寬敞明亮的房間和寬大的辦公桌不免令人浮想聯翩左顧右盼。
在這裏,我該幹點啥呢?想來想去,覺得適合我的事情莫過於寫作,這就是本書《序言》所表達的意思。沒有想到,到文聯後的這些年來,我還是繼續起草公文,但是在寫公文的過程中,我萌發了撰寫這部文稿的念頭。閑一點的時候,每個星期都要寫它幾段。工作一忙起來,便一連好幾個月都不動它一下。
就這樣,這部書稿我搞了幾乎五六年了。現在,終於搞得差不多了。
三
在這本書斷斷續續的寫作過程中,我居然還隨波逐流順其自然不知不覺地演變成了蘭州大型活動主持詞和解說詞寫作的一個專業戶了——在數十次大型活動中,我都是“總撰稿”。
這一切,似乎都開始於2003年的中華世紀壇活動。
2003年春節,市文化局接受了去中華世紀壇舉行《中華故土地圖落成交接儀式》活動的文藝演出任務。在這個活動中,需要一篇朗誦式的解說詞,卻沒有人願意接這個活兒,或者說,能夠把握這種特殊文體風格的人,在當時屈指可數。文化局找了幾位能寫小說詩歌散文的作家,人家卻很客氣地婉言謝絕了。的確,這種東西雖然必登大雅之堂,卻似乎被劃在所謂“文學創作”的圈子之外。也許人家不屑於寫這種東西,或者不客氣地說,他們很少與官場往來,不見得就能寫得了。而機關的秘書們,起草公文的筆杆子雖然硬,卻從不接觸大型文藝晚會主持詞合轍押韻藝術渲染的語言風格,確實也不會寫。不知何人舉薦,局長就找到了我,請我幫這個忙。這時候,我已經在宣傳部磨練多年,懂得市委市政府主辦大型活動要突出主題的政治講究和規矩慣例,而且又喜歡舞文弄墨多少還有點文才,寫這種東西早已經積累了不少經驗,大概我是很合適的人選,於是,我全神貫注,完成了這篇文稿的寫作。
《中華故土地圖》落成交接儀式.甘肅省節目板塊.主持及解說詞
(公元2003年2月1日.北京.中華世紀壇)
公元2003年2月1日.農曆羊年春節
中國首都北京.中華世紀壇《中華故土地圖》落成交接儀式隆重舉行。
甘肅省以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最早的發祥地之一的資格而取得了在全國第一個安放“聖圖”的殊榮。
甘肅人民歡欣鼓舞,奔走相告,派出政府代表團和規模宏大的藝術表演團參加聖典。
乃作讚歌,山呼萬歲。
祝祖國國運昌盛,前程似錦!
甘肅省節目.串聯板塊之四.上接串聯板塊之三
甘肅省領導同誌講話音落;
蘭州太平鼓大旗揮動,扮演伏羲的男演員擂響巨型陶鼓,鑼鑔聲起,鼓聲大作;由101位農民組成的鼓隊依次表演“三陽開泰”、“天圓地方”、“五福臨門”、“黃河激浪”、“國泰民安”五個陣法。
主持詞
男:鼓舞飛揚,
女:飛揚的鼓舞!
男:世紀的輝煌!
女:盛世的華章!
男:遼闊的中國西部,蒼茫大地孕育出這陶彩斑斕的“天下第一鼓”!
女:人傑地靈的甘肅故土,人文始祖伏羲就誕生在這“羲皇故裏”!
男:這鼓聲,飽含著五十六個民族對華夏故土誠摯的依戀和崇尚!
女:這鼓聲,蘊藏著華夏兒女對中華大地的無限熱愛和頌揚!
男:即使以萬分的虔誠三拜九叩,也不足以表達我們對中華大地的熱愛和頌揚!
女:即使以無限的深情親吻這片熱土,也難以表明兒女們對祖國的依戀和崇尚!
男:捧起一把故土,這裏有伏羲留下的足跡和先民們勞作的汗漿,
女:捧起一把故土,女媧補天的五色彩石還湧動著億萬斯年的滾滾熱浪,
男:結繩記事,結網捕漁——伏羲開創中華文明嶄新的曆史篇章;
女:煉石補天,子孫繁衍——女媧描繪華夏大地一統的天圓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