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天賜從沒叫過他師父,一直都是叫他“爺爺”,其後祖孫二人便是相依為命,其樂融融。
十年如一日,由於張天賜異常的記憶能力與優秀成績,十八歲那年便考入北大,一年後並被送往國外交換學習,至今才學業歸來。
在出國之前相處的這十幾年裏,爺爺鶴莫白顯得更加蒼老,算上去已將近百歲高齡,對張天賜的武學指導也就更加嚴厲。
“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相,四相生八卦,正真的太極是一種集武術道術為一體的精妙功法,有以靜製動,以柔克剛,以四兩拔千斤,後發先製的武術特點,亦有動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剛柔相含,含而不露的武術風格。更是一種煉精化氣,煉氣化神,修煉精氣神人身三寶的道家靜態丹法(內丹功),能發人潛能,開人智慧,是修練太極的最高境界。”爺爺的教導畫麵又飄入腦海。
“修煉太極必須先修習心法太極神功,太極神功屬內功,由武當師祖張三豐結合九陰神功與九陽神功所創,所以太極神功也是九陰九陽結合的升級版本。”
太極神功原名為無極功,隻是後來為了配合修習太極拳,後人也就稱為太極神功,因此我們的書中會以無極功或太極神功相稱。
那之後每日淩晨五點,張天賜便早早起來在山頂與眾多師兄前輩們一同練習吐納與太極拳,直到五年後體內丹田才產生出一道暖暖的熱氣團,爺爺說這便是內丹,當內丹凝結之時,也就產生了真氣,便擁有了內勁。
擁有了真氣,才能令太極拳、兩儀拳產生威力,而兩儀劍更不用說了,直到張天賜十五歲那年感覺到了內丹已凝結成一粒小米般實丹時,爺爺大喜過望,才開始在後山獨自教導自己學習兩儀拳與兩儀劍。
“兩儀拳,陽剛無比,正好與太極相反,講究的是速度,攻擊不備,擊打要穴,也是一門上乘的點穴功法。”
“兩儀劍,完全用真氣來驅使,才能發揮其威力,在武當派中屬上層絕學,隻有首席弟子與長老們才能學習,不過我輩之中真正能夠練出實體內丹的卻是少之又少,這門絕學怕以後就要絕跡了,然而天賜你已練出實丹,我也無需完全尊守門規,暗中傳授於你,所以平常不要輕易顯露。”
實丹,原本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直到聽聞到舍利子的由來才突然茅塞頓開,這佛門中人將內丹稱為舍利子,而道門中人稱為內丹。
雖然幾年過去,每晚暗自練習兩儀劍,但仍然無法突破,兩儀拳已有小成,而兩儀劍卻是擺擺架式。
除此之外,武當的八卦經與四相經也是必修之課,當然這兩部書主要講的是鬼怪與封妖之類的,以及看相卜卦,這對完全生活在現代化科學思想中的張天賜來說,覺得這就是一種騙術,估計是武當哪位古人當時混吃混喝所創,但沒辦法,這也是武當的必修之課,要不然這香油錢從哪來,張天賜也就遵守爺爺教誨,做做樣子將這些都爛背於心。
在張天賜的心裏,最感興趣的還是這些奇異武學。
“爺爺,這兩儀劍,我已完全背下,隻是仍無法參透,無法達到您說的驅劍境界。”
而爺爺鶴莫白一撫長須微微笑道:“兩儀劍,三百年內已無人練成,你這一手架式已練的不錯,隻是內勁太弱,所以才無法煉出結果。”
張天賜聞言一驚:“啊,爺爺難道也沒有練成?”
爺爺鶴莫白並沒有生氣淡然道:“兩儀劍數百年前曾獨步天下,原本需要一男一女共同修煉,後來由於我們武當女弟子越來越少,為了不使這門絕學失傳更開始單人修煉,二年前可以說我也無法參透其中奧妙,現在才理解原來境界未至,是無法領悟其中奧義與發揮其威力的。”
張天賜睜大了雙眼:“爺爺,能見識一下您老人家的風采麼?”
“孩子,那你就看好了……”鶴莫白意味深長擺出架式。
右手拔出長劍揮出一道精美弧線,舞出美妙的太極光環,突然一道輕微白芒從爺爺手中湧現,青色鐵劍發出翁翁爭鳴。接著便快速旋轉激起一陣空氣波動,塵土激揚,空氣震蕩,青色鐵劍在空中顫動起來,真氣在劍身上下盤旋,接著隻見爺爺雙手交錯向前一推,長劍夾著一道白芒破窗而出射入廂房後的老樹之中。”
令張天賜看得的目瞪口呆,心中便是無限崇拜,什麼時候自己也能達到驅劍的境界。
……
張天賜雙眼開始朦朧起來,回憶有苦有甜,令他思念之情更增,恨不得馬上回到武當山,回想起離別時爺爺那慈祥麵容與滿頭白發,心中一酸,淚水湧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