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茅山派的重要經典《黃庭經》分內外兩篇,全名《太上黃庭內景玉經》和《太上黃庭外景玉經》。《黃庭經》是茅山派的重要經典,也是後代全真道派的功課經。《黃庭經》是前代修煉養生經驗的總結,又為後世的內修提供了基本理論和方法,被稱為“壽世長生之妙典”。
元符萬寧宮掩映於茅山積金峰南腰的綠林翠浪之間。初名“潛神庵”,後曰“元符觀”,今稱“元符宮”,全稱“元符萬寧宮”,簡稱“印宮”。茅山是道教第一福地,元符宮所在的茅山積金峰南腰處,幽洞密集,怪石林立,山水秀美,風光迷人,是福地之中的福地。
茅山在句容、金壇兩縣交界處,茅山古名句曲山。它被列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茅山風光秀麗,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著名的大茅峰海拔372.5米,險峻雄偉。從茅山鎮東行不遠即抵山麓,仰望雄踞山巔的九霄萬福宮(俗稱頂宮)。茅山符咒
集神咒元始大真,五雷高尊。太華皓映,洞郎八門。五老告命,無幽不聞。上禦九天,中製酆山。下鎮河海,十二永源。八威神咉,靈策玉文。召龍致雨,收氣聚煙。日月五星,北鬥七元。合明天帝,敕下太玄。宣威三界,不得稽延。諸天諸地,諸水諸山。玉真所部,溟令大神。仙王遊宴,大帥仗旛。天丁前袪,金虎後奔。玃天猛獸..——這些都是我在網上查找的關於茅山的一些資料,有人就會無緣無故的去查這些資料做什麼呢?因為我爺爺就是茅山道士,聽村裏的人說,我爺爺本來不是這個村子的人,是從很遠的地方搬過來的,具體是什麼地方也不知道,爺爺也沒有和別人說過,隻知道他叫毛小方,是一個看風水的師傅,由於當時村裏麵的人很相信神鬼說,雖然對於爺爺這個外鄉人定居有點疑議,但是當知道爺爺是個風水大師也就沒有什麼議論了。誰敢保證家裏以後沒有什麼事要麻煩風水先生的。
爺爺為什麼要移居到現在這個地方呢?後來在一次和爺爺聊天的時候和我談起過,說了很多我聽不懂但又很想聽的事情,原來爺爺他是茅山派的道士,由於茅山要建立什麼旅遊勝地,爺爺極力反對這件事情,認為這樣會破壞茅山派的祥和氣氛,會影響修行。但是當時有很多道士已經被有關部門的金錢**深深吸引,爺爺一氣之下離開了茅山,和他一起離開的還有兩位師弟。
在下山的時候,在山腳下聽到了陣陣的小孩哭聲,爺爺連忙和兩位師弟說:“你們有沒有聽見小孩的哭聲?”師弟說:“恩,我也聽見了,隻是這荒郊野外沒有一戶人家,怎麼可能有小孩呢?莫非是哪個東西?”爺爺說:“管他什麼東西,看看便知.”於是他們順著小孩的哭聲找到了一個在繈褓中的嬰兒,旁邊有一個奶瓶還有一塊長命鎖,還有一封信,上麵寫著由於家庭原因,無力養活小孩,如果哪位好心人能夠撿到,希望能像親生兒子一樣對待。(那個時候農村確有這樣的情況,由於農村封建思想,很重男輕女,所以很多家裏生了女孩就送出去,爺爺說這樣做會折壽的。)爺爺於是決定自己留下這個孩子,師弟說:“師兄,我們自己都這樣了,怎麼養這個孩子啊!要不我幫他算上一卦,幫他找個富貴人家!”爺爺麵無表情的說:“好吧!就按你說的辦.”爺爺這個師弟在占卜看相很厲害,特別是幫人預測運程更是了得.在後來幫了爺爺和我的很多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