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燕趙大地(2 / 3)

清代屬直隸省,轄順天府(北京)、順德府(邢台)、廣平府(永年)、保定府(清苑)、正定府(正定)、天津府(天津)、河間府(河間)、承德府(承德)、大名府(大名)、永平府(盧龍)、宣化府(宣化)等。

直隸省省會在保定。雍正八年起,直隸總督駐保定府(今保定市),現存有當時的直隸總督署。

河北保定

1928年改名河北省。

中華民國成立後,當時國民政府建都南京,今河北境域主要屬直隸省,後因直隸省名不符實,於1928年改為河北省今名。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為河北省。

1952年,撤銷察哈爾省,將其原察南、察北兩個專區劃歸河北省;1956年撤銷熱河省,將其原大部分轄區劃歸河北省。

1958年,將河北省的順義、延慶、平穀、通縣、房山、密雲、懷柔、大興等縣劃歸北京市。

特殊時期前期的1968年,河北省的省會從保定市遷往石家莊。

1973年,將河北省的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等五縣劃入天津市。形成河北省的現在轄區規模。

河北省曆史悠久,其中不乏古今之名人。

例如:

堯,據傳說中國上古五帝之一的唐堯出生在順平縣(原完縣)的伊祁山,因此伊祁山就又稱作堯山。據《史記·五帝本紀》和其它一些古代典籍記載,堯是黃帝的後代,為上古五帝之一的帝嚳的兒子,本名放勳。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勳,放勳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於唐,即以唐為朝代號,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朝代號,後人稱其為唐堯。

伯夷,不食周粟的河北(盧龍)人。

叔齊,伯夷之弟,與其兄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

趙武靈王(約前340年—前295年)名雍,戰國時期趙國國君,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軍事改革家。

趙奢,號:馬服君,漢族“馬”姓起源。趙國人,與趙王室宗,當屆貴族。戰國後期趙國名將。戰國中後期整兵團殲滅秦軍之第一人。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慷慨重義,以勇氣聞於諸侯。生於公元前327年卒於公元前243年,死時已是84歲高齡.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將領

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領五國之兵連下齊國七十二城。

藺相如,戰國名相,英勇大義,智慧宏達,千古佳談。

公孫龍,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字子秉,趙國人(今邯鄲)。

李牧,趙國柏人(今河北隆堯)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功績自不必說。

徐福,據傳為日本天皇老祖,秦時齊人徐福(滄州戰國時屬齊,安陽內黃戰國時屬趙)率三千河北兒女東渡日本,至今河北有千童縣,每年有大批日本人來千童縣祭祖.

毛亨,西漢學者,河北河間人,“毛詩學”的開創者

毛萇,西漢詩學“毛詩學”的傳授者,河北邯鄲人,今天我們讀到的《詩經》,就是漢學大儒毛亨、毛萇注釋的“毛詩”。。

韓嬰,西漢詩學“韓詩學”的開創者(注:詩經傳承有齊魯燕趙四家,後惟趙毛萇一家流傳至今)。

董仲舒,漢初大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始作俑者,西漢廣川(今河北棗強縣廣川鎮)人。功罪千秋評說。

竇太後,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漢文帝的皇後,漢景帝的母親。自她之後,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王政君,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正定人,一生經曆七朝,享年84歲,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後。

祖衝之是中國數學家、科學家。南北朝時期人。生於未文帝元嘉六年,卒於齊昏侯永元二年。祖籍範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