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生活是完美的,也沒有一種生活會讓人完全滿意,因此我們不要總是活在抱怨之中。與其躲在角落裏抱怨,還不如把痛苦和磨難當作提高自我的墊腳石,以坦然的心態去承受,去麵對,進而去改變。挫折,不是一種折磨,也不是一中煎熬,更不是一種虐待,它是我們性格的試金石,是一種黑色的挑戰,強迫人們通過不斷應戰來搏擊命運,從而不斷地進步和發展。
成在穩重,敗在抱怨
在曆史上,不乏穩重成大事的人。諸葛亮坐鎮守城,麵對司馬懿幾十萬大軍臨危不懼,那種安定沉穩、麵不改色、彈琴曲調柔和,音韻不改的氣勢讓人敬佩;拿破侖每每遇到大戰險情,那種指揮鎮定、遇事不慌、化險為夷的氣魄值得讚歎;他們在困難麵前,不是滿腹的抱怨,而是臨危不懼,穩重自若,最後才成就了一番事業。
抱怨隻會使人遠離成功,走向失敗。在生活和工作中,隻有成熟才能把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隻有穩重才能在競爭中不慌不亂、有板有眼地發揮智謀。強強對抗中一絲一毫的幼稚與驚慌,牢騷與抱怨隻會於事無補,最終導致功虧一簣。
曹瑋是宋朝時渭州的知州,兼營本地軍事。他訓練出的軍隊英勇善戰,西夏人很懼怕他,因此,朝廷一直讓他踞守於此。
一天,曹瑋正在州府內宴請賓客,部下將軍都在席上陪同。宴後,曹瑋要與賓客下棋。剛剛擺好棋子,隻見一名士兵慌慌張張地跑進來,稟告曹瑋說:“大事不好,有士兵叛逃到西夏去了。”周圍的將官與賓客聽了都很震驚。
曹瑋也很吃驚,但他為人精明穩重,馬上意識到自己是主帥,應該穩住大局,不能像其他人一樣慌亂,而抱怨部下,尤其是如今賓客尚在,人多嘴雜,難免出現紕漏。所以,他急忙止住士兵的話說:“不要大驚小怪,他們是我派去的,你千萬不要把此事聲張出去。”
曹瑋的話不知道怎麼傳到了西夏,西夏人以為逃亡來的宋營士兵是奸細,非常氣憤,立即把他們殺了,並把人頭拋向宋朝的邊境。自此,再也沒有士兵叛逃。
在沒有思想準備的情況下,曹瑋以不變應萬變,不但迅速穩定了情緒,而且將計就計,順水推舟,一下子變不利為有利了。偉大人物都是“鎮靜”的高手,因為他們懂得,抱怨對解決問題毫無意義,隻有沉下心,才可能讓辦法浮出水麵。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個場麵,麵對突然變故,一些核心人物總會大喝一聲:“慌什麼!”這句話一半是提醒別人,另一半則是在暗示自己。驚慌抱怨容易使人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使人丟三落四,語無倫次。
在美國,有一位具有27年飛行經驗的駕駛員,在一次采訪中介紹了他的一段飛行史中最不平常的經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是F-6型飛機的飛行員。一天,他們接到戰鬥命令,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後,來到東京灣。他按要求把飛機升到距離海麵300英尺(1米=3.2808英尺)的高度做俯衝轟炸。300英尺低空飛行在今天可能不算什麼,但在當時,這已經是很低的飛行高度。
正當他以極快的速度下降並開始做水平飛行的時候,他的飛機的左翼突然被擊中,整架飛機翻了過來。
人在飛機中,是很容易失去平衡感的,尤其在天和海都是藍色的時候。飛機中彈後,他需要馬上判斷他的位置,以便決定他應該向上還是向下操縱他的飛機。但是,在最初那一瞬間、在那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他沒有去碰駕駛艙裏任何控製開關,隻是強迫自己冷靜、思考、理智,於是,他發現藍色的海麵在他的頭頂上,知道了自己確切的位置,知道了自己的飛機是翻轉了。這時,他迅速地推動操縱杆,把他的位置調整了過來。在那一瞬間裏,如果他衝動地依靠他的本能,慌亂地操作,那麼,他可能會把大海當作藍天,一頭撞進海裏葬身魚腹。這位老飛行員在回憶過後,語重心長地對記者感慨道:“是我的冷靜挽救了我的性命。”
一切都在變化之中,發生突變事件是難免的,老飛行員能從冷靜中挽回性命,如果那時他隻是想著抱怨飛機是誰維護的?老天為什麼這樣懲罰他?那他就隻有死路一條了。然而,正是他穩定、理智的情緒救了他。可穩定的情緒來源於何處?答案是來源於正視事實,接受事實。理智的人在危險麵前能保持頭腦清醒,因此能臨危不懼,化險為夷。
因此,培養穩重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我們在任何場合都能應付自如。相反,不穩重不僅會使我們自己無法正常思考,而且會讓周圍的人慌作一團。那些有過輝煌的人物,都曾經駕馭過別人,都有戰勝一切阻礙其發展的力量的經曆,當然他們最先戰勝的是自己的情緒,因為戰勝了自己的情緒,他們在關鍵時刻才會顯得從容不迫,接下來的一切才會變得簡單起來。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士,就必須先成為一個從容不迫的人,就必須養成穩重的好習慣。
不怕從頭再來,隻怕一蹶不振
許小姐小時候家裏很窮,兄弟姐妹總共8個,父母把她們養大都已經很不容易,更別提上學了。許小姐小學沒有讀完,因為經濟的原因,就被迫休學了。
許小姐從小就是個十分要強的人,雖然她學曆低,但不怕吃苦,不畏困難,有自己的想法,16歲就從老家出來到北京打工。許小姐最初來北京是給別人做保姆,雖然工作沒有貴賤之分,但保姆這個工作畢竟受人限製,沒有自由,並且收入太低。
許小姐想改變目前的現狀,一次去市場買衣服給了許小姐靈感,她認為自己包一個攤位,可以試著做服裝生意。許小姐做了3年的保姆之後,積攢了一筆錢,就辭職賣起了服裝。最初的時候,因為沒入行,所以生意不是很好,貨物積壓了,有時候可能還賠本。初做這個生意,同行還欺生,經常還會發生些小矛盾。但麵對這些方方麵麵的困難,許小姐沒有後退,兩年後,許小姐最終憑著自己的勤勞與不畏困難的精神,成了同行中的佼佼者,每個月都有萬把元錢的純收入,在服裝行業成了同行羨慕的對象。
5年後,許小姐的服裝生意做得越來越紅火,資金積累得越來越多。許小姐心又開始動了,她想開一個小型的服裝加工廠,自己的攤位還賣著服裝,如果自己生產的服裝直接拿到自己的攤位來賣,或者辦大了賣給這些像自己一樣的批發商,收入會比隻賣服裝要高出很多。
許小姐把這個想法跟同行們說,同行們個個都表示不理解,說她現在生意做得如此好,如果現在生產服裝,怕是兩者都顧不過來,再說生產服裝需要投入很大的資金,原料也不知道如何進,技術工人也需要招聘,還需要會管理……這所有的一切即便都了解,也不一定能成功,不應該去冒這個險;許小姐的父母聽說女兒有此想法,也苦口婆心地勸慰她:“娃啊,現在你賣服裝做得如此好,在咱們家這邊所有的打工者中,也是掙錢最多的一個,為什麼非要再辦一個服裝加工廠,萬一沒辦成,錢都搭了進去,別人還笑話你。”
許小姐明白同行們的好心,也知道父母是為自己著想,同時更了解辦服裝加工廠的種種意想不到的困難。但是,許小姐沒有改變自己的打算,她想不應該辦不成,因為自己雖然不太懂,但也知道行內的一些情況,即便萬一投資失敗,自己還可以重來一次。
於是,許小姐不顧眾人的勸阻,勇敢地辦起了自己的服裝加工廠。辦服裝加工廠說說很容易,其實各方麵都存在著很大的困難,許小姐在真正去做時也體驗到了。資金雖然有,但有時候卻周轉不過來,就需要頂著親戚朋友不信任的眼光去借;技術方麵經常不達標,或者式樣不夠新穎,因此銷路不好;有些員工消極怠工,還需要想方設法激勵……
許小姐雖然堅強,但麵對如此大、如此多的困難,自己一個人頂著,有時候真感覺支撐不住,因此背地偷偷地流了很多次眼淚,但許小姐沒有放棄。
許小姐一個個地去解決難題,慢慢地克服了存在的一切困難,她的服裝加工廠開始一步步走向正軌,由不盈利到賺錢、到賺大錢。她的攤位,開始時還去外麵進衣服,後來都是直接從自己的服裝加工廠拿來去賣,而且銷量一直飆升。
許小姐成功了,因為她的不畏困難、不怕失敗、大不了重來的勇氣。這樣的人不多,但大多都能最終獲得成功。在這些人成功之時,那些優柔寡斷之人,還在那裏考慮著要不要迎困難而上,這樣做是不是劃算,沒有作為地耗費著自己的生命。
勇敢的人,不怕失敗,他們有著大不了從頭再來一次的勇氣,當機立斷開始行動,這樣做要麼克服了困難取得了成功,一下子成為了人上之人,要麼就是失敗了得到了教訓,增加了下次成功的幾率,對他們而言,無論成敗,都是有所收獲的。
然而,很多人想成功,但又害怕失敗,因此他們左右為難,猶豫不決。機會無聲息地在這些人猶豫之時溜走,困難在這些人的舉棋不定中依然存在。時間雖然在走,而人卻沒有進步。這種人麵對工作麵對生活都是如此。
馬先生高中畢業,在一個公司裏做銷售工作。他的口才不錯,很多人都說他當個律師比較合適,馬先生內心也有此想法,他感覺自己如果能夠當上律師,肯定是一個出色的一流律師。
馬先生開始設計自己的未來,他想先自考法律專業,專本科攻下來之後,再考個律師證,就去當律師。馬先生聽一個自考的同事說:“自考非常難,很多人科目沒有考完就放棄了,特別是英語,是最難的一關,多數人沒有拿到畢業證,就因為卡在這裏。”
馬先生聽到這裏,開始動搖了,他一直在想著自己是不是應該投入到這個艱難的學習過程中去,想放棄又遺憾,不放棄又怕付出後失敗,怕遭到打擊之後再也沒有勇氣重新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