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口才決定人生成敗(四)(2 / 2)

秦王怕藺相如把璧玉砸壞,趕忙賠禮道歉,請他不要那樣做,一麵叫來掌管地圖的官員送上地圖,秦王攤開地圖對藺相如說,從這裏到那裏的十五座城,準備劃歸趙國。藺相如想到秦王現在不過是裝裝樣子而已,絕對不會把城給趙國,於是又對秦王說:“這塊和氏璧,是天下公認的寶貝,趙王非常喜歡,可因為害怕秦國勢力強大,不敢不獻給秦王。在送走這塊璧的時候,趙王齋戒了五天,還在朝廷上舉行隆重的儀式。現在大王要接受這塊璧,也應該齋戒五天,然後在朝廷上舉行九賓之禮,我才能把璧獻給大王。”秦王想到璧在藺相如手裏,不好強取硬奪,便答應齋戒五天,然後,又派人送藺相如到館驛去休息。到了館驛,藺相如想到秦王雖然答應了齋戒五天,但一定不會真把城給趙國,於是就選了一名精幹的隨從,讓他穿上粗布衣服,打扮成普通老百姓,揣著和氏璧,悄悄地從小路連夜趕回趙國去了。

秦王假裝齋戒了五天,就在朝廷上設下隆重的九賓之禮。兩邊文武大臣排立,傳下命令,要藺相如來獻璧。藺相如走上朝廷,對秦王行了禮說:“秦國從秦穆公以來,已經有二十一位國君了,沒有一個是講信用的。我怕受大王的欺騙而對不起趙國,所以早派人帶璧離開秦國,恐怕現在早已到趙國了。”秦王聽了,十分惱怒。藺相如仍舊從容不迫地說:“今曰之勢,秦強趙弱,因此大王一派使者到趙國要璧,趙國不敢違抗,馬上就派我把璧送來,現在要是秦國真把十五座城割讓給趙國以換取和氏璧,趙國哪敢要秦國的城邑而不給大王和氏璧呢?現在我欺騙大王,罪當萬死,就請大王把我放在油鍋裏烹死吧,這樣也能使諸侯知道秦國為了一塊璧而誅殺趙國的使者,大王的威名也能傳播四方了。”

秦王的陰謀被徹底揭穿,又狡辯不得,隻好苦笑一番。而秦王左右的大臣衛士,有的建議把藺相如殺掉,但被秦王喝住了。秦王說:“現在即使把藺相如殺了,也得不到璧,反而損害了秦趙兩國的友誼,也有損秦國的名聲,倒不如趁機好好招待他,讓他回趙國去。”於是秦王依舊按九賓之禮在朝廷上隆重地招待了藺相如,然後客氣地送他回趙國。以後秦國一直不肯把十五座城割給趙國,趙國自然也就沒有把璧送給秦國。相如回趙國後,趙王認為他是一位稱職的大夫,身為使臣不受諸侯的欺辱,於是封藺相如為上大夫。曆史上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所以旬子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