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犯有錯誤被你知道,你便不惜一切而聲援正義,直言進諫。他本來就已覺得愧疚,唯恐旁人知情,你去揭破,他自然更覺慚愧,由慚愧而忿恨,由忿恨進而與你發生衝突,你不是憑空多了一個冤家?這是說話的第五忌。
留心對方忌諱,在交際上原是小事,在彼此情誼上卻有極大影響,你在社會上做人,冤家越少越好,因為說話不識忌諱而多招冤家,那更是不值得了。
當著矬子別說短話。有篇文章是這樣寫的:
韓非子在《說難)中講,龍的脖子上有兩塊逆鱗,誰觸動了它,龍就會大發雷霆;人也有逆鱗,誰觸動了它,人就會動怒變臉。這裏說的是與人交談的道理,其實,誰身上都有“逆鱗”——不願別人觸及的缺憾、隱私、傷疤之類,如果在交談中不了解、不尊重對方,有意無意觸動了這些敏感的“逆鱗”,輕則使交談話不投機,不歡而散;重則令對方動怒變臉,甚至招致禍害,用一句俗語來說,那就是:當著矬子別說短話。
在拿破侖稱霸歐洲大陸的時候,一位科學家建議他在戰船上安裝發動機,用機械動力代替人力和風力,高傲的拿破侖對這一“動力革命”的方案開始頗感興趣。為了使拿破侖速做決策,那位科學家恭維地說:“陛下,如果有發動機助一臂之力,您一定會更加高大起來……”一聽這話,拿破侖臉色陡變,冷冷地說:“我的戰船裝士兵還不夠,哪有地方去裝什麼發動機呢,收起你那一套吧!”科學家碰了一鼻子灰。
原來拿破侖身材矮小,特別忌諱涉及他身高的詞語。他從科學家所說“您一定會更加高大起來”一語,推斷別人說他現在還“不高大——矮”,是在蔑視他、嘲笑他,斷然拒絕了科學家的方案,錯失了千載難逢的曆史機遇。如果那位科學家“當著矬子別說短話”,讓拿破侖高高興興地采納這個方案,歐洲的曆史也許就要改寫了。
三國時期,劉備第一次進西蜀時,為了討好益州牧劉璋和他手下的官員,態度謙恭、說話低調,劉璋的臣屬便飄飄然起來。長著一把大胡子的張裕,更是忘乎所以地開起玩笑來:“長須美髯才夠得上男子漢大丈夫,那些嘴上少毛的人,哪有大丈夫的氣概啊?哈哈!”胡子稀疏的劉備訕訕地笑著,但很快恢複了謙和的姿態。半年後,劉備領兵打下益州,當上了蜀國之主,他找丁個借口,競將那時“當著矬子說短話”的張裕殺了。
在古代,男子以須眉濃密為美,胡子眉毛稀少的男子被認為沒有男子漢氣概,而胡子稀少是劉備相貌上的一大弱項。這本來無可厚非,可是張裕偏要同劉備比胡子,“哪壺不開提哪壺”,劉備心裏能不反感嗎?當時在劉璋的地盤上,劉備忍辱負重,不便發作;一旦大權在握,還會有張裕的好果子吃嗎?誠然,劉備後來有失君子風度,但如果張裕說話不那樣尖酸刻薄,何至於招來殺身之禍呢?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說話要看對象,“當著矬子別說短話”,是交談必須遵循的規則。
當著“矮子”,不僅不說“短話”,而且要專門找“長話”來說,毫不吝嗇地讚揚對方的長處和優點,巧解對方的心結。這樣,談話才會投機,溝通才會順暢,人際關係才會和諧溫馨。
禮貌是文明交談的首要前提。在交談中要體現出敬意、友善、得體的氣度和風範。要做到禮貌交談首先就要使用禮貌用語,如“請”、“謝謝”等;其次要注意學習一些禮貌忌語,一語不慎造成的後果可能是不能夠彌補的。
禮貌忌語是指不禮貌的語言,他人忌諱的語言,會使他人引起誤解、不快的語言。不禮貌的語言,如粗話髒話,是語言中的垃圾,必須堅決清除。他人忌諱的語言是指他人不願聽的語言,交談中要注意避免使用。
如談到某人死了,可用“病故”、“走了”等委婉的語言來表達。港、澳、台同胞忌說不吉利的話,喜歡討口彩。特別是香港人有喜“8”厭“4”的習慣。因香港人大都講廣東話,而廣東話中“8”與“發”諧音,“4”與“死”同音。因此,在遇到非說“4”不可時,可用“兩雙”來代替。逢年過節,不宜說“新年快樂”或“節日快樂”,而用“新年愉快”、“節日愉快”或“恭喜發財”代之。這也是諧音的關係,因為“快樂”與“快落”聽起來很相似。
容易引起誤解和不快的語言也要注意回避。
在議論他人長相時,可把“肥胖”改說成“豐滿”或“福相”,“瘦”則用“苗條”或“清秀”代之。參加婚禮時,應祝新婚夫婦白頭偕老。在探望病人時,應說些寬慰的話,如“你的精神不錯”,“你的氣色比前幾天好多了”等等。隨著語言本身的發展,一些詞彙的意義也發生了轉移,譬如“同誌”、“小姐”等,在使用時要針對不同對象謹慎決定。還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矛盾衝突時,應冷靜處理,不用指責的語言,多用諒解的語言。
此外,在交談中,我們還應當避免爭論的話題,即使你對這個話題有堅定不移的立場,最好也不要提起,因為爭論很容易造成敵對心理,爭執雙方很快會陷入“競爭狀態”,舌劍唇槍,互不相讓,很少有人能對敵對者的攻擊采取溫和的反應,所以最好不使善意的討論變成激辯。
其實,兩個人之間的交談很簡單,隻要找出雙方都感興趣的話題就行了。假如對方對你的話題不置可否,你須留意,切勿尖刻、偏執地討論這個題目,還是另擇題目為好。辯論對兩個頭腦冷靜、有談話技巧的對手來說是一種開心的遊戲,可對於容易衝動和脾氣不好的人卻是一件危險的事。
人們在交談中常有一些失言:“哎,你兒子的腳跛得越來越厲害了。”“你怎麼還沒結婚?”“你真的要離婚嗎?”等等,一些別人內心秘而不宣的想法和隱私被你這些話無情地暴露了出來,實在是不夠理智的。如果你想讓人喜歡,就不要對跛子談跳舞的好處和樂趣,不要對一個自立奮發的人談祖蔭的好處,不要無端嘲笑和諷刺別人,尤其是別人無能為力的缺陷,否則就是一種刻薄。
4、惹禍之話,請咬牙不說
古人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經驗:在與人交往的時候,要謹防禍從口出。“講錯話”常常會給我們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如何掌握分寸,就成了人際溝通中不可忽視的環節。
有許多性子直的人喜歡向周圍的人傾吐苦水,雖然這樣的交談富有人情昧,能使你們的關係變得友善,但是有研究調查指出,隻有不到1%的人能夠嚴守秘密。所以,當你發生危機或別人發生危機時,最好不要到處訴苦或討論是非,不要把周圍人的“友善”和“友誼”混為一談,以免話傳話,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古時候,有個叫艾子的人發高燒,夢見陰曹地府的閻羅王正升堂問事,有幾個鬼抬上一個人,說:“這人在陽世,幹盡了缺德事。”閻王命令道:“用500億萬斤柴火燒煮。”牛頭鬼上來押解。那人私下裏探頭問牛頭鬼:“你既然主管牢獄,為何穿這麼破爛的豹皮褲子呀?”牛頭鬼說:“陰間沒有豹皮,隻有陽間有人焚化才能得到。”那人立即說:“如果你肯憐憫我,減少些柴,我能夠活著回去,定為你焚化10張豹皮。”牛頭鬼大喜,答應減去“億萬”兩字,煮燒時也隻是形式而已。待那人將歸時,牛頭鬼叮囑道:“可千萬不要忘了豹皮呀!”那人回頭對牛頭鬼說:“我有一詩要贈送給你:牛頭獄主要知聞,權在閻王不在君,減扣官柴猶自可,更求枉法豹子皮。”牛頭鬼大怒,把他投人滾沸的水鍋裏,並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來。艾子醒後,對他的徒弟們說:“必須相信口是禍之門啊!”
相反,說得好就會福從口入。
說話是一門藝術,不掌握技巧,沒有分寸,就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不僅傷害自己,也會傷害別人。相反,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就會福從口人。西方有位哲人說過:“有一種能力可以使人很快完成偉業,並獲得世人的認可,那就是講話令人喜悅的能力。”
通觀古今中外,凡是有作為的人,都把口德作為必備的修養之一,如古羅馬共和國末期的政治家西塞羅就是一個有口德的人,還有我們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美國總統林肯等等。毫不誇張地說,一個人隻有有了口德,才可以在與人打交道的時候使人心服口服,達到自己的目的。
有一位很優秀的食品推銷員,就是一個非常善於說話的人。一般的推銷員都是用“我們又生產出一些新產品”來開始自己的銷售談話,但他卻意識到這樣做效果並不好。於是,他對顧客說:“如果有一筆生意能為你帶來1200元,你有興趣嗎?”“我當然感興趣了,你說吧!”“今年秋天,香料和食品罐頭的價格最起碼上漲20%。我已經算好了,今年你能售出多少香料和食品罐頭,我告訴你……”然後他就把一些數據寫了下來。我們可以看到,這個食品推銷員掌握了一些與人交談的技巧,從對方感興趣的角度開始談話。這個小故事可以看出語言的技巧是何等重要,如果以“我們又生產出一些新產品”為立足點,可能就做不成這筆生意。
語言的力量,能夠征服人心。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與合作的信息化社會,說話不僅是人們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響個人事業成敗的重要因素。生意場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關”之說;工作場合有“一言定乾坤”之說;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之說。可見,在現代社會,是否能說,是否會說,影響著一個人的成敗得失。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要交流信息,溝通思想,必須擁有語言交流能力。不善言談的人很難讓人了解其自身的價值。
1991年11月,中國電影“金雞獎”與“百花獎”在北京同時揭曉。李雪健因為主演《焦裕祿》中的焦裕祿,最終同時獲得這兩項大獎的“最佳男主角”獎。頒獎之後,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謝詞時說:“苦和累都讓一個好人——焦裕祿受了;名和利卻讓一個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話音剛落,贏得全場一片掌聲。
他巧妙運用兩句話,既讚美了焦裕祿的為民奉獻精神,又表達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動了觀眾的心,給人留下難以忘卻的美好印象。
語言的力量能征服人心。通過有口德語言的交流與溝通,陌生人可熟識起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可以消失,甚至單位之間、社會集團之間、國家之間的矛盾有時也可以通過語言交流得到解決。若是沒有口德,也可能在交際中失敗。以至於損害自己的形象。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賽中奪得冠軍。主持人問這位歌手有什麼感受時,他說:“今天我博得了第一名非常高興,我賭得了獎金,而且也賭到了名聲。”“賭”字一出口,全場一片嘩然,噓聲不斷,在這種公開的場合,如此說話,隻會給人以粗俗淺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觀眾心中大打折扣,並在潛意識中了解到了他的參賽動機與人品。
中國有句古話說:“與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跟那些口才好的人交談,比喝了醇酒更令人興奮,良好的話語可以讓人愉悅和激動,增進人們之間的感情交流與融洽。世界上沒有哪一個正常人不需要說話,不需要和別人交流、溝通的,也沒有哪一種工作不需要和別人打交道的。
在社會交往中,話語交流伴隨著你每一刻,口德是你事業的推進器,是你家庭的和諧曲,也是你實現自我的凱旋曲。有了好口才,你將會愉快地工作,快樂地生活。
如果你想活得輕鬆,活得瀟灑,一定要對口德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就會湮沒於人海中,飽嚐辛酸。
成功交談的口忌:
1)居高臨下。不管你身份多高,背景多硬,資曆多深,都應放下架子,平等地與人交談,切不可給人以“高高在上”的感覺。
2)自我炫耀。交談中,不要炫耀自己的長處、成績,更不要或明或暗拐彎抹角地為自己吹噓,以免使人反感。
3)口若懸河。如果對方對你所談的內容不懂或不感興趣,不要不顧對方的情緒,自己始終口若懸河。
4)心不在焉。當你聽別人講話時,思想要集中,不要左顧右盼,或麵帶倦容、連打哈欠;或神情木然、毫無表情,讓人覺得掃興。
5)隨意插嘴。要讓別人把話說完,不要輕易打斷別人的話。
6)節外生枝。要扣緊話題,不要節外生枝。如當大家正在興致勃勃地談論音樂,你突然把足球賽塞進來,顯然不識“火候”。
7)搔首弄姿。與人交談時,姿態耍自然得體,手勢要恰如其分。切不可指指點點,擠眉弄眼,更不要挖鼻掏耳,給人以輕浮或缺乏教養的印象。
8)挖苦嘲弄。別人在談話時出現了錯誤或不妥,不應嘲笑,特別是在人多的場合尤其不可如此,否則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心。也不要對交談以外的人說長道短,這不僅有損別人,也有害自己,因為談話者從此會警惕你在背後也說他的壞話。更不能把別人的生理缺陷當作笑料,無視他人的人格。
9)言不由衷。對不同看法,要坦誠地說出來,不要一味附和。也不要胡亂讚美、恭維別人,否則,令人覺得你不真誠。
10)故弄玄虛。本來是習以為常的事,切莫有意“加工”得神乎其神,語調時驚時惶、時斷時續,或賣“關子”,玩深沉,讓人捉摸不透。如此故弄玄虛,是很讓人反感的。
11)冷暖不均。當幾個人一起交談時,切莫按自己的“胃口”,更不要按他人的身份而區別對待,熱衷於與某些人交談而冷落另一些人。不公平的交談是不會令人愉快的。
12)短話長談。切不可泡在談話中,雞毛蒜皮地“掘”話題,浪費大家的寶貴時光。要適可而止,說完就走,提高談話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