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1 / 3)

發怒的話,過一天再說。

憤怒時說的話,大都是氣話,氣話是讓聽者生氣的話,這樣隻會使雙方情緒升級,繼續惡化,很有可能打鬥起來。

憤怒的話,大都是發泄的話。將你自己身上的黴氣、怒火和垃圾全潑向聽者,這對聽者不公平,就算聽者惹惱了你,就算對方素質低,你一發怒,則也看出了你的素質並不比對方高。另外,你發怒的聽眾若不是惹惱你的人,那你就更沒資格對平時對你好的人發火,這樣隻會造成新的負向人際關係。

憤怒的話,大都是粗鄙之話。這些話的內容十分難聽,甚至許多人因罵了他人的娘而進一步惡化對方心情而發生暴力行為,因侮辱了對方人格而受到暴力回擊,因丟了對方麵子而分道揚鑣。

總之,憤怒的話,是負麵情緒的反映,是沒有經過過濾加工後說出的話,是傷及他人的話,這種話有百害無一利,所以,千萬不說為妙。如果一定要說,那就得過一天再說,至少是先咬緊牙關等會兒再說。

為什麼要等上一等再說呢?

因為人是情緒的人,人的情緒總是正與負之間搖擺,一會兒是積極、快樂,一會兒就有可能苦悶、惱火,這就是我們的普通人。

心情如天上的雲,一會兒來了,一會兒又去了。

因此,當我們心情不好時,當我們想發怒時,我們應想到這個怒發不得,一發輕則會傷及他人,重則會立即傷及自身。許多打鬥事件,許多人致命都隻因為一句發怒之語。

有三個人是很要好的朋友,三個人決定合作開一家公司。於是,公司很快開張。但公司經營一段時間就開不下去。三人心情都不好,因為投入的錢都沒收回,而他們其中兩人錢並不多。這兩人就彼此埋怨起來,其中一位為了挽救成本,提前撤退了。

幾天後,撤退者不知從哪裏聽到流言——說他不講朋友義氣,將幾險轉嫁給他人,不地道。

撤股者本是個暴脾氣,第一次因理虧而強行忍了下來,沒有當場發火。當第二次聽到鄰人又在議論他時,他就發火了。他怒叱那路邊閑聊的中年人。

閑聊者本是無意與他為敵,隻是隨便聊聊而已。但人家罵到麵前也不能退縮呀?更何況這閑聊者還認為他是講的事實。於是他也不示弱,回應道:“我就講了,怎麼著?你是什麼人,你自己最清楚!”

第一個回合就交上了火。

由於這兩個人都脾氣不好,對話剛進入第三個回合就打了起來。

撤股者力氣大,用力將閑聊者向後一推,很不奏巧,閑聊者後退時被拌倒,後腦殼剛好倒在一尖尖鐵齒矮圍欄上,鐵尖紮入腦袋裏,人當場暈過去。

110、120很快趕到,醫院搶救,花了五萬多元最後依然成植物人,一場官司下來,這個撤股者不僅被關了一段時間,還要承擔近30萬元的醫藥費。

隻因聽不得閑聊者議論自己,最後卻因一時衝動發火罵人打人而造成如此人生場景,實在令人遺憾呀!

每個人都有情緒波動時,當我們的情緒來了時,我們千萬要記住,你一定要咬緊牙關忍一忍,待過一天後再說,至少也要等上一會兒再說,否則,就會壞大事,就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果同事在生你的氣,其中必然有原因存在。姑且不論是否是你的錯,千萬不能以同樣的情緒對待,那會使他的情緒進一步激化,進而更加的憤怒。

不論生氣的原因為何,既然對方已對你表示生氣,你就絕對不宜置之不理或展開正麵衝突。倘若事後對方恍然大悟,發覺你是無辜的,那麼他對於你的寬容和氣度,必然會心悅誠服。

相反的,倘若你采取一味辯白的態度,便無異於火上加油,很可能導致更難解決的地步。

若造成對方生氣的原因,真是由於自己的錯誤,當然“解鈴還需係鈴人”,親自謝罪是理所當然的。不過,在表示歉意時,要注意態度是否誠懇、事後補償的處理是否妥善。你暖言暖語的歉意能讓對方覺得滿意,對方仍會對你的誠意與努力表示好感。

事實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但是倘若能將過錯作完整的善後處理。還是能夠化險為夷、轉禍為福的。

盡管在犯錯時會遭受同事的指責或怒罵,心裏確實是不好受。但是,不妨反過來想:要是無人責罵你,豈不也表示無人關心你了嗎?這樣一來,反倒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指責,而沒有不耐煩的表示,無形中,你便得到道歉的效果了。

一個人發怒時是最缺乏理智,也是最需要理解的時候,使用適當而又得體的巧妙說服語言就可以化解他們的怒火。

當一個人無法達到自己的目的時,麵對他人,他一定會設法表現出來,他可以大吵大叫、慍怒不語,或者假裝受害者,或者用威脅與責備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我們自然也會采取應該采取的辦法來回敬他。

一般做法是,我們常回擊他們對我們所做的描述。我們說:“我不自私,你才自私。你怎麼敢說我自私?我什麼都替你做。那一次……”

另一種做法是,當他們痛苦的時候,我們努力弄懂他們的想法。我們說:“請告訴我是怎麼回事,我做了什麼了?告訴我,我怎麼做才能讓你感覺好些?”

我們還經常努力爭取他們的同意,希望他們不再因為我們而煩惱。我們說:“如果我這麼做讓你感到這麼不安,那麼我可以改變計劃、少去上一次課、不做那項工作、不去見那位朋友……”

我們也可能會試著解釋說明,提出相對立的看法、賠禮道歉,想努力使他們從我們的觀點看問題。我們說:“你怎麼就不能理智些呢?難道你不明白你犯了多大的錯誤嗎?你所想的是荒謬的、瘋狂的、不理智的、侮辱他人的。”

上麵的這些情況在於他們是辯護性的反應,保護自己的努力等於火上澆油。事實上不僅不會奏效,反而會加劇情緒緊張的程度。

那麼,如果對方的責備、威脅或者消極評價的火焰遇到了冷水,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如果你沒有努力去改變對方,而是改變了自己的行動計劃,那又怎麼樣呢?如果你以下麵的話來回答他們所施加的壓力,結果將會大不一樣。

回答方法之一:我很抱歉讓你感到不安。

回答方法之二:我能理解你何以如此看待這個問題。

回答方法之三:這很有意思。

回答方法之四:真的嗎?

回答方法之五:叫喊、威脅、收回承諾以及哭叫都再也不起作用了,什麼問題也解決不了。

回答方法之六:等你冷靜一下我們再談。

回答方法之七:你完全正確(盡管你並不是這個意思)。

這些話語是非辯護性交流的關鍵部分。記住這些語句,再添加些你自己的話。大聲地重複這些話,直到聽起來舒服為止。如果可能的話,和一位朋友一起練習。開始時,這些語句會讓你感到尷尬。我們當中幾乎沒有人能以簡短而不動感情的一兩句話回答對方的連珠炮般的發問的經驗。但這樣做,對方的怒火就會熄滅很多。

要知道——不愉快的情緒會引起情緒逃避。

人們總是喜歡快樂,沒有人會喜歡痛苦、悲傷。人們喜歡聽到喜鵲叫,因為喜鵲叫預示喜事到來,會給人一個愉快的心情,一看到報喪的烏鴉,人們總是避之唯恐不及。那些開朗活潑、給人帶來快樂的人總是被人們喜愛。

像《還珠格格》中的小燕子,活蹦亂跳、開朗活潑,被乾隆皇帝稱為自己的開心寶。那些老是訴苦、老是抱怨,老是給別人帶來不快樂的人,人們會樂意與他們打交道;像契訶夭的小說《裝在套於裏的人》中的別裏科夫,整天這也抱怨,那也阻止,看到他就令人頭痛;像魯迅的小說《祝福》中的祥林嫂,孩子被狼吃了,天天跟別人訴說她的悲慘遭遇:“我真傻……”開始人們還同情地聽,到最後,人們一看到她就遠遠走開了。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人性的冷漠,但實際上這是一種正常的心理。我們自己設身處地地想一想,當有人一天到晚在你麵前喋喋不休地抱怨訴苦,你自己也會感到非常不愉快的。

生活中,人們的壓力本來就大,事情本來就多,沒有人喜歡再來用這些不愉快的事情幹擾自己的生活,弄糟自己的心情。碰到這些愁眉苦臉、憤世嫉俗、出賣痛苦的人,人們自然會逃避的。

交際中,不要把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別人,這是值得每個人銘記的交際原則。

10、傷人的話,一個字都別說

說話時,我們決不能從人格上侮辱人家,不能捕風捉影地誹謗人家,更不能無中生有地中傷人家。在人際交往中,比人身傷害更重的是對人格的侮辱,對情感的欺騙,對道義的玩弄。

從人格上侮辱人,撕扯了人的臉麵,戕害了人的尊嚴,隻能激起更大的對立對待競爭對手,最無恥的目的是傷害他,讓他無地自容,最高尚的目的則是贏得他,變對手為朋友。請看下麵這些傷人的話:

“你不會自己泡。”

中國十之七八的男人,都是喜歡煙茶的,有時是點上一枝煙或者雪茄,有時希望有一杯熱茶在麵前伺候著。讓妻子端茶倒水的期望並不甚高,但在有些妻子來說,卻似乎比移一座王屋山還難。本著“男女平等”原則的妻子,第一反應總是“為什麼你不自己泡上一杯呢,既然如此簡易?”雖然,茶總還是要喝的,男人起身去沏茶的功夫,心卻冷了。

“交給保姆去洗。”

現代女人,喜歡做飯的越來越少,而對洗碗,簡直就是厭惡。男人做了飯,洗碗的心情是沒有的,女人這時候說“交給保姆去洗”,就好像說,“家務事別想讓我做啊!”但沒有一個男人結婚隻是為了找一個同事、合作夥伴或者心靈交流者的,中國妻子還是得有點傳統女性美德,隻要不是發揮得太淋漓,讓陌生人見到後以為是丈夫家的保姆就好。

“你媽怎麼能這樣。”

中國男人對母親的敬重,是經過幾千年教育的結果,婆媳之間的戰爭,大概是和這教育的過程一樣長。最平和的男人,當他的母親遭到攻擊時,也會激發出空前的勇氣。而恰恰因為這是男人的痛處,女人在與丈夫吵架時,往往要扯出對方的母親來,這樣可以方便地傷害他。自然,越重的傷,留下的痕跡也就越清晰,可以曆久。

“你去跟他過吧!”

常常能聽到妻子們暴怒地說:“你去跟他過吧!”這個“他”並不是丈夫的同性戀男友,而是他的朋友罷了。慷慨重義是男人的美德之一,重色輕友遭人鄙視,所以沒有朋友的男人,比窮得一無所有還讓大家同情。目光短淺的女人,總希望把丈夫綁在褲腰帶上,“你去跟他過吧”這句話說得多了,他或者就真的跟別的“她”過去了。

“我真是瞎了眼。”

男人的自尊,其實是可憐的東西,一句話可以讓他飄飄欲仙,同樣也可以讓他生不如死。妻子們常常報著各種各樣的目的,數落著男人的缺點,指出隔壁張三李四的長處來對比一番,結論則是:“當初找你真是瞎了眼睛!”丈夫在這種時候,心情最是淒冷,妻子這種文學式的誇張,他也很難領會,這時候如果有人表示欣賞,便很容易在婚姻上跳槽。

侮辱人的傷害,燃起的是仇恨,築起的是圍牆;欺騙人的傷害,抹殺的是道義,糟蹋的是真情;玩弄人的傷害,是扮著慈善的醜惡,是堆著笑臉的陰險。

以愛的名義的傷害,是以喜劇開始的悲劇,是以鬧劇結束的醜劇。對這種傷害,有時可以理解,但不可原諒。可以理解,是因為他的本意有善良的成分;不可原諒,是因為它的結局是悲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