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發展效率,改善生活質量。但事實上,很少有人能品嚐到追求完美帶來的幸福,過分在細章上追求完美,很容易使人產生心理危機,甚至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所以,我們應該擺脫過份追求完美的心理。
1.讓完美成為一種動力
把追求完美轉化為一種前進動力。弗雷德裏克·方冉認為,好的完美主義是一種驅動力,但也會使人痛苦。但是適度的痛苦能激發人的創造力。
2.滿足自己的內心需求
有些人在他人眼中已經達到了完美,但是仍然不滿足,感覺不到幸福。這種人其實並沒有找到自己內心的真實需求,他們要做的就是進行自我剖析,找到內心深處的自然需求。
3.付諸行動
養成一種習慣,把自己的完美想法和完美行動聯係在一起,把完美構思拆分成行動的各個步驟。然後按著這些步驟進行實踐。
我們從小就開始學習英語,但是十幾、甚至幾十年後,遇見外國人時,還是不能與他們自如地交流。這其實是人們不敢自我表現的心理造成的。
說起英語,很多人都會感到頭疼,因為從小到大,學了很多年,即使在各種書麵的考試中能夠取得不錯的成績,卻還是無法自如地和老外交流,一到正式的場合就更是張不開嘴了。很多人因此會覺得自己很笨,記憶力很差,覺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學英語的材料;結果越是有這樣的想法,英語就越學不好,也越說不好。
“我沒有學習英語的天賦”
曉琳已經30多歲了,剛上幼兒園的時候,他的爸爸媽媽就教她學習英語。然而,二十多年過去了,她說起英語還是結結巴巴。用曉琳自己的話說就是,“我沒有學習英語的天賦”。她說:“在平時的英語學習中,記單詞的時候,我就像小學生記漢字一樣,把一個單詞在紙上寫個幾十遍。或者盯著一個單詞看半天,似乎英文也有偏旁部首。但是不管我怎麼記,最後它們還是會不翼而飛,我的腦子留不住它們,為了練習口語,從最開始的錄音機,到複讀機,到現在的學習機,我都用了。
但是,我仍舊說不出一口地道的英語,”
在語言的學習過程中,有很多人相信“語言天分”這回事。一旦覺得自己沒有這方麵的天分,就會在內心產生一定的抗拒,自然不會對英語提起興趣。但據語言學家發現,沒有多少科學證據可以證明這種現象。其實,生活環境、個性以及主觀能動性才是我們學好英語的關鍵。
再者,在學習英語時,人們總是怕自己說錯,怕別人笑,這種苛求完美和過度焦慮以及怕羞的心理必然會影響人們能力的發揮。追求完美,怕犯錯誤,往往讓我們開不了口。語言的學習最重要的是為了交流,不去說,不敢說,不好意思說,自然無法有效地進行交流,更無法從實踐中提高自己。
另外,錯誤的學習方法也是導致英語學不好的原因之一。英語與中文不同,要想學好中文就要多寫、多看、多說,靠“運動”來記憶;而學習英文應注重營造語音環境。專家認為,很多人一直在自覺不自覺地用學習中文的方法來學英文,所以,學了多年還是“啞巴英語”。
同時,學外語也沒有特定的年齡限製。在5歲以前,孩子能很快掌握一門語言,在6~11歲,人們最容易掌握語音和詞彙。從這方麵講,孩子可能比成人學習語言的速度會快一些,但在理解力上,成年人更有優勢。成年人已經熟悉自己母語的結構,能更快地掌握外語的句法和詞法,也能更巧妙地運用記憶技巧,幫助自己學習。所以,對於成人來說,學習英語並不晚。
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上主要的通用語言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語言。因此說,學好英語對於我們來說是很必要的。那麼,怎樣才能學好英語呢?我們可以參考以下幾條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