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指揮官舉起了指揮刀,一小隊日本兵幾十個人向山坡上搜索前進。從日本兵的前進姿勢上可以看出,這隊日軍象是來打掃戰場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剛才那炮擊和以往常勝的經驗。
“命令一連準備戰鬥!不許使用輕重機槍,其餘各連不準暴露目標,繼續隱蔽!”二營長發出了命令。
他想繼續藏兵,先給鬼子打一付麻醉藥。
那一小隊鬼子脫離大隊人馬,開始前進到一連的正麵隱蔽陣地。
一連長是個保定軍校出身的家夥,打仗非常講究策略和效果。他知道日軍的單兵作戰能力和個體素質相當的高,從射擊到拚刺刀格鬥,日軍都占上風。自己的手下在這方麵不是日軍士兵的對手。
日軍這樣訓練士兵是有原因的。二戰時,日本國力已經相當強大,但日本是個島國,自身資源有限,大部分東西靠進口製造。德國在二戰時已大量使用自動武器,一扣扳機子彈“噠噠噠”連發。但日本軍部認為日本軍隊不能這樣浪費資源,因此平時士兵訓練十分注重彈無虛發和單兵格鬥。
一連士兵的槍法遠遠要比全營各連高超,這和一連長的指導思想有直接關係。當其他連隊在操著大刀片子練得殺聲震天時,一連在指導自己的手下拚命地練瞄準射擊。
營長對一連的訓練曾大為光火,但幾仗下來營長也看出來點門道。他命令一連著重練射擊,其它各連繼續狠勁地玩好刺刀和大刀。
一連長曾這樣問自己的士兵:“兄弟們,假設來一百個日本鬼子進攻我們,其中五十個被我們打斷腿,剩下的鬼子要幹什麼?”
“繼續和我們幹哪!”
“逃命!”
“嚇尿了!”
“還有沒有不同的回答?”一連長問。“告訴你們,還有一種可能,那五十個背著斷腿的撤走了。打仗啊,最關鍵的是開好每一槍,懂不懂?”
因此,在二營長眼裏一連是一營的拳頭部隊,凡是有點重要的戰鬥,營長都喜歡讓一連去完成。
日軍小隊離一連越來越近了,再向前幾十米就能發現埋伏的一連士兵了。一連長沒下令前,一連的士兵是絕對不會開槍的。
一連長現在自己端平了一枝漢陽造,他穩穩地瞄準了那個舉著指揮刀的小隊長扣動了板機。
“呯”地一聲,日軍小隊長額頭中槍後倒。那把陽光下閃著寒光的軍刀,在空中劃出個弧線掉在地上。
連長的槍聲就是命令。
隨即陣地上槍聲象暴開的炒豆,一小隊鬼子剩下沒幾個都倒下了。一小部分鬼子沒有被擊中要害,倒在地上發出垂死的嚎叫,不斷地翻滾著。
幾個沒被子彈打中的日本兵馬上趴地上還擊,但很快被一連幾個埋伏在側麵的槍手收拾了。
山下的日軍被眼前那一幕很快驚醒了,這裏埋伏著一支隻有輕武器的中國軍隊。
日軍現在無法開炮,別說迫擊炮,就是連擲彈筒也因距離太近會傷到倒在陣地上的傷兵。如果開炮了不顧負傷倒地的士兵,後麵大隊士兵心理會有極度反感。
日軍因為輕敵吃了一回虧,這次迅速調動了兩個中隊士兵進攻一連陣地,總體兵力已經遠遠超過了二營。
二營長知道大敵當前,靠耍小聰明是要死人的,此時要拚實力和智慧了。
日軍的士兵很快就衝了上來,這回是貓著腰,交替掩護前進。這樣一來,一連的優勢已經就不明顯了。
二營長心理開始增加了不少壓力。憑著地形上的優勢和側翼埋伏的二連、三連,麵對衝上來的幾百號鬼子二營可以頂一陣子,輸贏也難說。但可怕的是鬼子的大部隊就在山下,調上來一個衝鋒,二營全部人馬今天就要埋在這裏了。
二營危在旦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