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五輯秋天詩緣(2)(3 / 3)

掩卷而思,我的淚水奪眶而出。一個素不相識的老太太,一個沒有結果的期待,詩人卻用一枚葡萄葉解開了結。我想“外公”無論何時回來看望家鄉的秋天,家鄉的歪脖子柳樹下,一定佇立著一位被風雨打濕的“外婆”。

一個月後,陳貞兄通過“台灣同胞尋根問祖”文化交流中心的工作人員了解到,老太太期待的丈夫早在一九五三年就在台北因病去世了……

陳貞欲罷不能,麵對老太太,他善良而充滿憂患的情結無法緩釋,詩人雖然無力改變曆史,但他一定要對這一幕讓人遺憾的人間悲劇交待些什麼。

在我的期待中,答案很快有了回複。在《新鄉日報》電子版上,我看到了陳貞在香港的仲秋寫下的一首關於“外婆”的詩,《秋天,月光下的香港》:小時候的一個秋天//在一個月兒最圓的夜晚//奶奶含淚向我訴說香港//說它就是泊在南海邊上的一艘大塢船//風裏來浪裏去//沒有航線沒有終點//還說爺爺就是這艘船上的一名老水手//日複一日年複一年……//慢慢長大沒有了奶奶月光下的故事//我總會一路風塵趕回鄉下//在奶奶枝剪過的紫荊花園裏//珍藏一縷秋風獨自品嚐//那一年一度澀澀的月光//香港我來了並且選擇在秋天//在這個亦是月兒最圓的夜晚//不知怎樣開口訴說奶奶的心願//還有爺爺這位老水手是否安然抵達了彼岸//月下老人啊你又該怎樣禪釋//這百年滄桑的維多利亞港灣……//秋天月光下的香港//紫荊花兒已含羞初綻//奶奶的囑托似春更像秋//讓我這隻來自北方的大雁//月光下北望故鄉//在仲秋南海的潮聲中傾訴無盡的懷念。

我知道這首詩的表麵看似寫香港的秋天,實際上是在寫台灣的秋天。我想,這也是詩人對胸懷悲憤和永遠牽掛離開歪脖柳樹的“外婆”的一個交待吧!

初識陳貞時,我們的孩子都還是嬉戲兒童,現在他們都已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且各自有了自己的一方天地。歲月的滄桑,隔不斷我們的友誼,雖說社會早已顯得浮躁,陳貞卻依然堅守著詩歌這片至高至尚的精神陣地。盡管我們兩地相隔,相聚稀少,但偶爾的通話,有時僅僅不過是為了朗誦一首小詩,便讓我們樂此不彼。在分享彼此創作快樂的同時,他常常給我一種向上的力量。

為詩,陳貞的堅守和激情,以一個詩人的孤獨和眷戀,憂患和思索,鳳凰涅槃,破霓重生,成就了作為一個詩人對社會充滿責任感的人性光輝。

2009年9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由《新鄉日報》、《大河》詩刊社、新鄉作家協會等單位成功地舉辦了第一屆“陳貞杯”全國新詩大賽。2011年5月15日起,至2012年5月15日止,由世界漢詩協會河南分會、《河南日報》社、河南文藝出版社、《大河》詩刊社、《新鄉日報》社等單位舉辦的第二屆“陳貞杯”全國新詩大賽正在進行。我再次祝賀第一屆“陳貞杯”全國新詩大賽獲得圓滿成功!在預祝第二屆“陳貞杯”全國新詩大賽圓滿成功的同時,並期待著第三、四、五……屆“陳貞杯”詩歌大賽!

我相信,詩人陳貞正以詩的清純滌蕩著塵世的混濁,正以詩的溫暖嗬護著期待陽光的幼苗,正以詩的情懷感悟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