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第五輯秋天詩緣(2)(2 / 3)

陳貞自幼愛詩、寫詩。不論工作多累,市場環境多麼惡劣,他都沒有丟下詩!是詩,給了他工作的激情;是詩,給了他麵對困難、克服困難的執著和勇氣;是詩,成就了他集詩人、國家幹部、企業家為一身的厚重人生。

現在的陳貞已是河南省政協委員,新鄉市僑聯副主席,長垣僑聯主席,長垣縣政協常委,湖北建安防腐有限公司董事長。

歲月可以蒼老,但蒼老不了我的記憶。在記憶的長河裏,我時憶時思,時思時新。在二十多年的交往中,詩人陳貞給我的印象可以用二個字來表達——詩迷。因為詩,我們而相識;因為詩,我們而相知;因為詩,我們成為了弟兄……

一九八六年的秋天,陳貞的公司進駐——化工部太康化肥廠進行防腐施工。化肥廠就建在我的故鄉遜母口古鎮上。

在廠區的南端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邊垂柳婆娑婀娜,柳映河麵,靜謐恬淡。在東南端的河灣處,有一棵歪脖柳樹,我們常常看到樹下有一位麵容憔悴,衣履整潔的老太太,久久的佇立。

那位佇立的老太太,我們都喊她二奶奶,她的丈夫在解放前隨軍去了台灣。在一個風雨交加的晚上,她的丈夫在那棵歪脖柳樹下與她道別,誰料想,此後的歲月,竟成了老太太一生的期待和堅守……

聽了我的講述,陳貞久久的凝視著水麵上歪脖柳樹的倒影,以詩人特有的敏銳和觸角,感知著這小河邊的動人故事……

不久,在《未來》雜誌第四期上,一首凝重的小詩《期待的風采》,便展現在讀者麵前:自從把你從這彎彎的小河送走//涓涓的流水//便成了我的唯一//還有這岸柳濃濃//祝福著你的歸來//……//苦澀的河水浸白了我期待的鬢發//塵世的風沙吹皺了我期待的臉頰//期待默默的期待//期待著你的歸來//假如還有那麼一天你突然歸來//或許我已不在//請你去那柳岸裙下//她會給你一片一片被雨打濕的風采。

當我讀完陳貞兄這首悲壯、淒涼和頌揚忠貞不渝愛情的短詩時,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感動的淚水。霎時,對故鄉這位偉大而樸實的老太太充滿了無限的敬意!

我知道,在詩歌的背後,老太太的那種企盼,已悄悄地走進了詩人的心田!

工程結束後,陳貞的公司進駐武漢。臨行前,陳貞將那本刊有《期待的風采》短詩的雜誌,默默地放在了歪脖子柳樹下。老太太不識字,但陳貞和我都執拗的認為她能看得懂。

一九九九年的夏天,我專程趕赴武漢看望陳貞。晚上,我們聊了很久,也聊了很多很多……。出人意料,相隔十幾年,他竟問起了當年佇立在小河邊的老太太的狀況。我沉默了許久,沉痛的告訴他,就在他們撤離化肥廠的那個秋天,老太太便辭世了。當時,老太太在歪脖柳樹上偎依了一夜。黎明時,人們才發現她的身體已經僵硬。按照家鄉習俗,我們在老人家的棺材裏安放了一個用蕎麥皮捏製的“麩”人,陪同老太太一塊下葬!……

沉默中,在詩人悲憫的內心世界裏,我看到了詩人陳貞的一絲惆悵、一絲憐憫、一絲悲傷和十分的尊敬。

秋天的一個午後,我收到了陳貞兄寄來的《文苑》雜誌,看到了他用沉默書寫的詩行《家鄉的秋天》:小時候看著畫麵上的一個小島//擔心海水漲潮把它淹沒了//在一個葡萄藤架裏裝著的那一個秋天//悄悄地把這個心事告訴外婆//外婆彎下駝背拾起一枚間黃間綠的葡萄葉//凝視東南方算是對我的回答//漸漸長大一個陰雨綿綿的秋天//葡萄架下的靈棚裏//大人們用蕎麥皮精心製作了一個“麩人”//當我究起原因母親偷偷地告訴我//那“麩人”是用來充當遠在海那邊的外公//朦朧中我醒悟了外婆手中的那枚//蒼老的葡萄葉//又是一個充滿希望的秋天//千裏迢迢趕回鄉下//在外婆枝剪過的葡萄藤架裏//撿起一枚手掌一樣間黃間綠的葡萄葉//寄給海的那邊葉片上再次寫道//外公你何時能回來看看家鄉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