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唐解元一笑姻緣(1)(1 / 2)

三通鼓角四更雞,日色高升月色低。

時序秋冬又春夏,舟車南北複東西。

鏡中次第人顏老,世上參差事不齊。

若向其間尋穩便,一壺濁酒一餐齏。

這八句詩乃吳中一個才子所作。那才子姓唐名寅,字伯虎,聰明蓋地,學問包天。書畫音樂,無有不通;詞賦詩文,一揮便就。為人放浪不羈,有輕世傲物之誌。生於蘇郡,家住吳趨。做秀才時,曾效連珠體,做《花月吟》十餘首,句句中有花有月。如“長空影動花迎月,深院人歸月伴花”;“雲破月窺花好處,夜深花睡月明中”等句,為人稱頌。本府太守曹鳳見之,深愛其才。值宗師科考,曹公以才名特薦。那宗師姓方名誌,鄞縣人,最不喜古文辭。聞唐寅恃才豪放,不修小節,正要坐名黜治。卻得曹公一力保救,雖然免禍,卻不放他科舉。直至臨場,曹公再三苦求,附一名於遺才之末。是科遂中了解元。

伯虎會試至京,文名益著,公卿皆折節下交,以識麵為榮。有程詹事典試,頗開私徑賣題,恐人議論,欲訪一才名素著者為榜首,壓服眾心,得唐寅甚喜,許以會元。伯虎性素坦率,酒中便向人誇說:“今年我定做會元了。”眾人已聞程詹事有私,又忌伯虎之才,哄傳主司不公。言官風聞動本。聖旨不許程詹事閱卷,與唐寅俱下詔獄,問革。

伯虎還鄉,絕意功名,益放浪詩酒,人都稱為唐解元。得唐解元詩文字畫,片紙尺幅,如獲重寶。其中惟畫,尤其得意。平日心中喜怒哀樂,都寓之於丹青。每一畫出,爭以重價購之。有《言誌》一絕為證: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

閑來寫幅丹青賣,不便人間作業錢。

卻說蘇州六門:葑、盤、胥、閶、婁、齊。那六門中隻有閶門最盛,乃舟車輻輳之所。真個是:

翠袖三千樓上下,黃金百萬水東西。

五更市販何曾絕,四遠方言總不齊。

唐解元一日坐在閶門遊船之上,就有許多斯文中人,慕名來拜,出扇求其字畫。解元畫了幾筆水墨,寫了幾首絕句。那聞風而至者,其來愈多。解元不耐煩,命童子且把大杯斟酒來。解元倚窗獨酌,忽見有畫舫從旁搖過,舫中珠翠奪目。內有一青衣小鬟,眉目秀豔,體態綽約,舒頭船外,注視解元,掩口而笑。須臾船過,解元神蕩魂搖,問舟子:“可認得去的那隻船麼?”舟人答言:“此船乃無錫華學士府眷也。”解元欲尾其後,急呼小艇不至,心中如有所失。

正要教童子去覓船,隻見城中一隻船兒,搖將出來。他也不管那船有載沒載,把手相招,亂呼亂喊。那船漸漸至近,艙中一人走出船頭,叫聲:

“伯虎,你要到何處去?這般要緊!”解元打一看時,不是別人,卻是好友王雅宜,便道:“急要答拜一個遠來朋友,故此要緊。兄的船往那裏去?”雅宜道:“弟同兩個舍親到茅山去進香,數日方回。”解元道:“我也要到茅山進香,正沒有人同去。如今隻得要趁便了。”雅宜道:“兄若要去,快些回家收拾,弟泊船在此相候。”解元道:“就去罷了,又回家做什麼!”雅宜道:“香燭之類,也要備的。”解元道:“到那裏去買罷!”遂打發童子回去。也不別這些求詩畫的朋友,徑跳過船來,與艙中朋友敘了禮,連呼:“快些開船。”

舟子知是唐解元,不敢怠慢,即忙撐篙搖櫓。行不多時,望見這隻畫舫就在前麵。解元分付船上,隨著大船而行。眾人不知其故,隻得依他。

次日到了無錫,見畫舫搖進城裏。解元道:“到了這裏,若不取惠山泉,也就俗了。”叫船家移舟去惠山取了水,原到此處停泊,明日早行。“我們到城裏略走一走,就來下船。”舟子答應自去。

解元同雅宜三四人登岸,進了城,到那熱鬧的所在,撇了眾人,獨自一個去尋那畫舫,卻又不認得路徑,東行西走,並不見些蹤影。走了一回,穿出一條大街上來,忽聽得呼喝之聲。解元立住腳看時,隻見十來個仆人前引一乘暖轎,自東而來,女從如雲。自古道:“有緣千裏能相會。”那女從之中,閭門所見青衣小鬟,正在其內。解元心中歡喜,遠遠相隨,直到一座大門樓下,女使出迎,一擁而入。詢之旁人,說是華學士府,適才轎中乃夫人也。解元得了實信,問路出城。

恰好船上取了水才到。少頃,王雅宜等也來了,問:“解元那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