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一日,家僮莫賀咄病死,仲任沒了個幫手,隻得去尋了個小時節乳他的老婆婆來守著堂屋,自家仍去獨自個做那些營生。過得月餘,一日晚,正在堂屋裏吃牛肉,忽見兩個青衣人,直闖將入來,將仲任套了繩子便走。仲任自恃力氣,欲待打掙,不知這時力氣多在那裏去了,隻得軟軟隨了他走。正是:
有指爪劈開地麵,會騰雲飛上青霄。
若無入地升天術,自下災殃怎地消?
仲任口裏問青衣人道:“拿我到何處去?”青衣人道:“有你家家奴扳下你來,須去對理。”伸任茫然不知何事。
隨了青衣人,來到一個大院。廳事十餘間,有判官六人,每人據二間。仲任所對在最西頭二間,判官還不在,青衣人叫他且立堂下。有頃,判官已到。仲任仔細一認,叫聲:“阿呀!如何卻在這裏相會?”你道那判官是誰?正是他那姑夫鄆州司馬張安。那司馬也吃了一驚道:“你幾時來了?”引他登階,對他道:“你此來不好,你年命未盡,想為對事而來。卻是在世為惡無比,所殺害生命千千萬萬,冤家多在。今忽到此,有何計較可以相救?”仲任才曉得是陰府,心裏想著平日所為,有些俱怕起來,叩頭道:“小侄生前,不聽好言,不信有陰間地府,妄作妄行。今日來到此處,望姑夫念親威之情,救拔則個。”張判官道:“且不要忙,待我與眾判官商議看。”因對眾判官道:“仆有妻侄屈突仲任造罪無數,今召來與奴莫賀咄對事,卻是其人年命亦未盡,要放他去了,等他壽盡才來。隻是既已到了這裏,怕被害這些冤魂不肯放他。怎生為仆分上,商量開得一路放他生還麼?”眾判官道:“除非召明法者與他計較。”
張判官叫鬼卒喚明法人來。隻見有個碧衣人前來參見,張判官道:“要出一個年命未盡的罪人有路否?”明法人請問何事,張判官把仲任的話對他說了一遍。明法人道:“仲任須為對莫賀咄事而來,固然陽壽未盡,卻是冤家太廣,隻怕一與相見,群到遝來,不由分說,恣行食啖。此皆宜償之命,冥府不能禁得,料無再還之理。”張判官道:“仲任既係吾親,又命未合死,故此要開生路救他。若是壽已盡時,自作自受,我這裏也管不得了。你有何計可以解得此難?”明法人想了一會道:“唯有一路可以出得,卻也要這些被殺冤家肯便好。若不肯也沒幹。”張判官道:“卻待怎麼?”明法人道:“此諸物類,被仲任所殺者,必須償其身命,然後各去托生。今召他每出來,須誘哄他每道:'屈突仲任今為對莫賀咄事,已到此間,汝輩食啖了畢,即去托生。汝輩餘業未盡,還受畜生身,是這件仍做這件,牛更為牛,馬更為馬。使仲任轉生為人,還依舊吃著汝輩,汝輩業報,無有了時。今查仲任未合即死,須令略還,叫他替汝輩追造福因,使汝輩各舍畜生業,盡得人身,再不為人殺害,豈不至妙?'諸畜類聞得人身,必然喜歡從命,然後小小償他些夙債,乃可放去。若說與這番說話,不肯依時,就再無別路了。”張判官道:“便可依此而行。”
明法人將仲任鎖在廳事前房中了,然後召仲任所殺生類到判官庭中來,庭中地可有百畝,仲任所殺生命聞召都來,一時填塞皆滿。但見:
牛馬成群,雞鵝作隊。百般怪獸,盡皆舞爪張牙;千種奇禽,類各舒毛鼓翼。誰道賦靈獨蠢,記冤仇且是分明,謾言稟質偏殊,圖報複更為緊急。飛的飛,走的走,早難道天子上林;叫的叫,嗥的嗥,須不是人間樂土。
說這些被害眾生,如牛馬驢騾豬羊獐鹿雉兔以至刺蝟飛鳥之類,不可悉數,凡數萬頭,共作人言道:“召我何為?”判官道:“屈突仲任已到。”說聲未了,物類皆咆哮大怒,騰振蹴踏,大喊道:“逆賊,還我債來!還我債來!”這些物類忿怒起來,個個身體比常倍大:豬羊等馬牛,馬牛等犀象。隻待仲任出來,大家吞噬。判官乃使明法人一如前話,曉諭一番,物類聞說替他追福,可得人身,盡皆喜歡,仍舊複了本形。判官分付諸畜且出,都依命退出庭外來了。
明法人方在房裏放出仲任來,對判官道:“而今須用小小償他些債。”說罷,即有獄卒二人手執皮袋一個、秘木二根到來,明法人把仲任袋將進去,獄卒將秘木秘下去,仲任在袋苦痛難禁,身上血簌簌的出來,多在袋孔中流下,好似澆花的噴筒一般。獄卒去了秘木,隻提著袋,滿庭前走轉灑去。須臾,血深至階,可有三尺了。然後連袋投仲任在房中,又牢牢鎖住了。複召諸畜等至,分付道:“已取出仲任生血,聽汝輩食唉。”諸畜等皆作惱怒之狀,身複長大數倍,罵道:“逆賊,你殺吾身,今吃你血。”於是竟來爭食,飛的走的,亂嚷亂叫,一頭吃一頭罵,隻聽得呼呼嗡嗡之聲,三尺來血一霎時吃盡,還象不足的意,共酣地上。直等庭中土見,方才住口。
明法人等諸畜吃罷,分付道:“汝輩已得償了些債。莫賀咄身命已盡,一聽汝輩取償。今放屈突仲任回家為汝輩追福,令汝輩多得人身。”諸畜等皆歡喜,各複了本形而散。判官方才在袋內放出仲任來,仲任出了袋,站立起來,隻覺渾身疼痛。張判官對他說道:“冤報暫解,可以回生。既已見了報應,便可窮力修福。”仲任道:“多蒙姑夫竭力周全調護,得解此難。今若回生,自當痛改前非,不敢再增惡業。但宿罪尚重,不知何法修福可以盡消?”判官道:“汝罪業太重,非等閑作福可以免得,除非刺血寫一切經,此罪當盡。不然,他日更來,無可再救了。”仲任稱謝領諾。張判官道:“還須遍語世間之人,使他每聞著報應,能生悔悟的,也多是你的功德。”說罷,就叫兩個青衣人送歸來路。又分付道:“路中若有所見,切不可擅動念頭,不依我戒,須要吃虧。”叮矚青衣人道:“可好伴他到家,他餘業盡多,怕路中還有失處。”青衣人道:“本官分付,敢不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