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1 / 1)

【出處】

戰國·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釋義】

比喻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彼此都有可取之處。

【近義詞】

尺短寸長

【反義詞】

十全十美

【典故】

戰國時期,楚國有一位名叫屈原的貴族,他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由於他很擅長治理亂政,而且又有很好的口才和才幹,因此早年很受楚懷王的信任,曾先後擔任過左徒和三閭大夫的官職,為了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屈原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楚國在他的治理下,曾一度出現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麵。

但他對楚國內政的改革和實施的各種措施,卻觸動了貴族階層的利益,那些貴族們一方麵嫉妒屈原的才幹,一方麵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就整天圍在楚懷王身邊,說屈原的壞話。昏庸的楚懷王最終聽信了他們的讒言,漸漸地疏遠了屈原。

在楚懷王十五年時,由於秦國的張儀在楚國收買了一批內奸,同時還用向楚國割地為誘餌欺騙楚懷王,使楚國同齊國斷交了。後來秦國並不肯向楚國割地,楚懷王惱羞成怒,兩次派兵攻打秦國,但是都遭到了失敗。後來楚國終於向秦國屈服,而主張聯合齊國抗秦的屈原則被驅趕出了楚國的都城郢,流放到漢水附近。

在流放途中,屈原心裏仍然時時刻刻掛念著祖國和百姓的安危,但是一想到自己不能再為國效力,祖國和自己的命運都非常渺茫時,他就忍不住地心頭一陣煩悶。國家的命運到底會走向哪裏呢?屈原決定找人來算上一卦。

他找到一個算卦的人,並且向那位先生提出了一連串的問題,"你認為一個人是應該寧肯說真話而得罪權貴呢?還是為了討好那些貴族,獲得自己的榮華富貴,而違心地說假話,糊裏糊塗地混日子呢?""你認為一個人麵對各種各樣的迫害,是應該堅貞不屈,維護自己的理想呢?還是應該躲避惡人,向奸邪之人獻媚討好、苟且偷安呢?""你認為人是應該和天鵝一起展翅飛向高空,還是要和雞鴨一起隻為了一點點食物就爭的頭破血流呢?""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分不清是非,顛倒輕重呢?為什麼有才能的人被擱置在一邊,卻重用那些沒有才幹的人?這個世界是如此的汙濁,我該怎麼辦呢?我又如何能挽救即將淪落的國家和人民呢?誰了解我啊……"

占卜的人聽了屈原的話,覺得非常為難,因為這些問題,哪一個都不是他這個算命先生能回答出來的,於是,他隻好歎了一口氣說:"先生,對不起,我沒有辦法算這個卦。一般來說,尺比寸長,但是有時候,尺子也會嫌短,寸雖然比尺短,但在某些時候也是足夠長的。任何事物都會有它不足的時候,卦有時也會不準,神靈也有不靈的時候……我是無法解決你的這些疑問的。"

後來,楚國由於政治腐敗,重用奸臣,被秦國大將白起攻破了郢都。流放在外的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屈憤難當,就跳進了滾滾的汨羅江中,自殺殉國。

【課本鏈接】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識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