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管中窺豹(1 / 1)

【出處】

《晉書·王獻之傳》:"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釋義】

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隻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隻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有時可以和略見一斑連用,指所見不全麵或略有所得。

【近義詞】

坐井觀天

【反義詞】

一目了然

【典故】

東晉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最小的兒子名叫王獻之,也是一位很著名的書法家,與父親並稱為"二王"。

王獻之小時候非常聰明,從七、八歲開始就和父親學習寫字和繪畫。由於王羲之有很多朋友和學生,因此家裏常常有很多人,年幼的王獻之就經常和客人們一起玩耍、做遊戲,從客人的口中,王獻之得到了多種多樣的信息,他獲得的知識雖然不精,但也比較龐雜。

有一天,他看到父親的幾個學生在書房裏玩投擲骰子的遊戲,就興致勃勃地站在一旁觀看,看了一會兒,就明白了其中的門道。他們在接著玩的時候,王獻之也就指手畫腳地在一邊提意見,當其中一個學生要輸時,王獻之竟然長歎一聲說:"南風不競!"這是玩骰子的一句行話。

其他人看著他一本正經的樣子,忍不住哈哈大笑,說:"這個孩子就是從竹管裏看豹子,不過隻看到一個斑點罷了。並不精通。"

王獻之聽了那個學生的話,非常生氣,說:"你們不要太小看人了!"然後甩甩袖子,氣衝衝地離開了。

【課本鏈接】

(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識字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