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晉·戴逵《竹林七賢論》:"嵇紹入洛,或謂王戎曰:昨於稠人中始見嵇紹,昂昂然若野鶴之在雞群。"
【釋義】
像鶴站在雞群中一樣。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裏顯得很突出。
【近義詞】
出類拔萃
【反義詞】
相形見絀
【典故】
嵇紹是嵇康的兒子,他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嵇康就因為得罪了權貴,為朝廷所忌憚被殺害了,嵇紹就和母親相依為命,他非常孝順,而且也很有才學,晉武帝就下詔征用他,封他為秘書郎。
嵇紹剛到洛陽時,就有人去向王戎稟報說:"嵇康的兒子嵇紹出來做官了,他器宇軒昂,非常的有氣勢,站在人群裏就仿佛是雞群裏站了一隻野鶴一樣,是個不凡的人物。"王戎點頭說:"你還沒有見過他父親呢,他父親的氣度更加讓人折服。"當時的尚書左仆射非常器重他,經常對皇上說:"如果任命嵇紹為禮部尚書,天下的人才都會來投奔你了。"
公元291年,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趙王司馬倫等皇族為了爭奪權力,開始互相攻擊殺戮,國家陷入了大動亂時期,史稱"八王之亂",此時,晉武帝已經駕崩了,繼位的是他的兒子晉惠帝,盡管晉惠帝有些白癡,但是嵇紹仍然對他忠心耿耿,每一次叛亂時都會跟隨在皇帝身邊。
又一次,都城幾乎被叛軍公婆,晉惠帝非常驚恐,想要帶著幾個親隨逃走,在這樣嚴峻的時刻下,嵇紹奮勇衝進宮中,守衛宮門的侍衛一位他是叛軍的人,就張弓搭箭想逃射他,但旁邊的一個人由於見識過嵇紹的氣度,看他一身凜然正氣,於是就阻止了侍衛。嵇紹衝進宮裏,救出了晉惠帝。
後來,京城中又發生了叛亂,嵇紹就守在晉惠帝的身邊,幫助惠帝穩定軍心,智慧軍隊在湯陽和敵軍開戰,可是,他們不行失敗了,將士們死傷無數,狼狽地退入京城,四散奔逃,嵇紹挺身而出,絲毫不願推讓,他時刻保護著晉惠帝,敵人的箭向晉惠帝射過來,他飛身上前,擋在了晉惠帝的前麵。晉惠帝抱著嵇紹,眼淚都流了下來,嵇紹的鮮血染紅了他的衣服,卻還撐著一口氣說:"皇上,你快走,不用管我。"說完,嵇紹就氣絕身亡了。
後來,平定了戰亂,晉惠帝的侍從要為他洗掉衣服上的血跡,晉惠帝阻攔他說:"不要洗了,這是嵇侍中的血啊,他是為保護我而死的,這就作為對他的紀念吧!"
【課本鏈接】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第10課,《生命的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