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火如荼(1 / 1)

【出處】

《國語·吳語》:"萬人以為方陣,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左軍亦如之,皆赤裳,赤旟,丹甲,朱羽之矰,望之如火。"

【釋義】

像火那樣紅,像荼那樣白。原比喻軍容之盛。現用來形容大規模的行動氣勢旺盛,氣氛熱烈。

【近義詞】

轟轟烈烈

【反義詞】

無聲無息、偃旗息鼓

【典故】

春秋末期,吳國的勢力逐漸強大了起來,吳王夫差的野心也隨著勢力的增大而變大了,他想要統一各國,做中原的霸主,於是就約天下諸侯會盟,自己率領大軍奔往黃池,準備逼迫各諸侯推舉他為盟主。

很多諸侯國都識破了他的陰謀,不願前往,吳王就借此機會,連續公婆;俄越國、魯國和齊國,這樣一來,他的氣勢就更大了,不多久,就又發兵西北,準備一舉攻下晉國。他率領大軍塊一套達到晉國的時候,卻聽到後麵的兵馬趕來回報說:"大王,不好了,越王抄了我們的後路,他現在已經帶領大軍攻打到我們的都城附近了,如果我們不趕快回去救援,恐怕都城就保不住了。"

吳王聽了,心裏不由地恨上了勾踐,有心回兵去救援吧,自己的大軍已經到晉國邊緣,此時撤軍晉軍必然追擊,到時候和越國兩麵夾攻,自己必然吃敗仗,若不回去,都城很可能會被越軍攻占。夫差思慮了很久,終於決定先攻下晉國,再回頭去和越國交戰,到時候,自己軍隊的士氣必定高昂,奪回都城肯定不在話下。

為了速戰速決,吳王夫差命令軍隊急行軍,連夜感到了晉國的城牆之下,這天晚上,吳王下令犒賞三軍,把馬也喂的足足的,從軍隊裏挑選了三萬將軍,每一萬組成一個方陣,第一個方陣全部都是白馬、白衣服、白色的旗幟和弓箭,第二個方陣則一律是紅馬、紅衣服、紅旗幟,而第三個方陣則全是黑色的。吳王自己率領著白色方陣居中,兩邊則分別是紅色和黑色方陣,他帶著這三萬精兵來到晉國的對麵,命令其他的軍隊在後方壓陣。

天色剛剛透出一些亮色,夫差就命令士兵擂鼓叫陣,一時間,晉國城下一片搖旗呐喊的聲音。晉國的士兵剛剛從睡夢中醒來,聽到聲音後連衣服都沒有來得及穿整齊,跑到城頭上一看,之驚呆了,吳軍的三個方陣,白色的就像開滿白花的草地,紅色的就燃燒的火焰,黑色的則像一片天兵,如火如荼的陣勢立刻就鎮住了晉軍,他們嚇破了膽,士氣自然低落,不久,吳王就打敗了晉軍,回去收拾越國的軍隊了。

【課本鏈接】

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第5課,《盧溝橋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