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
《莊子·山木》:"睹一蟬,方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執翳(yi)而搏之,見得而忘其形;異鵲從而利之,見利而忘其真。"
【釋義】
螳螂正要捉蟬,不知黃雀在它後麵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淺,隻想到算計別人,沒想到別人在算計他。
【近義詞】
鼠目寸光
【反義詞】
高瞻遠矚
【典故】
春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擴大自己的土地,但是一些大臣認為時機還成熟,雖然楚國的國力比較薄弱,攻打他獲勝的希望很大,但是由於兩地還有很大一段距離,如果帶兵出征,國內空虛的話,其他的諸侯國就有可能趁虛而入,那樣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是吳王似乎鐵了心,任憑大臣們怎麼勸阻都不鬆口,最後他還生氣地說:"如果你們誰再敢勸阻我,我就把他就地處死。"這樣一來,大臣們都不敢出聲反對了。
吳王的一位侍者聽到了他們在大殿的爭論,覺得大臣們的話很有道理,可是吳王剛剛已經下了死命令,如果去直接勸阻的話,吳王一定會處死自己的,怎麼辦呢?這個年輕的侍者靈機一動,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天一亮,他就拿著一把彈弓,在王宮的花園裏轉來轉去,要打鳥雀,衣服和鞋子都被露水沾濕了,他也毫不在意,就這樣,他每天都去花園裏。
這一天,忙於操練兵馬的吳王終於發現了這個侍者,就問他:"大清早的,你拿著彈弓去花園幹什麼,露水那麼大,衣服還不被打濕了。"
侍者恭恭敬敬地說:"稟報大王,我在打鳥。"
"打鳥?"吳王笑了,問:"那你打的鳥呢?我怎麼一隻也沒有看到。"
"鳥是沒有打到,不過我卻看到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侍者的回答果然引起了吳王的興趣。吳王問他:"什麼事情這麼好玩啊?"
侍者就說:"我在花園裏看到樹上有一隻蟬,它一邊悠閑地叫著,一邊自由自在地喝著露水,很是愜意,可是它卻沒有看到自己的背後有一隻螳螂,那隻螳螂弓著身子,舉起前爪,正要上前去捕捉那隻蟬。可這隻全神貫注要捕蟬的螳螂不知道,他的身後有一隻黃雀想要捉他呢!"
吳王稱讚說:"果然很有意思,你早上起來就為了看這個嗎?"
侍者繼續說:"大王,那隻要捕捉螳螂的黃雀卻不知道,我已經盯了他好久,正舉著彈弓準備把它射下來呢!蟬、螳螂、黃雀都隻看到了眼前的好處,卻沒有發現身後的危險,真正是太無知了。"
吳王連連點頭說:"不錯,你說的太有道理了,人不能隻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身後的危險,這實在是太對了。"從此,吳王就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一心一意治理好自己的國家。
【課本鏈接】
語文出版社S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語文百花園七,積少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