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馮玉祥李德全夫婦留言(1 / 3)

馮玉祥(1882—1948)民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著名愛國將領。

李德全(1896—1972)著名社會活動家,全國婦聯第一、二、三屆副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第一任部長。

小瀅回憶

關於馮伯伯與李姨的回憶

馮玉祥伯伯和夫人李德全姨我都非常熟悉,他們為我題字是在去美國的麥琪號船上。我與他們接觸是在重慶的抗戰時期。

我那時還是個孩子,他們夫婦在重慶總哄我玩,特別有印象的是馮玉祥伯伯為活潑好動的我,在抗戰勝利後用童子軍繩專門做了一個正規的秋千,我玩得可高興了。我同學都為我高興,他們問我:“那個高高個子的老頭兒是誰啊,是你家的傭人嗎?”我說,“他是副委員長呢”,同學們都沒有想到這麼大的官這樣平易近人。李德全姨是我母親的校友,與我十四姨是同班同學。馮玉祥伯伯的家我那時候也常去,就在我叔叔家附近的重慶上清寺,他家有警衛,夜間這些保衛人員全睡在稻草上。馮玉祥雖然住的是洋房,但是裏麵沒有床,與士兵一樣睡在稻草上麵。記得與馮伯伯李姨的孩子們在一起玩,是理達還是宏達我記不清了,他們比我大一些,在後花園我們調皮地摘黃瓜,黃瓜不好吃,生澀,可是他們都說好吃,我就也隨著他們說好,想起來挺有意思。我還在他家吃了一次炸醬麵,無論是家人還是士兵大家每人手裏都拿著一條黃瓜啃。別看馮玉祥當年當大官,他非常樸素,還沒有架子,對人特別和藹可親。相比之下我就覺得在全民抗戰期間,蔣介石的生活與別人就大不一樣。

記得在1942年初春,我母親和我剛從北京回到四川,路上走了兩個月。在重慶,我們住在二叔家,李德全阿姨希望我母親參加婦女抗戰救國的工作,那時可能宋美齡是掛名的頭頭。有一天,李德全姨把我母親和我都帶去見宋美齡,是乘汽車去的,一路上看到許多軍警站崗,到了蔣介石家,蔣不在,隻有宋美齡在。記得一見到宋美齡,她對我很嚴肅地說了句英文“Sit down”(坐下)。我覺得很不適應,心想,你是中國的元首夫人,為什麼不說中國話?我那時心裏很生氣。她家的壁爐的火燒得旺旺的,我由於穿的很多,在那特別熱的客廳裏,差點兒暈倒了。那天也在蔣家吃飯了,吃的是空運來的新鮮菜,四菜一湯,在抗戰的重慶這樣的飯菜當然是非常講究的午餐了。我記得飯後傭人又拿來許多新鮮水果,宋美齡說這都是空運來的。當時我不肯吃,雖然我年齡小,但我知道空運水果是非法的,因為那是抗戰時期。人民這樣遭難,他們這樣舒服,真是對比分明。國家這樣困難他元首家可以吃空運蔬菜和新鮮水果,不與全國百姓同甘苦,這與馮伯伯家真是差別太大了。我更不高興了,小小的年紀不快的情緒不加掩飾地全寫在臉上。從蔣家出來以後母親還埋怨我怎麼不高興,對人家不熱情。從那天起,我的腦子裏麵總有委員長與副委員長的差別;炸醬麵啃黃瓜與四菜一湯加新鮮水果的差別;有壁爐取暖講究的洋房與稻草地鋪的差別。

幾年之後的一天,我和母親在重慶的大街上竟然遇見中共代表團的周恩來先生和鄧穎超女士,這是我頭一回親眼目睹中國共產黨人的風采。我由此感受到中國共產黨人的偉大形象,我可敬佩了,他們與國民黨宣傳的絕對不一樣。於是在當晚我寫下日記一則,如下:

卅五年(注1946年)一月六日 陰晴 星期日

中午和姆媽、黃方剛太太、岷江從家中出來到二叔叔處時,看到李姨跟著一群人在石階中段。忽然,李姨招呼姆媽,過去一看,竟有著鄧穎超在旁邊,穿著男子外衣及深藍色中山裝,剪短的頭發,神氣勃勃地,臉呈健康紅色。她與姆媽握手後,我注意到一熟悉的麵影過了來“周恩來”,哦,在歡迎馬歇爾的影片中不是看到了他嗎?一個樣子。穿了一件長的亮皮大衣,一件長袍,和藹而又有氣魄的微笑著,十足的學者態度。我惶惑了。鄧姨卻伸出手來和我相握“真大了!”周恩來笑著轉身向我“這是你的姑娘嗎?”亦伸手和我緊握。我一時想說許多話,但卻都說不出來。旁邊的七八個人員——大約是中共的人員吧——亦都微笑點頭。他們許多人,上了兩部小汽車擠著坐,一直到開車,周恩來還在裏麵微笑向人點頭。我微笑著遐想,是的,中共領袖的豐(風)度,他們的氣魄,當然叫人景仰、欽佩,沒有官僚架子,沒有那種盛氣淩人的態度。對於人民總表示著關懷與愛護。是的,我見著他們了。我真高興,雖然無數的人誹謗他們,我對於這幾人總表示尊敬的。我要有列寧、克魯特金的精神,我要救人民。哈哈,看看那些小官吏什麼就是吧(此處原寫有誤),那虛假、那作偽、那穿著,都使我看不慣,那是衰敗的現象!

後來,經曆了四十多年的風雨,我有幸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與孩子受到鄧穎超女士的親切接見,她老人家還鼓勵我的孩子為中英友好做貢獻。

今天讀起來馮先生和李姨當年給我的題字,真是感慨萬千。周恩來、鄧穎超、馮玉祥伯伯、李姨,他們的一生就是為科學民主和平奮鬥的一生。他們的話我將永遠銘記。

親情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