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母親回國拜訪了很多朋友,其中有巴金、靳以家屬、趙清閣等,更多的我也不十分了解。大約在1996年我去醫院看望巴老,我當時曾經問他:“您是先認識我父親梁宗岱,還是先認識我的母親沉櫻的?”巴老馬上回答說:“我是先認識你母親的。”從這一點可以想象母親當年的知名度與影響。
林海音在母親去世前,將母親多年的散文結集在台灣編輯出版,書中也收入許多前輩對母親人品和文品的評論,書名為《春的聲音》。我想這個書名正顯示了母親就如春風一般,她到哪裏,哪裏就充滿春意。章潔思女士所記述的,從她母親口中知道的熱情心靈手巧的母親,照顧產後潔思母親的往事,我讀了就如同看錄像一樣把母親再現了。母親溫和、大度,沒有妒忌心,喜歡青年,豁達寬容。看到小瀅女士保留的六十多年前母親的留言——“後生可畏,前途無量”,或許她是隨意為小瀅寫的,但那正是她善良人性的自然反映。她喜歡孩子,喜歡青年,喜歡她的學生,她一生對於青年非常提掖。母親給小瀅題字留言時才39歲,可那時她就以一個“長者”的身份,來表達對於青年的厚望。
幾天前我從海南回到上海的家,見到編輯高豔華在幾個月前給我的來信和母親的墨跡,心中蕩起許多往事的漣漪,馬上與高豔華取得聯係,才知道本書的編輯工作已進尾聲。但是豔華告訴我,在這個時間我與她取得聯係就是母親冥冥之中對我的希望與期盼,所以我慶幸搭上《散落的珍珠》出版前的末班車,向讀者介紹我的母親。以後我要抽些時間請大家幫助尋找和我父母有文學接觸的人,也從而加深對母親的研究了解。我這些年也想靜下來寫寫回憶父母的文字。台灣、香港和大陸很多出版社都找過我,由於我有多個住所:美國、上海、海南、台灣、香港,我又喜好旅遊和繪畫,故因為忙碌而未與他們聯係。(明天我又要飛回海南)或許,“百花”這次與我的聯係,就是我的一個新的開始,使我了解國內出版界,了解“百花”做的這件有意義的出版工作,也覺得把父母及文化前輩的許多故事記錄下來是很值得做的事。我還從豔華編輯口中得知,為了尋找母親的照片,羅家倫、梁實秋和浦薛鳳等名家在海外的後代都不遺餘力,借此機會,謝謝這些熱心的人們。現將母親一些照片送給你們,送給讀者。
梁思薇口述於2007年11月15日晚
高豔華整理
名家後人群言堂
美麗的櫻花
章潔思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母親接到一個電話,之後便告訴我們,有遠道客人拜訪。那天母親鄭重其事,準備了一桌子的菜,又幾次跑到門口恭候。
我們都在心中詫異,平日冷靜而不太會激動的母親,是什麼客人令她如此張羅。遠道的客人終於來了,她個子不高,臉色非常白皙。她儀表端莊,說話聲音輕輕細細。她比母親年長得多,身體也似乎有點虛弱。
母親向我們介紹,讓我們稱她“沉櫻阿姨”。原來她1947年就去了台灣,後來又移居美國。母親與她已經一別三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