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朵,各表一枝。金兵撤退回北方之後,原本扶立的傀儡張邦昌沒有產生任何的積極作用,新的敵人南宋政權也在風雨飄搖之中建立了,並且肯定會成為金朝未來的死敵。於是,公元1127年12月,金太宗完顏吳乞買在金上京召開了金國曆史上規模最為龐大的軍事會議,主要內容是如何進攻新成立的南宋政權。
參加會議的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西路軍的左副元帥宗翰、元帥左監軍希尹為主,主張首先出兵陝西、河南一帶,消滅陝西一帶的南宋勢力,因為陝西軍隊一直是宋軍的主力,而後再南下攻打趙構;而另一派則是以二太子宗望昔日的東路軍將領為主,包括三太子宗輔和四太子宗弼等人,他們主張與宗翰的西路軍合二為一,共同攻打河北、山東,消滅殘餘的抵抗武裝,然後南下過淮河長江,爭取一舉滅亡南宋。順便說一下,此時的宗望已經由於打球得了傷寒去世,他的右副元帥的位置給了太祖係的接班人三太子宗輔。
這兩種意見截然不同,當時的都元帥完顏杲也不能決定,最後隻能由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來決定。此時的金太宗地位還不穩固,兩邊誰也得罪不起,采用了比較折中的方案,兵分三路進攻宋國,第一路由女真族的“常勝將軍”婁室率領西路軍的一部分攻打陝西,第二路由宗翰率領西路軍的一部分和東路軍的一部分攻打河南一帶,第三路由宗輔和宗弼率領東路軍的主力攻打河北和山東。
東路軍主力部隊在宗輔和宗弼的率領下,開始向河北、山東一帶挺進。
名義上這支軍隊的最高統帥是右副元帥、三太子宗輔,但論衝鋒陷陣、上陣殺敵,這些力氣活兒那還得靠勇猛的宗弼,作為這支東路軍的先頭部隊,宗弼可算是為宗望去世後的太祖係力量掙足了麵子,已經成長為太祖係的代表性人物。
史書記載,宗弼作為先鋒先在九月攻打河間府,宋朝將軍李成率領雄州、莫州軍隊來解圍,宗弼七戰七勝,以上三州全部投降。在攻打山東青州時,戰鬥進行得異常艱苦,守城的宋軍順風放火,宗弼仍然表現出不怕死的精神,雖然是部隊的主帥,依然身先士卒最先登上城牆,奮力拚殺,擊敗宋將鄭宗孟的數萬宋軍,而後攻克了青州;然後又在臨朐分別擊敗當地的抗金武裝趙成,又接著打敗來增援的宋將黃瓊,攻取了臨朐。當金軍回師到黃河岸邊時,遇到宋軍3萬人的阻擊,宗弼率領部署一馬當先,擊潰了這3萬宋兵,斬首1萬多人。經過了眼花繚亂的攻勢,宗弼所部為東路軍掃平河北諸縣立下了頭功。
現在看來,李成、鄭宗孟、趙成、黃瓊都是宋高宗趙構手下不知名的將領,擊敗他們似乎並不能說明宗弼有多麼的厲害。但是需要說明的是,大名鼎鼎的嶽飛此時也不過是在開封的東京留守宗澤手下的一員部將,手下的士兵也就是一兩千人,還沒有上述的幾位有知名度呢。
公元1129年初,由於在平定河北過程中的優異表現,宗弼被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任命為元帥右監軍,負責進攻龜縮在江南揚州一帶的南宋政權。
你可不要小看了元帥右監軍這個職務,這個職務是金軍最高軍事指揮機構—都元帥府中七個元帥的其中一個,按照職務高低的順序,它們是都元帥、左副元帥、右副元帥、元帥左監軍、元帥右監軍、元帥左都監、元帥右都監。
如北鬥七星般的七個軍職,率領著幾十萬的虎狼之師,能在這中間混到一個位置談何容易!此時的都元帥是皇儲完顏杲兼任,官階為從一品,相當於軍委主席;宗翰擔任左副元帥,官階為正二品,相當於軍委第一副主席;接替宗望的宗輔為右副元帥,官階為正二品,相當於軍委第二副主席;宗輔、宗弼的長輩完顏昌(撻懶)任元帥左監軍,官階為正三品,相當於軍委委員;宗弼為元帥右監軍,官階也是正三品。剩下的兩位是是從三品元帥左都監和元帥右都監。
這七位元帥可是響當當的行軍打仗出身,靠著軍事上的成就才可以在都元帥府中得到一席之地。也就是說,除了這以上七位,在金軍中誰也不敢妄稱元帥。從金軍都元帥府的排位來看,後起之秀的宗弼已經上升為金軍的第五號人物,雖然他作為金太祖的兒子天生貴胄,但是也是需要卓越的指揮能力加上英勇的戰鬥精神才可以得到這樣的高級軍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