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搜山檢海追趙構(1 / 3)

雖然占領了建康城,但是追殺宋高宗趙構的任務遠遠沒有完成,宗弼可不是隨遇而安的人。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七日,宗弼率領大軍自建康府溧水縣(今屬江蘇)直取廣德軍城,殺死英勇抵抗的知軍周烈,然後取道湖州安吉縣(今屬浙江),準備攻打通往南宋臨時首都杭州的獨鬆關。

獨鬆關是古時浙西北地區南通杭州的必經關隘,為南宋時杭州經廣德通建康(今江蘇南京)之咽喉要地。它位於安吉縣東南的獨鬆嶺上,是古時杭州北麵的天然屏障,隻要守住了獨鬆關,也就擋住了杭州北來的兵患,因此,獨鬆關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

但是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軍事目標,南宋竟然沒有安排一兵一卒來鎮守,宗弼大軍順利通過天險獨鬆關。宗弼也沒有想到幸福來得竟然如此容易,他歎息道:“南朝真可謂無人了!如在此用數百人把守,哪怕是老兵殘將,我們也不能通過啊!”

再看看宗弼的終極目標宋高宗的情況。宋高宗在建炎三年抵達杭州後,竟然不敢住行宮,住在停泊在錢塘江的禦船裏。當時宗弼的大軍還都沒有渡江,而宋高宗卻早已是驚弓之鳥,做了隨時逃跑的準備。皇帝做到了這個份兒上也真夠丟人的,當年創立宋朝江山的宋太祖、宋太宗如果知道了自己的子孫後代如此地窩囊,肯定會氣得在棺材裏麵打滾了。

但是在逃跑方麵十分有心得的宋高宗並不滿意目前的狀況,沒有在杭州呆多長時間就率領百官去了越州(今浙江紹興)。在越州,宋高宗竟然得到了杜充的喜報,說金軍犯采石磯渡口,都已被他部署兵力殺退,並且還予敵人以重創。宋高宗接到杜充的奏報後,立即麵露從未有過的喜色,說:“杜充煞是不負朕底委寄,破敵成功,朕今冬可以無憂”。

總在越州船上呆著不像皇帝呀,於是宋高宗在十一月二十五日啟程回到杭州。還沒有回到杭州,就得到前方戰報,金兵在馬家渡已經渡江,並且打敗了南宋的軍隊。這對於剛剛感到有些幸福的皇帝來說真是當頭棒喝。宋高宗再也不敢延誤,立即下令返回越州暫時避禍。

在越州,宋高宗趙構得知杜充投降的消息,十分傷心,為此好幾天都不吃飯,簡直就像紹興本地作家魯迅先生筆下的祥林嫂一樣,喋喋不休的嘮叨個不停:“我真傻,真的,我單知道給杜充當大官就能給我守住長江,我對他那麼好,為什麼在關鍵時刻他要背叛我!”

宋高宗趙構知道,宗弼占領了建康城,下一個目標肯定是攻打杭州追殺自己,無論如何也不能讓宗弼得逞!於是,宋高宗一行冒著大雨,從越州走陸路前往明州(今浙江寧波)。

明州城地處鄞江和餘姚江的交彙處,彙合成大浹江通海,號稱三江口,而所屬定海縣(今浙江鎮海)正位於大浹江的入海口。宋高宗趙構到了明州城,雖然這裏離大海很近,心裏還不是很踏實,不知道宗弼的大軍什麼時候殺到。

沒安靜兩天,傳來了敵騎逼近臨安的消息,宋高宗立即決定前去定海縣。大臣們讓他登上已經準備好的海船,此時的宋高宗心中也有幾許悲涼,自古帝王播遷的記錄,史不絕書,但貴為萬乘之主,需要航海漂泊,則是破天荒的事。但是宋高宗不能在大臣麵前失去尊嚴,仍然厚著臉皮說:“彼(指金兵)入我出,彼出我入,此正兵家之奇也”。

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原來我們偉大的宋高宗皇帝在和宗弼玩兒兵法呢!但是古往今來的兵書戰策的宗旨好像都是為了戰勝敵人而寫的,好像沒有哪一部專門寫如何逃跑的。憑靠著宋高宗的逃跑經驗,我覺得如果他真的有寫逃跑兵法的想法,此書一定也是蔚為壯觀的。

壞的消息進一步傳來,杭州已經被宗弼攻陷,宋高宗感到形勢危急,應當立即啟航,這一次的目的地是舟山群島的昌國(今浙江普陀)。從定海到昌國的海途不長,畢竟以前都是在陸地上逃跑,現在進入了茫茫大海,宋高宗趙構陷入了極端苦惱之中。

我們再看看宗弼率領的金軍。宗弼的大軍自從占領建康府後,長驅直入突破獨鬆關天險,幾乎沒有遇到什麼抵抗。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十二月十一日,金軍前鋒直逼杭州城西北餘杭門和錢塘門外,十五日對臨安發起總攻,宗弼手下最勇猛的萬夫長韓常一軍首先突入城東北的艮山門,城裏的軍民隻有個別的、分散的抵抗,整座城池就在當天陷落。

西湖的景色經過白居易與蘇東坡等文人雅士的治理,風景非常好。但是宗弼沒有在杭州逗留,率領大軍沿著宋高宗逃跑的路線猛追下去。宗弼領兵進逼越州(今浙江紹興),越州知州兼兩浙東路安撫使李鄴隔靴搔癢地抵抗了一下,最後還是在十二月二十四日出城投降。

宗弼命令金軍馬不停蹄殺向明州(今浙江寧波)。自從金軍占領建康府後,他們的進兵速度是在不斷地減慢。時處冬季,江南地區仍然是陰雨連綿,金軍向來善於發揮騎兵的機動性,而嚴冬又本是他們活躍善戰的時節。但是自從渡江以來,卻愈來愈苦於水土不服,不但病員大量增加,北方的軍馬也大批倒斃,機動性大為下降。金軍都是來自於寒冷的北方,適應北方冬天大雪漫天,卻害怕南方的陰雨連綿,在潮濕的天氣、泥濘的道路中跋涉,感到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