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 陝西戰場形勢(1 / 2)

宗弼率領南征大軍終於回到了中原大地,還沒有好好休息一下,金太宗又來了新的詔書,命令他帶領軍隊去陝西作戰。

陝西當時在金朝與南宋的戰略博弈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雙方的戰略布局中,除了江淮一帶,第二重點地區就是陝西。對於南宋來說,陝西是傳統的出產軍隊和將領的所在地,除了嶽飛,剩下的重要將領都是來源於陝西軍。對於金朝來說,如果占領陝西,可以直接攻擊四川以及荊襄一帶,然後沿江而下可以直接攻擊江淮一帶,就可以滅亡南宋。所以,陝西對於雙方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地區。

宋朝的陝西軍隊一直是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在北宋中後期,由於和西夏的連年交戰,陝西成為宋朝精兵健馬彙集之處,陝西軍(當時簡稱“西軍”)也漸漸取代河北軍與河東軍成為了宋朝最精銳的部隊。除了正規軍外,陝西還有大量的鄉兵弓箭手等準正規軍,其數量甚至超過正規軍。與內地鄉兵的烏合之眾不同,陝西鄉兵戰鬥力很強,有的鄉兵比之正規軍也絲毫不差。

在陝西的北宋軍隊最主要的是與西夏接壤的沿邊五路,自西向東分別是熙河路、秦鳳路、涇原路、環慶路、鄜延路,再加上關中內地的永興軍路,合稱陝西六路。除此之外,河東路在河西尚有麟、府、豐三州,也與西夏接壤,三州的實際權力掌握在世襲地方領主、大名鼎鼎的折家將手上。陝西各路都置有經略安撫司統管本路的軍政大權,如果爆發大規模戰事,還會任命執政一級的大臣為陝西宣撫使或是陝西製置使,統一指揮六路軍隊。

臥榻旁邊豈容他人酣睡,從宋神宗朝開始,北宋向西夏發動了一係列旨在徹底滅亡西夏的進攻,但是最後的結果都是兩敗俱傷,使宋朝君臣痛苦的認識到,迅速滅亡西夏已無可能。於是,在西北統軍的宦官李憲改變了策略,他采取了步步為營、層層推進的戰術,開始在宋夏邊境修築大量的軍事城堡要塞,並且逐漸將這些堡壘推進至西夏境內,不斷蠶食西夏領土。看到北宋軍隊的堡壘安到了家門口,西夏也不能示弱,於是宋夏兩軍隨之就這些堡壘展開了一係列血腥的爭奪戰。

連年的消耗戰,對於經濟發達的宋朝來說是毛毛雨,但是對於國小力單的西夏來說就是沉重的負擔。自宋徽宗即位後,宋朝漸漸取得了對西夏的軍事優勢,宋徽宗以宦官童貫總領陝西六路兵馬,向西夏發動了大規模進攻。經過七次大戰,宋朝於公元1119年將西夏最好的兵源地橫山全部奪取,如果沒有金朝的迅速崛起,說不準再過幾年北宋還真的把西夏滅亡了呢。

在陝西與西夏的多年戰鬥中,因為經常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產生了很多的優秀的軍事將領,如我們前麵提到的種師道、種師中、種師閔為代表的“種家軍”,姚古、姚平仲為代表的“姚家軍”,劉光世及其父親劉延慶為代表的“劉家軍”,折可求、折可存、折彥質為代表的“折家軍”,都是靠著刀光劍影中敢於拚命而脫穎而出的。

但是,即使北宋的“西軍”對西夏的軍隊還有一點兒優勢,但是對於剛剛崛起的金朝如狼似虎的軍隊來說,還是不占優勢。再加上北宋的傳統“重文輕武”,在大的指揮上都是文官掌握權力,雖然在赴汴京勤王救駕、救援太原、進軍河北等戰鬥中“西軍”都是主力,但是在與金軍的對抗中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西軍”的失敗記錄中,粗略統計至少有百分之七十的兵力是被一個人領導的軍隊打敗的,這個人就是金朝初年勇猛指數排名僅次於宗翰的著名將領----完顏婁室。

完顏婁室(公元1078~1130年),女真族完顏部人,14歲時開始從軍,作戰勇猛強悍無比,在完顏部統一女真部落戰爭中出人頭地,逐步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指揮者。在跟隨金太祖討伐遼朝的戰鬥中,他已經成長為獨當一麵的高級軍事將領,所取得的戰績隻有宗翰才可以相提並論。阿骨打曾經論功行賞,對出奇製勝的大破遼軍的婁室倍加讚賞:“我有英勇善戰的驍將若此,滅遼大業何愁不成?”最牛的是,遼朝的天祚帝的逃跑功力深厚,宗翰、宗望甚至金太祖阿骨打也沒有辦法,但是吉人自有天相,最終抓住天祚帝的就是這位婁室。滅亡遼朝後金太宗嘉獎婁室的神勇,賞賜“鐵券”給他,意思就是你隻要不叛國謀反,如果犯罪都可以赦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