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治上很聰明的宗弼預料金朝在不遠的將來必定在上層要有殘酷的鬥爭,知道在上京的大哥宗幹和三哥宗輔肯定迫切希望自己回去。他可不是一個人從南方回來的,他把太祖一係多年以來一直沒有脫手的東路軍中的精銳騎兵也帶回了上京,在上京周圍形成了對其他二派的壓倒性優勢,這樣在未來的政治鬥爭中就掌握了必勝的砝碼。
宗弼回到上京時,金太宗已經病得連話都說不出來了。宗翰、宗輔、希尹也都從外地趕回上京。宗弼的大哥宗幹暗中招來宗輔、宗弼、殿前都檢點蕭仲恭、禮部尚書韓昉(金熙宗完顏亶老師)商量對策,直言不諱地說金太宗時日不多,決定由蕭仲恭安排好金熙宗的護衛,由韓昉做好完顏亶即位的準備,由宗弼在京城內外布置軍隊,以防萬一。
公元1135年正月,金太宗在金上京去世,在宗幹等人的妥善安排下,年僅十七歲的完顏亶繼承了皇位,史稱金熙宗。 本來他當上皇位繼承人,前文中已經說過,是三方勢力妥協的結果,因為任何一派都沒有能力獨占皇位,“年少易製”的完顏亶就揀了一個便宜當上了大金朝天子。
即使完顏亶順利地當上了皇帝,麵臨的形勢也很緊張。由於之前有德高望重的金太宗在位,任何一派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但是現在不一樣了,曆朝曆代的經驗證明,少年天子的即位必然引來一係列的政治風波。
由於金朝在建國前政治發展水平低下,還沒有成熟的政治製度,缺乏控製政治風險的能力。在滅亡遼朝以及滅亡北宋的戰爭中飛速成長起來的女真權貴,逐漸成為了雄據一方與朝廷分庭抗禮的地方實力派,這些人手裏掌握著軍隊,在地方上還同時兼任著行政首腦,成為名副其實的軍閥。尤其在金太宗執政的後期,這些在地方上已經成為豪強的女真權貴們,在經濟上擁有億萬家財,在政治上拉幫結派,再拉上一些漢族的文人墨客當謀士,對中央政權形成了尾大不調的局麵。
前文中已經說過,在金太宗當朝時,金朝統治階級形成了三股最大的女真貴族集團的勢力。第一個是以金太祖阿骨打的兒子們,包括宗幹、宗輔、宗弼等人的太祖一係,這裏麵宗幹在朝中掌握著行政大權,宗輔與宗弼在地方上有軍事行政大權。這些人是女真族的先進分子,善於學習中原漢族的先進文化,一直堅持女真走封建化的道路,屬於朝廷中的改革派。
第二個是以金太宗的長子宗磐為首的太宗一係,有元帥左監軍完顏昌的支持,靠著父親做著皇帝,羽翼也逐漸地豐滿起來。他們掌握著部分中央大權,政治上堅持女真族繼續原有的社會方式,不願意進行漢化,屬於政治上保守派。對於漢族來說這些人屬於“鴿派”,因為他們根本不願意去進攻南宋,隻要保持在女真故地“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自給自足的生活狀態。
第三個勢力最為強大,領頭的人物是大名鼎鼎的宗翰。他和女真族大知識分子完顏希尹、蕭慶、高慶裔等人組成了新老貴族係。他們堅持女真族走奴隸化的道路,對漢族人民實施奴隸主的政策。並且宗翰作為派係的首領,一直對於皇位的繼承很感興趣,擁立完顏亶為皇帝也是出於完顏亶“年少易製”,將來可以控製。
這三股勢力中,首先引起以新任皇帝完顏亶為首的中央朝廷不滿的是宗翰一係。前文中已經提到,在攻打遼朝與北宋的戰爭中,宗翰發揮了他的軍事指揮的特長,打了很多的勝仗,是金朝軍事將領中的第一功臣。金太宗對他也是十分厚愛,曾經為了表彰他的大功,授予他“免死鐵券”,這個玩意兒代表的意思就是,你的功勞很大,除非是你自己造反,否則別的罪過都是可以赦免的。
但是在戰場上驕橫的宗翰對待金太宗卻絲毫不領情。攻滅遼朝後回京彙報工作,他不先去朝見金太宗,而是先去祭拜阿骨打的陵墓,間接地表示對金太宗的不重視。後來他又發現金太宗動用了軍資用於改造上京的宮殿,這個可是違反金太祖的規定的。宗翰於是聯合了皇儲完顏杲等人,當麵指責金太宗違反規定,並且毫不客氣地把金太宗扶下了寶座,扒下褲子,結結實實地打了二十軍棍。這個故事是金朝“法不阿貴”的美談,但是也能從側麵看到,宗翰還是沒有很尊敬這位皇帝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