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節 郾城之戰(1 / 3)

順昌之戰,宗弼被打得灰頭土臉疲 憊不堪,整個金軍也是毫無鬥誌。宗弼並沒有因此而撤軍北返,反而是堅持死守河南地區,以汴京為中心,調兵遣將堅守潁昌府(今河南許昌市)、淮寧府(今河南淮陽縣)以及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市)等三處戰略要地,準備同南宋軍隊進行長久的對抗。

在此時,宗弼的對手是即將閃亮登場的嶽飛。這些年由於宋金兩國簽署了“天眷和議”,宋高宗趙構非常滿足於偏安的局麵,嶽飛也無可奈何。但是這一次宗弼撕毀約定並大舉南侵的消息後,嶽飛以前一直憋著的這口氣終於可以吐出去了。

雖然宋金戰場消停了二三年,但是嶽飛卻並沒有把嶽家軍的訓練荒廢掉。反而是更加嚴格的訓練這支威武之師。全軍將士在訓練的時候,都是以實戰為目標要求的,士兵們各個都是身披重甲,真刀真槍地進行著艱苦的訓練。嶽家軍全軍上下都在等待著一場大決戰的來臨。

嶽飛此時的官職已經升遷為正一品的少保,手下的軍隊也有將近十萬人,已經正式位列南宋僅有的幾個高級將領之列。雖然過了幾年的和平日子,嶽飛曾經經曆過靖康之變、山河破碎,也看到過百姓們顛沛流離、無家可歸的景象,對於嶽飛來說依舊是曆曆在目。所以,嶽飛一直希望宋高宗趙構準許他北伐恢複中原。

但是趙構對於北伐絲毫不感興趣。換位思考一下,北伐失敗了,我的皇帝寶座不穩定,說不準還要逃亡。如果北伐成功,索回了被俘虜十幾年的宋欽宗,自己的皇帝寶座更不穩定,畢竟那個人是自己的大哥,並且是名正言順的大宋皇帝。所以,這次宗弼出兵以來,趙構給嶽飛的任務不是北伐,而是做好戰場支援工作。

宗弼進攻順昌時,趙構怕劉錡慘敗,便要求嶽飛要迅速前去支援順昌的劉錡軍。趙構不願意嶽飛出兵汴京,采勸圍魏救趙”的戰術,直接攻擊宗弼的大後方,而是讓嶽飛光複蔡州一帶即可。至於黃河以南剛剛丟失的大片土地,趙構打算大大方方的還給金朝。 畢竟自己的領土也不小了,要不要趙家祖墳所在地汴京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六月,嶽飛派遣大將張憲等人率領前軍向北方一帶的順昌挺進。 本來此行的目的是為了給劉錡解圍的,結果順昌一戰,劉錡已經將宗弼打回了汴京。所以,張憲等人便收複了蔡州,並且在潁昌府外四十多裏之處,與宗弼的愛將、昭武大將軍韓常進行了硬碰硬地作戰。最近老打敗仗的韓常最終不敵,被打得屁滾尿流潰敗而去,張憲便順利的拿下宗弼所設立的三個戰略要地之一的潁昌府。

奪下潁昌府後,張憲以奇襲的方式在淮寧府大破金兵,淮寧府也很順利地被嶽家軍攻占。這麼一來,宗弼自以為能夠抵擋宋軍攻勢屏蔽汴京的三關,其中的兩關已被嶽家軍所占據。

嶽飛這一次北伐,可說是頭一次單獨麵對金國的主力部隊,但是嶽飛此時的想法不是作為戰場支援力量,而是想趁機打過黃河去,收複燕雲十六州,甚至直接打回金軍的老家。所以嶽飛在兵力部署上開始了自己的複國大業。

首先他派部將梁興回到河北太行山一帶和義軍進行聯係,要求活躍在太行山的義軍在河東、河北一帶發起攻擊,在金國的背後到處搗亂,配合嶽飛的北伐。

其次,嶽飛兵分三路從出發,東路增援順昌劉錡的同時掃清汴京東部的金軍,西路增援陝西,自己率領中路大軍直指汴京,準備與宗弼進行決一死戰。

嶽飛的中路大軍進軍非常順利,一路攻城拔寨,相繼攻克德安府、信陽軍、郾城(今河南漯河),穎昌(今河南許昌),距離汴京城也就有一百多裏了。嶽飛將主力部隊留在穎昌,繼續掃清汴京的外圍金軍,自己率領少量精銳騎兵部隊駐守郾城,準備隨時分進合擊,對汴京城發起總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