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的時鍾進入了金熙宗皇統八年(公元1148年),從年初開始,宗弼的身體狀況每況愈下,歲月的消磨、多年的征戰和政治鬥爭使這位沙場老將身心疲 憊,自己也感覺到力不從心。
此時的金朝處於政治內亂的前夕。金熙宗自從十三年前登基以來,一直受到權臣的掣肘,開始時是宗翰等人把握朝政,隨後是宗磐等人,等到自己的養父宗幹和叔叔宗弼把這兩派全部消滅之後,宗幹和宗弼又成為朝廷上的頂梁柱,自己作為皇帝隻能是瞪著眼幹看著。多年的壓抑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礙,自從宗幹去世後,金熙宗每天都是借酒消愁,長此以往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
這些年來,一直有宗弼在主持大局,所以金熙宗也樂得逍遙快活。但是女真族的開國功臣們現在隻剩下宗弼一人,其餘的已經老的老、死的死,如果宗弼去世了,金熙宗還真的沒有把握控製住政局。
曆史的最終發展也確實證明了這一點,宗弼去世後,金朝朝廷立即陷入了新的內亂,宗幹的兒子完顏亮殺了金熙宗,篡奪了皇帝寶座,並且誅殺了金太宗和宗翰的子孫,使金朝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金熙宗皇統八年(公元1148年)十月,金朝太師、領三省事、都元帥、領行台尚書省事宗弼走到了自己的人生的盡頭,結束了自己紛繁複雜、頗有爭議、又榮耀無比的傳奇人生。
宗弼自從跟隨自己的父親金太祖出征以來,在伐遼戰場上英勇作戰,在滅亡北宋的戰爭中嶄露頭角,在攻打南宋的戰場上表演了“搜山檢海追趙構”這一經典戰例,在陝西戰場上縱橫馳騁,成為了南宋朝廷最大的敵人。
金熙宗即位以後,在同宗翰一係、宗磐一係的內部鬥爭中,宗弼都是堅定站在金熙宗的一邊,幫助金熙宗清理了阻撓金朝社會進步的保守勢力,使金朝迅速地走上了封建化的道路。
在隨後的對南宋戰爭中,宗弼率領著金國的所有精銳部隊向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發動了猛烈軍事攻勢,雖然遇到了嶽飛、韓世忠、劉錡等人而被打敗,但宗弼屢戰屢敗後屢敗屢戰,大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勢。
宗弼的這種死纏爛打的進攻效果明顯,宋高宗趙構誤以為軍事優勢還是在金朝一方,在宗弼的威脅之下,與金朝進行了和平談判,幾乎答應了宗弼提出的所有屈辱的條件,甚至為了顯示和平的誠意,殺掉了主張抗金的主戰派將領、民族英雄嶽飛。這一切都必須歸功於宗弼超強的軍事能力和政治手腕,如果沒有宗弼的極力爭取,金朝的疆域可能會保持在黃河一線,每年的戰爭賠款也肯定沒戲,不可能從南宋身上獲得如此巨大的國家和民族利益。
在皇統元年(公元1140年)十月,金熙宗的養父、宗弼的大哥、太師宗幹去世後,宗弼成為金朝軍政大權的實際操縱者,對內穩定女真貴族的統治,對外征討蒙古部落,是此時金朝真正的中流砥柱。
在宗弼臨死前,還念念不忘國家大事,留下一封《臨終遺行府四帥書》,這個也算是宗弼的政治遺囑。全文如下:
“吾天命壽短,恨不能與國同休。少年勇銳,冠絕古今。事先帝南征北討,為大元帥左都監,行營號太子軍。東遊海島,南巡杭越,西過興元,北至小不到雲城。今契丹、漢兒侍吾歲久,心服於吾。吾大慮者,南宋近年軍勢雄銳,有心爭戰。聞韓張嶽楊,列有不協,國朝之幸。吾今危急,雖有其誌,命不可保,遺言於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