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紫陽縣城老街頭,眺望鴛鴦。水奇觀,象欣賞一幅水彩畫,象吟誦一首抒情詩,象品嚐一杯陝青茶,象痛飲一碗巴。其形、其狀、其情、其味,難以言說。
漢江水靜靜地流淌著,碧綠泛青,一副安詳自在的樣兒。江麵寬闊,幾隻小木船咿呀擊水,象螞蚱蟲兒跳在藍天上。漢水從潘塚山中起源,至此已行水程近千裏,造就了一派浩森坦蕩的大家風度。可是,突然間,發源於四川的、渾黃的任河水斜衝過來,其勢如初生牛犢,不知阻難,迅猛異常,硬要在漢江河道上占一席之地。然而,奔騰的漢江水豈容任河這渾濁的小野水兒來擋它的道,來汙染它的純潔,來改變它的素質,立即大怒,奮起還擊,掀起波浪,加快流速,用以強壓弱的優勢,想把任河水排擠掉。可任河水也不懼怕,不退讓,既然注入大江,就要翻滾向前。但它畢竟還是力量太小了,就被壓縮到山邊去,剩那麼窄窄一溜兒,頑強的行進。漢江水一看大勢所趨,無法可使,便顯出寬容宏量,讓出了那麼一線河道。於是。河道裏就出現了一綠一黃兩股水流並進的局麵。相挽相依,但色彩分明;相吻相親,但不願融彙。也不知是哪一位老祖先發明了這個名詞,稱做鴛鴦水,真是妙極了。
兩股水流並肩擁進了數裏路程,漢江水終於醒悟,念起手足之情,本來主流為大,應納攬眾小支婆才是,並且江存二色也實在有失體統,便撇開了門戶之見,慢慢地接收了任河水的所有分子。任河水自然欣喜歡愉,積極的彙入主流中去再奔前程。江流摻和了。
水色統一了。
漢江水接納了任河水之後,其勢更壯,其色更深,其量更大,其發展更悠遠。
回頭再瞧紫陽山城下鴛鴦水,它隻是一個曆史的說明,一個特殊的自然風光的展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