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看電影,去山那邊 (1 / 1)

說起來可能好笑,為了晚上能看一場電影,我們一整天都會處於興奮狀態的。喝水甜了,吃飯香了,走起路來也有勁兒了。這種情況,住在城裏、天天晚上有電影看的孩子們是無法理解的。

但是,要知道,我們住在高高的。雲纏霧繞的大山頂上,山陡路窄,交通不便。俗語說:上山到天邊,下山到河灘;對麵喊得應,見麵得半天。一個大坡連一個大坡,爬得人腰酸,上山時麵朝黃土背朝天,下坡時挺直身子往後仰。電影放映隊的叔叔們雖然很辛苦,但也難得到我們那兒去一趟。東一家,西一家,住得又很分散,放電影時,隻好擱在大隊部或者學校裏的大院壩上。

於是,我們就得連夜往返十幾裏山路,趕著去看一場電影。周圍方圓數十裏,不管什麼地方有電影,我們都會不辭勞苦趕去的,癮真大啊。

不等太陽落山,我們就鬧焦著讓媽媽給做飯吃。急急乎乎吃個半盈,便扔下碗,幾個孩子一聯絡,精神抖擻地出發了。

道路都是熟悉的。從小上山放牛砍柴,上學讀書,這的每一條山溪,都在我們胸中裝著,眼睛閉下也不會走岔。我們一邊往電影場裏跑,還一邊在荒坡上摘幾朵野花,在山溪裏摸一會兒小魚,在山埡上打一陣劍腳……反正在天擦黑的時候,莫麻達趕到放映的地方。山裏孩子翻山爬坡的功夫,硬是練出來的咧。

到了電影場,我們端來幾塊石頭當板凳,端端正正的坐到了最前邊。

不管是什麼影片,我們都有興趣,當然最喜歡打仗的,抓特務的內容。有的影片,我們看了一遍又一遍,象《賣花姑娘》,恐怕看了五六次了,並且每看一回就流一回眼淚。如果還放映,我們還會跑很遠的路去看的。這一方麵是因為影片故事很感人,另一方麵是我們太愛看電影,文化生活太貧乏了。

看完電影,已經是深夜了,我們還得往回趕。如果天上有一輪圓圓的,明亮的月亮,算是大家運氣好。如果天黑得伸手不見五指,那麼走起山路來就真糟糕。家裏有手電筒的,捏亮了手電筒;有小燈籠的,點燃了小燈籠,沒有這些的,就隻好捆一把竹梢子做火把,來照亮各自的道路。

歸來的一路之上,大家的興致更高,有時候還為一個問題,爭得臉紅脖子粗。談論的中心,自然是當天晚上的電影。記得看了影片《小兵張嘎》之後,我們人人都很激動,一方麵對張嘎的機智勇敢讚不絕口,一方麵又幻想自己如果處於戰爭年代,也會是個出色的小遊擊隊員的,隻可惜現在生活太平靜了,無法使自己得到鍛煉和施展自己的本領。

夜更深了,山裏更靜了,露水落下來,使我們的衣服變得有些潮濕,一陣寒冷襲上了身。我抬頭向遠處一望,喲,滿山遍野,到處都亮著一點點燈光,還有被燈光映出的一個個、的身影兒。原來,翻山越嶺去看電影的,並不隻是我們一個小集團呀,難怪放映場上坐得密密麻麻。我興奮起來了,於是把火把一舉,大聲呐喊道:

“吆嗬嗬……”

我的喊聲,在山穀裏回響。頓時,滿山遍野的火把都舉了起來,都發出了應和的喊聲:

“吆嗬嗬——”

火把被風一吹,顯得更加明亮了,遠遠看上去,真好象密密麻麻的繁星,落在了黑夜的山坡上,這情景,簡直壯觀極了。

啊,原來,大山的黑夜不是平靜的,一顆顆童心,正在強烈地跳動。我們不安於生活的貧困,不安於日月的單調,我們渴求歡樂,渴求知識,渴求得到更多更廣泛的東西,當然,也包括看一場電影這個小小的滿足。

為了看電影,我們去山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