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夏天,巍巍的大巴山上有一種野生植物,滿坡遍野長得特別茂盛。它一叢一叢,到處紮根,樹杆矮小,枝葉碧綠,尖利的木刺,長滿全身。不久,一抓抓豔紅豔紅的小圓豆豆兒,便掛滿枝頭。站在山頂上遠遠望去,真象波濤起伏的綠色大海中,飄浮著一堆一堆紅色的珍珠。這東西名字真怪,叫“救軍糧”。
我們經常上山去放牛、割草,肚子餓了的時候,便跑過去摘下一把紅圓豆豆兒來,塞在嘴裏吃。吃起來麵生生的,有點兒澀,有點兒酸但卻能提神,能充饑。
有一個星期天上午,我幫著爺爺把幾頭牛趕到山坡上去吃青草。牛兒在山坡上轉著,嚼著,噴著鼻氣,伸懶腰時還“哞哞”叫幾聲,真悠閑自在。爺爺坐在石頭上用長煙袋“叭嗒叭嗒”抽旱煙。我呢,一會兒爬上樹去掏鳥窩,一會兒到青苗地裏去捉蝴蝶。翻騰了一陣子,渾身累了,才躺在草地上看連環畫。看著看著,肚子裏卻咕咕亂叫起來,餓的真快。我又翻身起來,去摘“救軍糧”吃。吃了一陣,又摘下一把,遞給爺爺,讓他也吃。
爺爺旱煙抽得正香,他手一擺:“你吃吧,我不餓。這東西我早年吃的太多啦。”
我又吃起來,突然想起一件事情,便問道:“爺爺,這救軍糧名字真怪。你告訴我,它為啥叫這個名字?”
爺爺沒有回答,反問我:“你看,它是什麼顏色?”
“紅的,血一樣紅。”
“對,是血染紅的。這說來話長了……”
爺爺告訴我,唐代末年,人民受不了統治者的殘酷剝削壓迫,在一個叫黃巢的人的帶領下,發動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黃巢的起義軍,就在這大巴山上的土寨子裏駐守過。官軍打來的時候,起義軍浴血奮戰,拚命反擊。糧草供應不上來,他們就摘山坡上的小圓豆豆兒充饑,終於打敗了統治者。起義軍的熱血,也染紅了這些小圓豆豆兒。此事感動了黃巢。他發布了命令,賜予這些小圓豆名叫救軍糧多少年來,多少次農民起義,李自成、白蓮教……一次一次造反,一次一次食用“救軍糧”,一次一次拋灑鮮血,“救軍糧”越變越紅了。
最難忘的是,一九三四年,徐向前將軍帶領的紅四方麵軍到大巴山來,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國民黨反動派,組織了一次一次“圍剿”。有一次,為了掩護鄉親們的轉移,一個班的紅軍戰士,就堅守在這兒山頭的土寨子上。子彈打完了,用石頭砸;幹糧吃光了,摘下“救軍糧”充饑。最後,與敵人展開了肉搏,寡不敵眾,他們全部獻出了生命……講到這兒,爺爺停下來,問:“你說‘救軍糧’是不是血染紅的?”
我被這些悲壯的故事強烈的吸引住了,連忙點頭回答:“爺爺,是的,是血染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