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童年回憶(2 / 3)

接近傍晚十分,泥塘的蘆葦葉才輕輕地擺動起來,迎麵拂過了一些帶著泥土氣息的涼風。小夥伴們誰也不知道詳細的時間,因為大夥都沒有手表。時間看似不早了,此時的魚桶已經有了19條泥鰍,這個數字是相當準確的,泥鰍已經被小之反複數過多遍。夥伴們陸續上了岸,小臉蛋上隨處可見星星點點被風幹的泥斑。滿是泥濘的小腳丫,踩在鄉間小路上,留下一排排清晰的印子。一眼望去,小隊伍倒像是凱旋歸來的王師。

回到村子附近的老地方,大夥就忙開了。在這附近,輕易能找到許多細木條。用木條將泥鰍串上,然後找點幹樹枝生火,就可以開始烤泥鰍了。烤泥鰍可不是一件簡單的活,泥鰍串的太鬆,烤的時候泥鰍一掙紮就會掉到火堆裏,自然不能吃了。烤的時候不能心急,泥鰍離火苗太近容易烤焦。小之永遠不會忘記,因為心急烤出的木炭魚,非常難吃。這些都是夥伴們從無數次失敗中,總結出來的經驗。除此以外,烤泥鰍還有許多需要注意的事項。總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依據按勞分配原則,這次小之分得了兩條香噴噴的烤泥鰍。從那時起,小之就懂得多勞多得的道理。盡管隻有兩條烤泥鰍,好在還很肥,小之很滿足,因為這些是靠自己勞動換來的。“做一餐飯要一個小時,吃一餐飯往往隻要十分鍾”廚房真理又一次得到了完美詮釋。辛苦烤了半個鍾頭的泥鰍,一會就隻剩滿地魚骨了。小夥伴們抹了嘴,添完手指,各自回家。

小之,回到家門口的時候,門檻邊的椅子上隻有那把蒲扇靜靜躺著。不用想也知道,姥姥一定是在廚房做晚飯。此時的小之還不餓,幹脆就躺在樹下的長椅上,回味剛才烤泥鰍的香味。也許是玩了一天的緣故,沒多久小之就在長椅上靜靜地睡著了。

傍晚古樹下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樹上那天牛,那知了,還有那美味的烤泥鰍。多年以後,還會被人談論起嗎?

六歲那年的一個早晨。小之起床第一件事,依然是去廚房找甜米漿和酥油鍋巴。不過令小之驚訝的是,廚房裏除了姥姥之外,還有爸媽。一時間既然忘記了米漿和鍋巴,撲向媽媽的懷裏。小之哪裏懂得‘分開是為了下一次的相逢’這個道理,這次的相逢,意味著將要發生的分離。吃過早飯後才知道,爸媽是來帶小之回去的。至於爸媽說的什麼,小朋友要聽話,六歲都要上幼兒園等等,小之一句都不想聽。小之隻想要和姥姥爺爺在一起,隻想要甜米漿和酥油鍋巴。後來,沒有後來。那天,小之不知道自己哭了多久,竟然累到睡著了。

醒來之後,周圍的一切都變得陌生。席夢思彈床、黑白電視機等等都讓小之感覺到無所適從。也許是睡了很長時間,這一覺醒來小之覺得非常餓。按照平時的習慣,朝著廚房去找甜米漿和酥油鍋巴……淚水,再一次奔流而下。小之,找不到廚房在哪,更找不到甜米漿和酥油鍋巴。

數日後,媽媽給小之買了新衣服、新書包,新鉛筆總之一切都是新的。上學的美麗憧憬,已漸漸衝淡了記憶裏爺爺姥姥鬢角的白發。

幼兒園,離家大約十五分鍾路程。起初由爸爸接送上學,幾個星期後小之就能自己去上學了。

幼兒園采用類似北京四合院的建築結構,三麵環抱的都是教室,剩下一麵是進出的大門。大門地勢較高,通過水泥斜坡與平地相連。邁上斜坡,最先映入眼簾是中央位置的小花園,其中的三棵大柏樹,顯得高大而整齊。小花園的右側有一處空地,擺著一座旋轉木馬,整個木馬是純鐵製的,也可以稱呼它為旋轉鐵馬吧。四周由四條走廊相通,由大門進入,左側走廊第一間教室是育嬰教室俗稱托兒所;第二間是遊戲房,溜溜板、翹翹板等等都在這裏。再往前右轉就是正對大門的走廊,這一排的房間多是教工專用。最後是右側走廊,這裏有三間教室,依次是大、中、小班。小之被分配在第三間的小班教室,正式成為一名幼兒園小班生。

幼兒園的日子總是可以那樣悠閑而快樂。上午大約有三個小時的學習時間,其餘則是課間休息。期間由老師教同學們識字以及簡單的算數。就這樣,從這開始逐個字逐個認識。除此以外,每周還會有兩堂音樂和美術課。毋庸置疑,小之人生的第一首兒歌也是在這學會的。

教音樂的是一位剛參加工作不久的女老師,很年輕也很漂亮。瓜子臉、杏仁眼,時常綁著一束調皮的馬尾辮。笑起來的時候左側臉部會有一個淺酒窩,顯得愈發迷人。修長纖細的十指,仿佛被施了某種魔法,一觸碰到黑白色鋼琴鍵,動人的旋律就繼之而來。美妙的音符就這樣飄蕩在教室的上空,掉落到孩子們清澈的眼睛裏,停留在孩子們細細的發絲間,直到每一個角落。每一堂音樂課都仿佛一個令人陶醉的夢,但願長睡不願醒。

年輕的音樂老師,輕而易舉獲得了孩子們的崇拜,就像明星被追捧那樣理所當然。在孩子們的眼裏,音樂老師是多才多藝的,不僅會彈鋼琴還會畫畫,因為美術課也是由音樂老師教。對於小之而言,也許用塗鴉來描述美術二字更為貼切。老師用彩色粉筆畫在黑板上的花孔雀,色彩斑斕,細長的孔雀翎簡直漂亮極了。小之課桌上的水彩筆橫七豎八躺了一堆,繪畫本上一隻類似小雞的彩色動物,顯得格外有趣。比起孔雀,小之認為還是上堂課的小魚更容易畫。

當然了,對於小之而言,最歡樂的時光不在課堂上,而在課間十分。一顆貪玩並好奇的心,永遠不會滿足。下課的鈴聲,仿佛是天籟的歌聲,時時讓人感到期盼。事實證明,下課鈴聲一響起,孩子們就像一支支離弦的箭,衝向花園邊的旋轉木馬,遊戲房的溜溜板和蹺蹺板上。生怕自己喜愛的玩具被別的小朋友占去了。在這之前就算是音樂課,依然無法改變這一現象。頓時間,嬉笑聲,打鬧聲肆無忌憚地撲向每一個人的耳朵,浸染著每一顆心。此刻的你,即使愁緒萬千,麵對此時此景,憂愁也會瞬間被擊的粉碎。

調皮這個詞,似乎和男孩密不可分。幼兒園的旋轉木馬沒有通電,需要有人在周圍推才能轉,類似於秋千。也許正是這個原因,讓原本單調的木馬又多出了幾分樂趣。簡單來說,一個人玩不了木馬,最少需要兩個人,一人坐上麵,一人在旁邊推。幼兒園的旋轉木馬最多能同時乘坐八個小夥伴。這天正好輪到小之推木馬,開始還和其他小夥伴推的好好的。不知在誰的慫恿下,隊伍一下子顯得分外團結,大夥一起加大了推力。不一會木馬就轉的飛快,幾個膽小的女生頓時被嚇得哇哇大哭,眼淚順勢而下,被風吹落在木馬的朱紅色把手上。一旁的“小推手們”似乎意識到了什麼,不再推木馬而是站在外圍哈哈大笑,表現的十分得意。直到五個推木馬的小夥伴一起被叫到老師辦公室之後,才有所醒悟。最糟糕的結果是,五個人都被罰一個禮拜不能領餅幹。

幼兒園每天放學兩次,分別在中午和傍晚。這一刻的到來非同尋常,比課間十分鍾更讓人激動和期待。放學鈴聲一響起,小夥伴們不約而同的喊出了放學口號,節奏異常的整齊“發餅回家,發餅回家!”

放學後,每人可以在老師那領取到兩塊餅幹,表現好的還能領到一朵小紅花。小之最喜歡的還是奶油夾心餅幹,掰開雙層餅幹,首先就把夾層裏的奶油舔光光,然後才對付餅幹。現在,放學對小之而言,變得不那麼美好了,甚至有些害怕。每當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看著同行的夥伴,吃著剛領到的餅幹,一種莫名的失落油然而生。這種心情,絕對不是兩塊餅幹可以形容的。

隨著一場大雪的來臨,冬季如期而至。

昨夜的雪花,悄悄落了整晚,一夜間給這個世界換上了純白色的外衣。冷風輕輕地吹,雪花靜靜地舞,似乎正等著夢中醒來的人們,欣賞這一美麗的傑作。

早餐是小之意料中的蛋炒飯,因為在昨晚睡覺之前,媽媽就問了小之早餐想吃點什麼。吃完美味的蛋炒飯,小之就該去幼兒園了。媽媽早已準備好了小之的書包和雨傘。接過這些之後,和媽媽做了一個簡單的告別,小之這才出門去了。

昨夜的積雪,沒過了小之的腳背,小靴子踩在潔白的雪麵上發出“茲茲”的響聲。小之扛著媽媽準備的大雨傘繼續前行著,忠實的雨傘將小之保護的很好。遠遠望去,隻有雨傘在雪地裏移動,還有雪地上那兩排小小的雨靴印子。

早起的鳥兒,此刻似乎也變得懶惰起來了。一路上沒有親切的鳥雀聲相伴,顯得冷清了許多。唯一值得安慰的是,還有風兒在耳邊輕輕吹。雖然有些冷,但至少不那麼寂寞了。偌大的傘簷遮住了小之前方的視線,小之便幹脆沿著腳下道路延伸的方向往前走。一步兩步三步,不知在多少次重複之後,小之終於抵達了幼兒園門口。

帶著一種勝利的喜悅,狂奔向大門口的水泥坡。坡並不高,底端離地麵約二十公分,斜角三十度向上延伸約兩米。兩秒鍾之後,小之為剛才的行為付出了代價,瞬間摔了個人仰馬翻。書包裏的課本散落一地,雨傘竟然趁機和風兒嬉鬧起來,越跑越遠。小之絲毫沒有猶豫,一個翻身爬了起來。抖了抖身上的雪,三步並著兩步將企圖逃跑的雨傘追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