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農民 老板 企業 家身份因煤而變(1 / 3)

陝西煤老板的成長軌跡

資料顯示:陝西省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工業基地之一,全省含煤總麵積約57000km2,累計探明資源量1700億噸。這些資源主要分布在鄂爾多斯盆地及其邊緣翹褶帶,按照地質時代及地域分布情況,陝西省主要煤炭資源可分為五大煤田,即陝北侏羅紀煤田、陝北石炭二疊紀煤田、陝北三疊紀煤田、渭北石炭二疊紀煤田和黃隴侏羅紀煤田。陝西省煤炭資源總量居全國第四,探明煤炭資源居全國第三,低灰、低硫煤炭資源居全國第一,國家確定的13個大型煤炭基地陝西有3個,國家規劃礦區陝西有10個。

陝西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陝西地處西部欠發達地區,底子薄。陝北過去墚塬溝峁連綿不絕,荒涼貧瘠。1980年前後,時任國務院財貿領導小組副組長的神木人李智盛向國務院建議,開發神府煤田。

1981年,陝西省一八五煤田勘探隊隆隆的鑽探聲,終於敲醒了沉睡中的神府大地。1982年,地質隊向國務院提交了《陝北侏羅紀榆神府區普查找煤地質報告》,探明煤炭儲量達2363億噸,轟動世界。

1986年,國務院決定將神府煤田由前期準備開發轉入立即開發,從此拉開了神府煤田大開發的序幕。1991年,包(頭)神(木)府(穀)二級公路陝西段建成通車,神府煤田開發如火如荼。當時,府穀縣委、縣政府也開始鼓勵私人辦煤礦,隻要掏10元辦證費,就可以拿到蓋著政府大印的煤礦開采證。

20年過去了,陝西煤炭工業取得了輝煌成就,為國家經濟建設貢獻了不可忽視的力量,促進了地方經濟的飛速發展。同時,也伴生了社會上廣受爭議的煤老板群體。

煤老板成長在一個特別的環境

隨著改革開放戰略政策的實施,國民經濟得到全麵的恢複發展,國有重點煤礦,再加上產量占全國不到20%的地方國有煤礦產量,遠遠滿足不了經濟快速發展對煤炭的需求。

1983年3月,中央書記處召集煤炭部黨組研究煤炭工業發展問題,會議集中討論的是小煤礦的發展。胡耀邦全麵分析了煤炭麵臨嚴峻形勢的同時,提出國家、集體、個人一起上的方針,指出對小煤礦要采取放寬、搞活的政策。

隨後製定了一係列政策,采取多種措施,鼓勵發展群眾辦礦,由各級主管部門歸口管理等一係列有針對性措施的出台,將小煤礦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階段。

無數產煤區農民響應號召,以個體或村集體、鄉集體的形式,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挖煤運動。到1997年底,全國共建成小煤礦6.1萬個,占煤礦總數的95%。

煤老板就是在這樣的曆史機遇麵前出現的。

很多農民實現了從普通人到富豪煤老板,再到能源型企業家的身份轉變。窮怕了,突然暴富,煤老板引發了一係列社會話題。

“煤老板現象”在陝北、在渭北、在陝西乃至全國的出現,受到了全社會民間、媒體、學界、政府機構等目光的高度關注。

百度“陝北煤老板”,找到相關網頁約27200篇,從各種媒體報道中常見到以下描述煤老板群像的文字:

發跡除了煤、油,他們身上還有股“勁兒”。不管是以能源起家的,還是學成下海的,陝北富豪身上有股衝勁兒、有股拚勁兒、有股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倔勁兒,以至他們總敢想敢做,經得起跌宕起伏……

“不要妖魔化我們,也不要標簽化我們。不要隻看到我們今日人麵前鮮光的成功,而看不到我們在人背後努力拚搏付出的汗水、淚水,甚至血水……”

陝北那麼多人,為什麼他們富了?歸因最多的是陝北人的性格特質。陝北人抱團,性格上又大大咧咧,一說買房,甚至往往一下子買好幾棟樓,即所謂的“陝北購房團”。這在陝西房地產界有著很傳奇的色彩,不計較價格、紮堆買房是他們買房的普遍特點。

在陝北富豪中,有的出手闊綽,一擲千金,甚至有“炫富”之嫌;有的賬上有億萬資金,但生活卻很“摳門”,可謂一毛不拔。“膽大能吃苦,有錢文化不高”,陝北煤老板是一群改革開放的幸運兒。一席飯數萬元,一輛車幾百萬,出手闊綽的背後卻縈繞著對煤礦出事的擔憂甚至是對綁架的恐懼。他們有著普通農民那種擺闊氣、愛攀比的心理,也有著普通農民熱心修橋補路、捐資助學的善良本性。

“有膽量,敢想敢為;有肚量,經得起挫折;關注全局,不拘泥小節;肯吃苦,決心大,幹勁足,力求完美。”這些可以說是陝北富豪的普遍特質。

“隻要走出來的,比如紮根西安的陝北富豪,各方麵素質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位接觸陝北富豪較多的學者感慨地說。

“在他們中的一些人身上,你看到他們身價過億,卻仍舊保持著從前的吝嗇和土氣,他們少年時代是這樣的,今天也仍舊如此。他們的出手闊綽,經常是為了掩飾內心的不安。”專欄作家許知遠在他的博客裏寫下一段話,文中所提到的“他們”是一群令人羨慕但又神秘的人群——陝北煤老板。

他們出生在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缺衣少吃,生活相當艱苦。長輩受到“養兒防老”思想的影響,家中自然人口眾多,這讓本就貧寒的家庭雪上加霜。自幼窮困潦倒的他們,更是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的機會,完全繼承了小農思想,但也繼承了農民樸實勤勞的優良傳統。在艱難的創業之路上,他們能吃苦能耐勞,最終一步步走向成功。他們具有暴發戶的炫耀心理,也有樂善好施的慈善行為。他們是一個獨特的群體,有著自己顯著的特點,也有著自己的成長軌跡。

一個值得關注的事件

一些不容忽視的現象

一組引人深思的話題

王寶來式礦難救援

“事件回放”

2008年7月31日,神木趙家梁煤礦突發大麵積冒頂事故,9人被困井下。

省、市、縣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迅速組成救援指揮部,緊急啟動救援預案,相關領導趕赴現場,坐鎮指揮救援。

這時,臨危受命、快速集結的一支業餘救援隊以特有的風姿第一時間進入人們的視線!在曆經123個小時的緊急搜尋後,創造了一個“9人遇險8人生還”的礦難救援奇跡。

2009年10月17日淩晨1時許,陝西省神木縣永興鄉高莊煤礦發生了大麵積冒頂,冒頂麵積達17萬平方米,3名下井作業的礦工下落不明。

又是這支業餘救援隊在危難時刻伸出援手、義務出擊!56名成員火速開赴事發煤礦,全力搜救,最終成功使3名礦工生還。

兩次冒著生命危險奮力救援的這支義務救援隊總指揮叫王寶來,是神木縣張家渠煤礦礦長,其隊員都是他礦上的普通礦工。

兩次礦難的及時有效救援,不但在業內形成了強烈而廣泛的反響,社會各方也對這支能打硬仗、作風過硬的鋼鐵團隊給予了特別讚譽!當地民眾將其親切地譽為“王寶來救命隊”、“煤礦活菩薩”,甚至官方的表彰通報及總結文件中也出現了“王寶來救援隊”的稱謂。同時,由此也引發了眾多媒體對“王寶來式礦難救援”的高度關注。

“媒體聲音”

新華視線 新華網12月4日電

陝西有支礦難“義務救援隊”

黨報聲音 陝西日報2009年11月12日

大愛 大義 大德

——記兩次創造礦難救援奇跡的

“生命掘進者”王寶來

內蒙古日報2009年12月8日

危難之處顯身手

——“王寶來式救援”引發的生命拷問

中國安全生產報2009年12月26日

“生命掘進者”王寶來

民報關注 華商報2009年11月25日

生命通道的開掘者

——記兩次創造礦難救援奇跡的王寶來和他的礦工兄弟們

熒屏聚焦 陝西電視台2009年10月28日《今日點擊》

生死八晝夜

西安電視台2009年11月16日《關注》

井下八晝夜

陝西數字電視2009年12月8日《非常人生》

煤老板王寶來的舍得人生

“政府評價”

參加這次救援的除了省市縣有關煤礦管理、安全監管等部門外,還有王寶來救援隊,共曆時8晝夜、196個小時。這次救援是我市繼去年趙家梁煤礦“7.31”冒頂事故成功救援之後的又一次成功救援,也是我市煤礦事故救援曆史上的成功範例。

神木縣高莊煤礦“10.17”冒頂事故成功的搶險救援是社會各界關愛生命的一次“大愛”行動,市政府、神木縣政府決定對在此次事故搶險救援中作出突出貢獻的王寶來救援隊等15個先進集體以及王寶來等24名先進個人給予通報表彰,同時決定用百萬元重獎這些先進集體和個人。

(摘自榆林市人民政府榆政函《2009》158文件)

“現象透析”

刷新了群體形象

神木縣兩起礦難,王寶來礦長帶領他的礦工組成的業餘救援隊積極參與,使11條生命死而複生。

事情雖然就這麼簡單,但我們卻體會到了生與死的深奧。

2010年,煤礦安全事故頻發:

1月5日,湖南省湘潭市湘潭縣譚家山鎮紫竹村立勝煤礦在生產過程中發生井下電纜起火事故,造成34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2962萬元。

3月1日內蒙神華烏海能源有限公司駱駝山煤礦發生透水事故,有1人經搶救無效死亡,被困井下的31名礦工已無生還可能。

3月15日,河南省新密市東興煤業有限公司發生井下火災,導致25人遇難。

3月28日,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王家嶺煤礦發生透水事故,38人喪生。

頻發的煤礦重特大安全事故,令人痛心。

中國礦難次數之多、人數之巨,是不爭的事實,是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人們不禁要問:礦工什麼時候才能不背負沉重的“十字架”艱難前行?

2009年歲末,一部名為《山西煤老板》的暢銷書將人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煤老板這一特殊群體。

在社會公眾視野裏,一方麵是煤炭安全生產領域頻發的礦難,另一方麵是頗受爭議的煤老板。礦難之時,安全生產再次拉響警笛,礦工生命安全引起關注,礦難背後的利益糾葛受人非議,公眾的目光對於事件漩渦中的煤老板頗多責難。

在中國富人階層裏,不得不說的煤老板群像顯得斑駁陸離,他們身處能源基地,依靠能源開發暴富,擁有可觀財富,在社會環境和自我價值體現方麵的挾裹、擠壓中扭曲,在社會上演繹了太多的黑色故事。他們引起人們對於這個富人階層的好奇和關注,他們的形象和為富不仁、揮金如土、漠視生命等字眼經常相關聯。

這種群體形象的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改革開放以來,私有經濟高速增長,在這一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先富起來的人”。在曆史形成的“均貧富”的社會財富心理影響下,在“理想社會主義”社會思維慣性的驅使下,人們對“先富起來”的煤老板特別苛求。

特別的關注必然麵對公眾的評判。煤老板以煤炭資源為財富之源,而能源是社會財富,在這裏,完全可以忽略由於經濟規律對社會財富分配不均導致的民眾心理失衡。再者,從事煤炭生產的礦工階層多是社會的弱勢群體,以貧困人群為主,特別是民營煤礦大量用工是來自社會底層的農民,勞動關係、勞動保障等方麵的問題突出。這樣一來,對比鮮明的勞資雙方形成明顯的反差和強大的心理落差。

同時,頻發的礦難一次又一次的刺激和挑逗著人們的神經,每次礦難都是遇難礦工以生命的代價在拷量人們關注的目光。事故背後的瞞報漏報等惡劣事件、在賠償問題上金錢與生命的不等量交換、利益鏈條上的斤斤計較、個別黑心礦主在災難來臨前表現的如煤炭一般的黑色行徑以及冷漠,使社會關注的目光除了質疑之外,更多的是對煤老板的憤怒,甚至敵意。

作為富人階層的煤老板,需要以其陽光健康的形象為社會樹立財富理想,形成正確的財富力量。而這種理想和力量在客觀上會影響社會的關注目光,形成良好的社會心理,對建設和諧社會有著極其重要的引導意義,具有很強的現實說服力。

陝西煤老板王寶來是一個通過自身努力,適逢改革發展良好機遇,投身煤炭開發的財富形象。有報道稱:王寶來兒時因家境貧窮,無法度日,很小的時候被父親送回到祖籍山東,後又輾轉回到包頭市生活。從事過多種行業,從單純的謀生逐步轉化為煤炭開采和經營,走過了一段坎坷艱難的財富聚集之路。

和很多陝西煤老板一樣,王寶來少時的經曆與創業的艱難,讓他養成了質樸善良、豪爽仗義、重情重義的品格。

苦難的經曆和財富的來之不易使王寶來這個煤老板對煤炭生產安全、礦工生命、勞資關係有著樸素的感情,而這種感情才是安全生產的根本。煤老板王寶來多年來在井下和礦工們朝夕相處,和礦工之間有著深厚的感情基礎,多年的打拚,使他能夠把安全生產永遠排在心中的首位。

媒體這樣描述:8年來,每逢礦工下井,他就會語重心長地講:“安安全全下井,平平安安升井,安全比什麼都重要!隻有安全了才能和老婆孩子團聚!”這些年來,他與礦工已經結下深厚的手足情,每一個礦工都是他最心愛的家人,最寶貴的財富,而礦上的每一個礦工們也像敬重自家兄長一樣尊敬他。

正是這樣,在得知其他煤礦發生礦難時,王寶來式救援才會顯得自然而然,才會表現出一個煤老板應有的作為。高莊煤礦發生礦難時,由於井下冒頂地段情況十分複雜,不時發生著新的塌方,給救援工作帶來了極大困難。井下開挖救人通道的核心重任誰來承擔?不但指揮救援的各級領導又想到了他,而且參與救援的各方職能機構與此同時也期待著他!張家渠煤礦礦長王寶來和他的礦工兄弟們,再次勇敢地站到了生死救援的第一線。

王寶來接到指揮部的求助電話後,立即調動礦裏的56名骨幹力量迅速到達。麵對這個完全陌生的礦井,他親自帶領技術人員下井,想方設法深入被塌方煤層堵得嚴嚴實實的巷道角落,實地勘查井下冒頂的具體情況,並迅速製定了緊急救援方案。因挖掘的巷道與采空區相鄰,隨著所挖掘巷道的深度的增加,頂板和煤幫的壓力也在增加,常有斷裂和塌落的情況,煤渣掉落的響聲不斷。巷道被炮聲震得直發顫,多處出現防護頂板下沉現象,時刻存在著塌陷、落石等險情。此外,隨著掘進的巷道越來越深,礦井下的積水也越來越深,渾水漫過了救援人員的膝蓋、甚至腰部,頭頂的礦燈僅能照射一兩米距離。王寶來就是在這樣艱辛和危險並存的處境中,帶領掘進隊員們冒著隨時可能被壓在巷道裏的威脅,憑借著多年的井下作業經驗奮力向深處掘進,硬是用“人抬肩扛”等辦法加強巷道支護,一米一米地探尋生命的氣息……此時,最可怕的是退路被切斷,救援人員被埋在井下,雖然生命麵臨威脅,即使是如此極端惡劣的救援條件中,王寶來仍然臨危不懼、鎮定自若、沉著指揮,而且始終堅定地和礦工們相守、相護在一起,一邊進行現場指揮救援工作,上下協調保證掘進工作順利進行,一邊派人買來了牛奶、礦泉水、麵包、方便麵等食品,以防退路被堵時,可以多堅持些時間,以待後援。

為了被困礦工兄弟,他們在近乎悲壯地進行救援。

然而就是在這種環境中,他始終強調:“一定要保證救援隊員的飲食和睡眠,保證他們的救援安全。”可是在幾天幾夜高強度的救援工作中,他自己卻隻在巷道邊上打了幾次盹兒。由於喊話過多,他的嗓子沙啞不堪,幾乎發不出聲,頭痛、胃疼等一些老毛病也犯了,但是他根本沒有在意自己的身體,卻在碰到被困礦工家屬時,他一遍遍地耐心勸說,要他們好好吃飯,保重身體,家人一定會平安歸來。

趙家梁煤礦發生礦難時,王寶來當即召集已放假回家的礦工們火速返回,7小時後彙合,散居於內蒙、榆林等各地的礦工,經過123個小時緊急救援,8名被困礦工成功獲救。

王寶來不為名、不圖利,忘卻生死帶領著自己的隊伍兩次創造礦難救援奇跡,用自己對礦工兄弟的深情厚誼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時代讚歌,被當地群眾譽為《亮劍》中“李雲龍式的隊伍”。

成功救援的背後是王寶來作為一個煤老板的人格魅力、個人號召力形成的團隊精神。作為民營企業家,他之所以有這樣的凝聚力,是因為兩次生命救援,他都親自下井,在最危險的時候身先士卒,站在最前沿,挺在最險處,說得好不如做得好!正是由於他的堅定與無畏才組建了這支令人稱頌的團隊。

兩次參加救援的煤礦炮工張巨直說:“井下那種危險一般人根本無法想像,真是以命換命!但是兩次下井救援時王礦長都始終和我們在一起。所以,跟王礦長一起救援時,我們都是默默地主動把手機關掉,直到救援完後才開機跟家人聯係。礦難後下井救援是一項非常危險的工作,我們但願不要有下次,但如果真出現下次,要是王礦長還是帶頭走在前麵,那我們也還跟著下!他都不怕,我們怕啥?”

“王寶來式救援”充分體現了他對生命的珍愛!是啊,煤老板對礦工生命的珍視是做人、挖煤、致富的底線!王寶來式救援是在災難麵前挽救人的生命,是在和死神爭奪生命,是在財富和生命之間做出的決然選擇,而支撐所有礦難救援的信心、勇氣和力量的,就是生命價值高於一切的信念。王寶來在救援現場這樣說:“世上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嗎?金銀財寶能買來生命嗎?再說了,救別人就等於救自己,見死不救還不如畜牲!”他的話擲地有聲。

在救援過程中,神木縣政府為激勵士氣,拿出15萬獎勵他和他的隊員,被他當場謝絕了。他憨憨地說:“我理解縣領導們的心情,但我不能接受這些錢,如果這8名礦工遇難,就是150萬又有什麼用?8名兄弟能順暢著上來,比什麼都重要……”事後,他卻自己拿出50萬元獎勵了他的救援隊員。在他眼裏,又有什麼比礦友的生命更重要?

作為煤老板,王寶來在金錢麵前表現出可敬的財富觀。汶川大地震,修建鄉村公路,他都伸出援助之手,用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

小時候因為窮,他上不起學,沒念過多少書,這些年在外打拚,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受教育是每個人的權利,不能讓貧窮斷送了孩子的讀書夢,他給當地貧困兒童捐款50萬元。身為包頭人的他,也在為養育他的家鄉默默奉獻著。2009年3月12日在包頭市“春蕾計劃”救助貧困女生活動中,他共救助263名貧困女生,為了有計劃做好這項工作,他自己出資400萬元,成立了寶隆慈善基金會,幫助著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王寶來的另類煤老板的形象在黑色煤炭麵前熠熠生輝,在頗受爭議的煤老板群像麵前鮮明突出。我們需要王寶來式的煤老板:以他的奮鬥曆程激勵人;以他對生命的敬畏拉緊安全生產的警示燈;以他的財富觀形成富人階層的人生理想和社會責任。

王寶來,他帶給煤老板更多的啟發,帶給這個社會更多的不同於煤炭的光亮色彩。

救贖了社會心理

改革開發30年,中國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此前長期的意識形態教育使物質相對困乏,而改革以後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不僅僅使廣大民眾獲得了極大的物質滿足,而且造就了一大批積累了相當財富的人。

在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推進過程中出現了一些不協調。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時代要求建設和諧社會,促使社會的全麵進步。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先富起來的社會階層,作為發展壯大過程中的民營企業家,應該承擔怎樣的社會責任?怎樣完成個人奮鬥和國家經濟發展,以及社會進步之間的完美結合?同時,作為經曆和見證這個過程中富裕起來的財富階層,如何運用自身財富,實現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精彩轉換,也是時代發展對於煤老板們的期望。

煤老板是這個過程的重要經曆者,對於國家、社會等深層次的問題有自身的獨特認識和理解。經過自身的努力,適逢發展機遇,取得了資產的積累,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在社會價值體現方麵,王寶來以自己的行動對社會交納了一份滿意的人生答卷。

與他形成反差的是,很多的富裕階層在取得財富以後,就有了典型的中國式暴發戶作為,人們在理解他們滿足自己的物質消費的同時,對於其所表現出來的畸形消費觀和蒼白空洞的精神形狀很失望。豐富的民間故事和聲音演繹了太多的暴發戶,他們帶給了社會心理足夠的負麵影響。

憑借資源致富造就了一大批富裕階層,這些人依托金融領域的金、建材領域的木、海運領域的水、房地產領域的土以及煤炭資源領域的火。而這些群體中,猶以煤炭資源暴富的煤老板因其資源特點、勞資關係以及礦難高發而受到責難。這些人社會責任的缺失以及膨脹的物質消費欲望顯得特別刺眼。

在這樣的社會現狀麵前,王寶來的救援和他的煤老板形象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意識、社會責任感就顯得彌足珍貴,具有一定的思想和啟示意義。

礦難發生後,王寶來“天下礦工是一家”的情懷和義無返顧的責任意識受到來自各方聲音的尊敬。趙家梁礦難後,王寶來當場謝絕了政府拿出15萬元獎勵。這種獎勵和肯定對於王寶來礦長來說,遠遠比財富的積累更珍貴。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財富數目的增加,還需要在社會角色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除了人們對其財富的羨慕和激勵作用,更重要的是社會對其人格力量的尊敬,並由此而形成的社會對於富人階層的公正心理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做個受人尊敬的有錢人,做個對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有益的煤老板。在兩次礦難救援行動中,王寶來把自己礦裏的精英骨幹全部調集到了救援隊,所以他的煤礦不得不停產。也就是說,他停下了自己礦裏的生產,帶著自己的礦工,拿著自己的錢,還是一個外地人,帶領著一支並沒有救援職責和義務的礦工們,在危難時刻伸出援手去挽救危難中其他煤礦的礦工兄弟。這樣的義舉,這樣的大愛,先後兩次,義無反顧,王寶來無怨無悔。

王寶來對於礦工的感情樸素而真摯。他說:“我很清楚礦工的生活,他們每個人都是家裏的頂梁柱。一個人丟了命,會影響家庭三代人。我們這些礦工的子女都很爭氣,有不少在讀大學。別說是丟了命,就是碰壞了胳膊、腿,他們的生活都會發生大的改變,對此我深有感觸。天下礦工一家人,救別人等於救自己,知道有人被困而我們不去救,良心說不過去。”每逢礦工下井,他就會語重心長地講:“安安全全下井,平平安安升井,安全第一!安全才能和老婆孩子團聚!”對於王寶來來說,賺錢首先要安全,錢買不來生命,生命隻有一次。

這些年來,他與礦工一同作業、一同生活、一同創造奇跡,早已經與他們結下深厚的手足情,每一個礦工他都視同自己的家人。王寶來經常告誡大家,我們都是從苦日子熬過來的人,不能忘本,今天有能力了,就要為社會多做點貢獻。

煤老板王寶來以自己樸素真摯的感情,以自己危難麵前身先士卒、大義凜然的舉動,以經曆苦難後對於財富積累的平常心給社會樹立了一個親切可愛、散發人格魅力、體現人性關懷的煤老板形象,而這個形象中是他個人人生價值的完美體現。

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富人階層和企業在財富積累以後所表現出來的財富觀以及社會責任感令人失望,更別說如發達國家的富人們在財富積累以後所表現出的個體生命修養和社會責任。王寶來沒有把自己當成可以坐享其成的富翁。在礦難發生之際,置停產一天就會有很大的經濟損失而不顧,召集礦工上火線,謝絕政府獎勵而自掏腰包,出資修路助學,設立慈善基金。這些作為給時下頗受非議的富人階層以榜樣。王寶來說,我們有幸生在這個時代,是這個時代給予了我們成功的機會,應該感謝社會給予我們的一切。心懷感恩,不忘責任。在創富道路上穩步前進的王寶來,向社會展現了一個成功者身上閃光的勇於奉獻、敢於擔當的時代精神,呈現了一個企業家所願意承擔的多層麵社會責任。王寶來式救援團隊所呈現的真摯情懷與忘我精神正是當今企業家社會責任的最好詮釋。

高發的礦難和煤炭生產的高利潤,日進鬥金的礦主、煤老板,因為礦難喪失生命的礦工,礦難發生後屢見報端的瞞報,遇難礦工家屬的悲天哭嚎,管理的缺位,背後的各種黑色利益信息等等這些煤炭安全生產和生產以外的社會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時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礦主、社會、民眾的經濟價值觀和心理價值觀。

從這個意義上講,王寶來式救援體現了社會進步,救贖了社會心理。我國頻發的礦難成為人們對於災難的最具體、最直接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幾乎隔天就在媒體上出現,拷問著人們對於經濟增長和生命價值的選擇,震顫著人們敏感的社會神經,影響著人們的社會心理、財富價值和生命價值的心理趨向。王寶來式救援使11個生命奇跡生還給我們帶來一點希望,給麻木和漠視一記響亮的耳光,也給我們災難麵前的社會心理帶來溫暖和希望,這一點彌足珍貴的,也最有價值。

引發了對民間救援力量的關注

中國煤炭生產安全一直是一個饒不開的“黑色話題”。黑色困擾下的各種複雜的社會問題、經濟利益、礦工生命安全保障等等涉及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諸多神經,錯綜複雜、矛盾交織,成為目前中國煤炭工業發展的一個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礦難聯係著生命的災難又成為諸多矛盾中最令人關注,最誘發社會關注,最可能導致各種矛盾突出的問題。礦難救援,是災難來臨時我們首先必須麵對的問題,而這個問題牽扯礦井下的一個個與時間賽跑的生命的呼喚,是災難來臨時考量政府行為和礦主責任,甚至良知的沉重話題,是被困礦工家屬翹首期盼死神的垂憐,渴望回歸一個生命,救活一個家庭的幸福,使其完整和延續,是煤炭安全生產出現問題時最值得最應該也最具有超越社會經濟範疇的人性作為……

2009年歲末,一部熱播的災難大片《2012》引發了人們太多的思考,片中散發的濃鬱的人性關懷和溫情也溫暖著人們對於善良和美好的期許。礦難也是災難,當礦難來臨時,政府、礦主、礦工家庭都將麵臨什麼?我們的財富價值,社會心理在那一刻將會產生怎樣的變化?礦難救援,我們給他一個美好的希望,就像影片中托起人類希望的飛船。

陝西之北,我國新興的能源化工基地。隨著煤炭工業的騰飛,礦難的噩夢也如影相隨。神木縣永興鄉高莊煤礦事後,政府對成功礦難救援發出的總結通報和獎勵名單上,我們看到除了政府及煤礦安全生產部門、煤炭企業的專業救援隊以外,出現了民間救援力量,表彰獎勵了一大批此次礦難中的先進集體和個人。

這支民間救援力量並沒有經過相關機構的專業的培訓,是一支純粹的業餘救援隊,而他們的卓越表現,並不僅僅在這次礦難中發揮力量。

經曆礦難的人會有災難般的噩夢,會從此逃離礦井。礦難救援是一個危險而專業的工作,使命崇高,處境危難。一般由政府或者礦井組織,具有高度的組織管理和科學施救計劃。即便非常專業,在實施過程中有時也會眼睜睜看著礦工的生命消失在黑暗之中而無能為力,那王寶來式的礦難救援為什麼會出現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