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南京西路(1 / 1)

說到十裏洋場南京路,總是無人不曉的了。當年程乃珊說到這條馬路,用的是“白相”兩字,(上海方言裏,“白相”是玩的意思)“從字麵看,‘白’,有種低成本低支出的意思;‘相’,含交流溝通,觀察分析之意。”這個詞,我認為與其用在整條南京路上,是更適合南京東路的。南京東與南京西,雖然隻是以西藏路為界間隔開,但其實,兩條馬路的氣質是迥然不同的。

南京東路有個別號,叫“大馬路”,改一句俗語就是,“馬路一大,什麼鳥都有”。各色人等齊齊來“軋鬧猛”的,周末節假擠得水泄不通的,不過是沒架子、平民化、整一個大型超級百貨市場的外灘到步行街一段。把那群人原封不動搬到南京西路上,讓他們從東向西走一遍,相信很多人都會覺得索然。它太氣派了,氣派得和普通大眾生出了距離。而距離,又產生了美。豪華的、優雅的美。就算隻是遠遠消受這份美,最起碼也得有一顆悠閑的心。

從西藏中路到延安西路,不長不短的3862米,就是整條南京西了。當年的英國殖民者以便於輸送炮隊,幫助清廷攻打太平軍為理由,由跑馬總會出資,越界辟築。從清朝的1862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2002年,140年間,它初名湧泉路,後來又因了靜安寺的香火旺盛改名為靜安寺路,1945年抗戰勝利後又作為南京東路的延續,更名至今。

上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南京西路就以商業繁榮而著稱,近代上海華商投資開辦最大最豪華的旅館國際飯店、號稱“遠東第一流華麗影院”的大光明電影院、當時最好的一家皮貨店第一西比利亞……都開在這條馬路上。此外還有各種高級舞廳、咖啡館、酒家、菜館等等,呢絨西服、地毯公司、珠寶玉器店也是比比皆是,“不夜城”之名,絕對貨真價實。

這條昔日上海最繁華的商業大街,如今因為有了一個雲集世界頂級品牌的梅龍鎮、中信泰富、恒隆組成的“金三角”,將老大哥南京東遠遠摜到了時尚之後。

南京西路吸引人的,恐怕不僅僅是那些鱗次櫛比的精品專賣店,這裏的建築也是頗有看頭。沿著寬闊的人行道閑走到上海商城,再隨性的步子都會覺出一點累來,索性在商城門口的白色長椅上小坐片刻,看看周遭風景,也是別有情趣的。

首先是商城附近一段的人行道,尤其幹淨。下雨天穿白褲子走,濺濕的褲腳管絕不會是墨墨黑的,頂多是淡淡的灰影子。伸手指在長椅上一抹,雖然臨著大馬路,車來來往往地不停,卻也是沒灰的。長椅的設計別具匠心,乍一看,第一聯想就是一節節白色的五線譜,配襯著不遠處貝聿銘設計的上海商城,讓人忍不住讚同那句話,建築就是凝固的音樂。

坐在長椅上,向後轉270度,就能看見馬路對麵、俄羅斯風格的上海展覽中心了。我曾經在夜幕下透過匆匆人流,看見一個半大男孩子,帶著另一個半大男孩,騎著自行車,一圈一圈在展覽中心的廣場上轉悠。灰蒙天色籠罩著穿深冷單色外套的他們,在馬路兩旁一徑燦爛的燈火裏,凸顯出孤獨來。讓我平白想到青春兩個字,想到北野武的那部《壞孩子的天空》,那裏麵的兩個男孩也是這樣悠閑地轉著,仿佛永遠都不會結束……該是回家吃晚飯的時候,他們,又背負著怎樣的故事?

就是讓人遐想了。

我是很喜歡在南京西上這樣消磨時光的。尤其是冬天,天氣好的時候,太陽曬得人暖洋洋直發昏,便是懶洋洋。可惜冬天的太陽去得早,空氣裏一開始降溫就有了冷意,趕著人走,由不得你戀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