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英
“滿州國”成立後,我沒有回到吉林過過冬天,所以也不知這水院子是否每年還應時出現,我想,多半會有的。
一到冬天,鬆花江上就結了冰,至於說冰層有多厚,可是沒有人知道,不過,從冰麵上禁得起載重的車輛耙犁往來,壓不碎,陷不下去,可想而知是很厚的了。但這冰麵,並不是光滑如明鏡一般的,倒是讓積雪死死地蒙蓋著,滯著。
在江冰上的雪層中插上木柴,然後在木柴和積雪接合處澆上水,水過些時結成冰,木柴凍在冰雪中,就在江上添出來一圈籬笆,踢不動,推不倒,比鐵鑄的還要堅牢。這樣用木柴在江麵上搭出來的一個範圍,就叫作“水院子”。
可是,水院子並不是四麵都用木柴圍起來的,實際上多圍著三麵,這中間還要開出幾個大門,是車馬行人進出的要路口,其他一麵不圍木柴的連在江坎上。在吉林,水院子最多的地方是三道碼頭,西江沿和東大灘有時也有一兩個。
水院子大門上,都掛著橫匾招牌,不是叫什麼“天興店”,再不然就是“水盛棧”這類含有“興”“盛”字眼的名字,都是用紅紙貼的,因為頂多隻能用一冬,用不到雕刻木匾。
水院子搭成以後,大耙犁,大車載著一些木材,糧食,小耙犁拉些燒柴,木炭,穀草,遠遠地從不同方向趕來,來到水院子裏預備發賣。所以水院子的本身,雖是客店性質,一麵還具有交易市場的特點,這大概也就是水院子形成的主因吧?
這以後,在江上天天見到的,就是絡繹不絕趕來的一些耙犁和車輛,上麵都載著滿滿的東西,一投進水院子裏,行程就算告一個段落。趕車趕耙犁的人住的地方,是江坎上水院子東家的棧房,不然,肯多破費一點錢為求睡眠安適些的人們,就要街上別投客棧去歇息。貨物賣不了,不要緊,放著好了,牲口,貨物全不用自己照料,有院頭給看管的很周到的。
每天,天一亮,水院子裏就有些人講買講賣,院頭作中間說合人,一直到黑天時才收束交易。所以,白天的水院子,真是比大街上熱鬧百倍。
這些賣貨人,全是沿江居住的,也可以說是靠江吃飯的,夏天,秋天,他們在江麵上漂著木筏,或是擺船運送糧食,柴草;冬天,春天,就開始這樣的冰上生活。
春末,是水院子壽終正寢的時候,江水在漸漸的溶解,那些埋在冰雪中的木柴,也就拆除了。拆除的方法,是用板斧砍著結好的冰雪,砍碎了,木柴就倒下來了。此後,江麵上車馬行人漸漸減少,減少到開江前,再也在江麵上找不到一個活動的動物。
“滿州國”成立後,我沒有回到吉林過過冬天,所以也不知這水院子是否每年還應時出現,我想,多半會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