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懷恨是不值得的(1 / 1)

佚名

在幫助別人之後,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善意總是多於惡意的。

我曾接到一封愛發牢騷的友人寫來的信,他說:“我永遠記得,我新婚的嫂嫂和哥哥在我的生日那天一同外出旅行,而沒有對我說一句祝賀生日的話。”

“我永遠記得”——對啦,毛病就出在這裏!

不管我們的理由如何,懷恨總是不值得的。潛留在我們內心裏的侮辱,永難平複的創傷,都能損壞我們生活中的許多可愛的事物。我們被鎖在自己的苦惱之淵裏,甚至無法為別人的幸運而愉快。怨恨就像毒害我們的血液、細胞的毒素一樣,影響、侵蝕我們的生命。

頭痛、消化不良、失眠和嚴重的疲倦等,是懷恨的人常有的生理症狀。一所醫學院曾做過一次調查,報告中說:與心情較為愉快的人相比,心存怨恨的人更經常進醫院。醫務人員所做的試驗顯示,患心髒病的人常常不是工作辛勞的人,而是報怨工作辛勞的人;最足以引起高血壓的原因,莫過於外表好像很安靜,內心裏卻被強烈的怨恨所煎熬。

怨恨甚至會造成意外事件。交通問題專家說:“發怒的時候永遠不要開車。”心裏總是惦記著丈夫如何不懂體貼自己的婦女,比起那些心裏毫無雜思的婦女,更容易在家裏發生意外事件。

另一方麵,正如同懷恨之富於破壞性,愛與同情則有激發活力的作用。正如一位健康學博士所說:“寬宏大量乃是一副良藥。”

與怨恨情緒作戰的第一步,便是先要確定怨恨情緒的來源。如果我們能坦白地檢討,十次之中有九次,我們會發現其來源是很接近於自己這方麵的。忽略自己的缺陷與弱點,乃是人之常情,在任何可能的時候,我們總會把自己的短處變成別人的錯處,而後加以無以名狀的怨恨。例如,在每一個離婚案件中,幾乎很明顯的,所謂無辜的一方往往並不如其所描述的那般無辜。

“這是很奇怪的現象,”心理學家說,“我們自己的過錯好像比別人的過錯要輕微得多。我想,這是由於我們完全了解有關犯下錯誤的一切情形,於是對自己多少會心存原諒,而對別人的錯誤則不可能如此。”

怨恨的根由發現了之後,務須盡全力去對付之,第二樁要做且是最有效的事便是——忘記它。有理智的人並不僅僅把宿怨淘幹為滿足,他們還經常用新的夢想和熱忱,填進他們生活中的窪地。據心理學家說,我們不能同時擁有兩種強烈的情感,既要愛又要恨,那是不可能的。怨恨大部分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所以要想忘記自己,最好的方法便是幫助別人。

在幫助別人之後,我們會發現在這個世界,善意總是多於惡意的。一所大學的研究結果顯示,一種真正以友誼待人的態度百分之六十五至九十的高比率,是可以引起對方友誼的反應的。因此,領導此項研究的博士說:“愛產生愛,恨產生恨,這句老話大致是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