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從畫裏看現代人生(2 / 3)

可惜的是,中國的現代畫家卻無法很成功地把這種安靜的感覺表達出來。

我們隻好耐心地等待了。

孤獨

弗洛伊德認為:“我們內心的活動,常與出於想象的作品,有不謀而合之處。”也就是說,在本質上,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詩人和藝術家。在觀賞藝術作品時,能感動我們的,通常也就是早已埋藏在我們心中的那些感情,我們所觀賞的,並不是藝術家個人的作品,而是藝術家把我們內心的活動重新在畫麵上安排出來,再等待我們去認同罷了。

其實,人心原是相通的,我們本來可以和他人坦誠相見,一起分享歡樂與悲哀,生活會容易得多。但是,這種理想並不容易達到,人類天性多疑,一般人都以透露私己的感情為恥,一旦失常透露了一點,也會馬上感到悔恨,會千方百計想法子去彌補。童年的天真逐漸被冷酷的人世所汙染,赤子之心逐漸消失,日甚一日,終於使我們變成了一個又一個孤獨的個體。

在德爾浮(DELVAUX)的畫中,便常有這種感覺出現,在他1942年畫成的油畫“美人魚的村落”裏,描繪出一條長巷,8個麵目相似,衣著相似的長發女郎,麵對麵坐在門前。陽光普照,遠處海灘上美人魚群正在戲水,近處這些女子卻安靜地端坐,雙眼空茫地向前瞪視,不向任何人顯露出友誼的表示。整張畫麵雖然安排得很擁擠,但是中間的一條空巷卻因而有了一種極度的孤寂。

好幾年前我也畫過一張題名為“晨愁”的油畫,整個畫麵是一種灰藍與灰黑,隻有中間人物透明的身影上有一塊晴朗的天空,天空下有一棵孤獨的樹。

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處不敢向別人展示的園林,而對藝術家來說,這處園林就有如一塊未經琢磨的璞玉,一個亟待挖掘的無盡寶藏。

孤獨的人總以為世界上隻有他一個人有這種思想,卻不知在每個角落和每個時間裏,都有其他的人也和他抱著一樣的想法,和他同樣的孤單。有一天,終於有一個藝術家唱出了一首寂寞的悲歌,這一首歌在開始時也許帶點猶疑,聲音很輕,但是唱到中途,就會有了新的聲音加入,有了新的朋友,歌聲越來越大,終於四穀回響,變成了一首熱情的詠歌。

就這樣,透過一個藝術家的彩筆,使人類發現,自己一直隱瞞著的,並且還曾引以為病的思想,竟然有了同伴,竟然有了一種新的麵貌和新的解釋;因此,在藝術品之前,孤獨者找到了心靈上的契友,世界也就會比較美麗了。

鄉愁

我們一般人解釋鄉愁,總是把它固定為對故鄉的思念,我卻比較喜歡法文裏對鄉愁的另外幾種解釋——一種對已逝的美好事物的眷戀,或者,一種遠古的鄉愁。

我喜歡問我的學生:

“每當夕陽西沉,大地昏暗的時候,如果你正在路上,還沒有回到家裏,縱然周圍有人群、有房屋、有燈光,你的心裏是不是還會有一種惶惶然不安的感覺呢?”

每次,大約總有一半的學生和我有同感,那是一種很恍惚的感覺:夕陽將落未落,暮靄蒼茫,心中會有一種不安與疼痛的感覺。走在路上,隻覺得故國河山如雲霧般從腦海中升起,而對母親的渴念,對童年的追憶,也如絲如縷般來到心中,平日夢中求之不來,今日眼前揮之不去,鄉愁與夕陽之間竟然有如此密切的關係嗎?

有美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我們心中有一些情緒源自古遠的遺傳,就是所謂集體的潛意識,是由遺傳的力量所形成的心靈傾向。也就是說,我們既然可以承認尾椎骨是一種早期演化中還留在我們身上的一些遺跡,那麼,在心靈的深處,應該也同樣還保留了一些線索,是我們還不大能確定的一些感情與思想,來自古遠的初民。

而鄉愁,一定也是這樣發生的吧。現代人的心靈之中,一定還有些和古遠的先民相通的東西,於是,在日暮昏黃時,和古老穴居時代的人一樣,我們對家的眷戀與對黑暗的恐懼同時出現,想到家,因為它是個安全的象征,而母親懷抱,就是我們所有哺乳類生物最原始的一種安慰了。

因此,盡管我們是處身在車水馬龍的城市裏,或者是在笑語喧嘩的室內,仍然會有夕暮時襲來一股鄉愁,那份憂鬱的感覺淵源於上古時代,卻因文明的發展、世局的動蕩而顯得更加尖銳,更加突出了。

每個時代都像一個人,都有他特殊的偏見和心中的弱點,在馬格裏特(MAGRITTE)一張題名為“日日”的油畫裏,有一種很清新的意味,在一層又一層深藍淺藍的山巒前麵,是一片長著荒草的坡地。假如沒有那一張透明的麵孔出現的話,整張畫麵也不過隻是一幅安靜美麗而又單純的風景畫而已;但是,畫家一添上了那一張沒有外輪廓的麵孔,整個畫麵就充滿了一種追憶的感覺,山巒與煙雲都因此有了更豐富的生命,變成了每一個現代人都失落了的夢中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