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情形之下,金錢又變成沒有用了。
我看到周遭的人都很熱心在投資股票,有的買房地產,他們對人生都滿積極的。我覺得一個人追逐金錢,絕對不是隻為了“我愛錢”,而是因為他們知道原來後麵有它高貴的意義在,而我已經跨越了這一步。衣食住行統統有了之後,金錢對我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倒是我父母,他們比較關心我是不是能夠再多賺一點,希望我老來靠自己的時候能有點積蓄。事實上,我是有積蓄,不過花得很厲害。我不會省錢,也不必省,因為我看上的東西本來就不貴,而且我根本也不要什麼東西。大概都是花在別人身上,帶帶學生出去吃飯,買點衣服送人,就是這些。
我從來沒經曆過貧病交集,隻有經過貧,但是我健康,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很會花錢,也很會用錢
富,是在於怎樣有智慧的支配金錢。我很會花錢,100塊台幣我可以花出很多種類,我是一個很會用錢的人。
舉一個例子:我一個美國朋友來,他說他沒錢,隻預備200塊美金,等於6000塊台幣,要買28個人的禮物回美國送人。我幫他買了40件禮物,每一樣都是精品,從10塊的笛子,到最漂亮的中國方塊字,認字用的,木盒裝著1000個字;甚至帶他去舊書攤找古董聖經,送給一個很虔誠的基督徒,可以傳家用的;到夜市去買圍巾,50塊錢一條,百貨公司也許要1000多,質地也很好。總之,這個10塊,那個30塊,這個100塊,買了20公斤的禮物走。
買東西要用品味和眼光,我們買廉價品並不表示沒眼光,隻要有價值就好。
如果拿800塊台幣要我弄一個聖誕大餐,我可以有兩瓶葡萄紅酒,一瓶香檳,一大塊瑞士起司,200公克的鮭魚,蛤蜊,海鮮飯,幾道菜,還有湯,西班牙香腸,蠟燭。這是一頓精致的晚餐。
但是如果你給我150塊,要我做家常菜,我可以做出4個菜,有豆腐,有蔬菜,有海鮮,有肉,還有一道湯和飯,而且量很多,豐豐富富的。
大家都說裝潢一個家要多少錢多少錢,我都不用,甚至床罩是用乾淨的抹布做出來的。但是,我沒有刻意去節儉,我覺得該花的還是去花。人生最值得的事在我是指壓,因為我一天到晚腰酸背痛,這件事就絕對不去省它。
我是一個非常悲觀的投資者
回到台灣來,家庭的開銷比較多,這我絕對不去精打細算,比如說爸爸媽媽愛吃牛排,上好的店,那當然是我付,他們愛什麼我不管,就跟著去付錢。我不會在他人的身上節儉。
我不存錢,至少沒有刻意地存,我要的時候就把它拿來,比如說車子泡掉了就換部新的。
我是靠爬格子賺錢的,很辛苦,所以我總怕在投資上失敗,而且在這方麵我是白癡,隻會守成。我不會開源,隻節流。我弟弟他們去做股票都賺了,他們膽子小,賺2萬、3萬就停,但是也零零碎碎賺了十幾萬。股票上漲的時候,別人都教我去投資,勸我做20萬左右就好。我說不敢,我不要做。我覺得我不做的話還有20萬,如果我做,連20萬都沒有了。
我是非常悲觀的投資者。萬一我投資股票,我會認為它統統在跌。如果買一棟房子,我根本不期望它漲,因為我要住裏麵。我是一個很膽小的投資者,譬如說有人勸我拿10萬塊出來開一家小店,那沒人來怎麼辦?或者會來,那會倒了怎麼辦呢?股票,跌了怎麼辦呢?然後,錢就放在銀行裏,看著利息一直跌。
無欲無求無望,錢!不能滿足我
我皮包裏有多少錢,我永遠不知道。有一次在火車站,我的皮包被人偷掉了,我去找警察。警察問我皮包裏有多少錢,我說不知道。他又問大概多少,我說完全不知道。
我去洗頭,一次90塊,我多半都付100,洗完頭卻發現身上100也沒有,我一直跟人家道歉。走出來再翻皮包,有一萬多塊,我完全忘記了,自己都不知道。
還有坐計程車,常常給人家1000塊或者500,說聲謝謝你、再見,就下車了。這已經無數次了,有的司機叫我,有的沒有,我就不敢確定是不是給了1000,迷迷糊糊也就走了。因為不缺錢,也就沒有什麼觀念。
但是我又很矛盾,有時候連500塊都舍不得花,遇到藝術品的時候,我會失去控製。也隻有在藝術品上,尤其是繡布,花很多錢把它買下來,就釘在家裏牆上,也不見得去看它。真正會讓我不顧一切去花錢的,往往是一個藝術品或民藝品,古董我買不起。這是去年的事,現在又沒有了。
我現在是無欲、無求、無望,錢,不能滿足我。
(李瓊絲采訪)